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研究

2018-10-21 07:39周兴建
大科技·D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

摘 要:针对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现状,进行综合有效的分析,并详细介绍合理建设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重要价值、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分类与设计原则,如整体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自然性原则等,提出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要点,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要点

中图分类号:TV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0-0183-02

在水利工程当中,通过建设合理的生态堤防,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防洪能力,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市政供水与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人员来讲,在实际工作当中,要结合水利工程的运行特点,对原有的生态堤防建设方案进行改进,在提升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态堤防调节水量、滞洪补枯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要点。

1 合理建设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重要价值

近些年来,伴随我国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工作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水利工程当中,通过建设合理的生态堤防,能够对天然河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保证河道内的生态平衡,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堤防建设不合理,会严重影响河道管理范围内部分生物的正常生长与发育,降低市政供水效率,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合理建设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至关重要[1]。

水利工程建设完毕后,会对周围的气候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土壤湿度逐渐变大,地表的吸水能力下降,如果外界出现强降雨天气,很容易出现滑坡等自然灾害。为了减小水利工程建设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减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建设合理的生态堤防非常重要。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水利工程当中,通过建设合理的生态堤防,能够保证河道内部生物的多样性,保证水利工程的防洪抗旱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从而为周围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2 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分类与设计原则

2.1 生态堤防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堤防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自然原型护岸河堤、自然型护岸河堤与人工自然型护岸河堤。其中,自然原型护岸河堤主要指的是在河岸两边种植一定量的植物,对河堤进行有效的保护,例如,可以种植芦苇与柳树等喜水植物,当河道内部的水流量较大时,植物能够起到良好的护岸作用。而自然型护岸河堤比较复杂,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人工种植喜水植物,并在河提周围铺设一定量的石块,形成良好的河堤保护系统,在一些坡度较大的河堤,采用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河流对堤岸的冲刷。

与自然原型护岸河堤、自然型护岸河堤不同,人工自然型护岸河堤更为复杂,适用于防洪能力要求较高的河流堤防当中,人工自然型护岸河堤主要指的是在自然型护岸河堤的基础之上,通过科学利用钢筋混凝土材料进行施工,对河岸起到良好的加固作用,通过采用人工自然型护岸河堤,不仅能够提升堤防的防洪能力,而且有效减小河流冲刷对堤防的影响。人工自然型护岸河堤示意图见图1。

2.2 设计原则

2.2.1 整体性原则

通过合理设计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堤防,能够保证河流生态系统更加可靠的运行,丰富河流景色。在设计水利工程生态堤防时,设计人员要认真遵守整体性原则,保证河流与生态堤防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使得河流景色更加美观。此外,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设计人员还要结合河流运行情况,根据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原有的生态堤防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稳固性,减小外界环境对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影响[2]。

2.2.2 安全性原则

在设计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遵守安全性原则,结合有关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在满足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要求的基础之上,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安全性能,减少洪灾的发生。在一些建设规模比较大的水利工程当中,生态堤防设计人员要结合河道运行特点,对原有的生态堤防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在提升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安全性的基础之上,有效降低洪灾的发生概率。

2.2.3 自然性原则

所谓自然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建设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过程中,减小建设施工对水体与周围环境的影响,有效保护周围生态环境,保证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真正实现提升生态效益的目标。此外,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设计人员还要遵守亲水性原则,根据周围居民的实际需求,让居民能够与大自然更加亲近。例如,设计人员可以在生态堤防周围栽种柳树,并在堤防两侧修建公园或休闲健身场所,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娱乐休闲场地,具体情境见图2。

3 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要点

3.1 合理选择堤型

在建设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结合周围自然环境与河流特点,合理选择堤型,并做好堤线布置工作。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堤线布置要结合河流形态进行相应的布置,对河流生态系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选择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堤型时,工作人员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①结合河流运行特点,适当提升生态堤防的滑动稳定性与渗透稳定性。②采用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妥善控制堤防与河道之间的距离,如果堤防与河道之间的距离较小,则会降低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防洪能力。

在自然條件下,河流断面呈不规则状,河道的宽窄也不同,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更加合理,设计等相关人员要结合河流断面的形状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保证河道能够更加稳定的运行。在一些建设规模比较大的水利工程当中,生态堤防设计人员要结合河道周围景观特点,在河道堤防外侧种植树木,对河道堤防周围的土壤起到良好的固结作用,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可靠性。

3.2 加强河岸防护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更加合理,设计人员还要适当加强河岸防护,并根据河道的运行情况,对原有的河岸防护方案进行改进,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河岸防护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注意以下问题:①结合水利工程河岸防护结构的特点,尽量选择透水性较好的施工材料进行施工,保证河道内部的生物能够更好的生长发育。②对原有的河岸防护方案进行完善,在提升水利工程河岸防护效果的同时,保证河道内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在建设水利工程生态堤防时,对设计、施工单位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堤防工程确定完毕后,业主方需要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设计、施工单位,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质量。从施工方角度来分析,要结合水利工程生态堤防施工方案实施情况,并根据该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定期与业主和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对原有的生态堤防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提升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施工质量的同时,有效减少生态环境污染[3]。

3.3 加强堤防周围景观建设

通过适当加强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周围的景观设计,能够保证生态堤防与自然环境更好的融合为一体,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在进行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周围景观建设时,施工人员要结合该地区河道运行特点,对原有的生态景观建设方案进行改进,保证河道周围的生态景观与建筑相互呼应,为周围居民提供一个更加放松、健康的生活环境。例如,重庆市九龙坡区跳磴河生态堤防综合整治中,通过在河道堤防周围种植一定量的植物,栽种树木,能够有效缓解环境压力,为河道内部的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水利工程生态堤防景观与周围建筑呼应图见图3。

在对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进行景观建设时,施工人员要详细掌握该地区动植物的生长特点,尽量避免在动物的发情期、植物的发育期进行施工,保证河道周围的动植物能够更好的生长发育。施工人员还要对河道周围的居民进行有效沟通,合理确定施工时间,减小水利工程生态堤防景观施工对周围的影响[4]。

除此之外,在水利工程生态堤防施工过程当中,设计人员要考虑应用大量的混凝土,保证河岸的稳固性得到有效提升,为了更好的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堤防设计人员尽可能的应用生态混凝土进行施工,具体施工流程如下:①对河道边坡进行综合治理,将坡岸之上的杂草与浮石全部清除;②模板(或预制件)安装,结合水利工程生态堤防施工规模,合理安装模板(或预制件);③浇筑生态混凝土(或拼接预制件),混凝土浇筑(或拼接预制件)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或拼接预制件的牢固度),并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或拼接预制件检查工作),保证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结构更加稳固。

4 结束语

综上,通过详细介绍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要点,如合理选择堤型、加强河岸防护、加强堤防周围景观建设等,能够帮助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人员更好的了解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施工流程,保证自然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对于水利工程生态堤防施工人员而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生态堤防建设施工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施工水平,从而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志.刍议水利工程中河道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0):224.

[2]王震宇.真空预压固结排水法在水利工程堤防加固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6):105~106.

[3]尹海濤.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堤防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07):216~217.

[4]宁献婧.加强讷河市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0):200.

收稿日期:2018-9-14

作者简介:周兴建(1973-),男,高级农艺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果树技术推广、水利工程施工及管理方面工作、防汛抗旱及水文监测等工作。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水利工程快速施工研究
水利工程招投标的特点与投标策略
关于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问题的研究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