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业建设中乡土树种的应用分析

2018-10-21 08:41国焘
大科技·D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乡土树种生态林业植树造林

国焘

摘 要: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生态林业的关注度不断升高,各地政府也开始了对生态林业的更多投入,期在建设更符合人们环保需求的生态环境,以响应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需要。各地政府通过植树造林来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就以在生态建设中乡土树种的应用这一主题为探讨目标,从生态林业建设中乡土树种的概念与优点、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使用乡土树种时的现存问题、针对问题本文提出符合基本原则的具体措施与建议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林业;乡土树种;植树造林;基本原则;现存问题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0-0248-02

1 引 言

生态林业建设是一个地区重要的生态环境建设。好的生态林业会极大程度地从生态效益甚至经济效益双方带动当地经济,而乡土树种则是植树造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较之外地引入树种可以更大程度地体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促进效果。本文从乡土树种的概念开始对其进行简要概述。

2 生态林业建设中乡土树种的概念与优点

2.1 乡土树种的概念简述

乡土树种主要指在某一特定地区,经过长时间的物竞天择与物种进化后产生的树种,这些树种是经历过自然竞争后得到的优胜劣汰留下的种子。某一地区的乡土树种对该地区的各地理条件(气候、土壤、水分、地势等)有着极佳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可以说是某一地区的极为广泛的具有代表性的树种。当然乡土树种并不限于长年累月的时间积累下来的本地生物,还包括有引种时间较长、且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依旧具有相对的生长优势、没有生态扩侵性表征的“归化品种”,也是本地区的乡土树种。

2.2 使用乡土树种的优势

使用乡土树种到植树造林等建设工程中来主要有以下优势:

减少建设所需要时间。乡土树种相较于其他外来引入树种或适应性较弱树种,可以大幅缩短種植所需要时间。乡土树种不需要太多时间来适应本地独特地理条件,而能够最大化利用当地条件来进行自身的生长繁殖。

因地制宜保障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在造林等工程建设过程中,选用符合生态经济林建设条件的树木是极为重要的。选用乡土树种可以减少在改善当地生态条件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也可以程度地减少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为建立有序的生态系统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2.3 乡土树种的主要品种

2.3.1 已有广泛应用的品种

乡土树种并不是一个新兴概念,在植树造林工程、行道景观建设、庭院装饰等工程建设中已有一定应用。比如华北地区的合欢与构树等,此外还有国槐、洋槐、石榴、月季、刺柏、法桐、垂柳、碧桃、金银木、银杏、白蜡等树木,都因其乡土树木特质而在多地有着广泛种植。

2.3.2 前景广阔的几大品种

流苏。流苏适宜种植的省市较多,且外观优美、枝叶繁茂。在6、7月花期期间有较浓郁的芳香。

杜仲。杜仲作为我国特有树木,对土壤要求不高、且适应性强,哪怕是红土或者峭壁等贫瘠的土壤中都能生长。

梓树。梓树的美点在于其春秋开花、秋冬挂果很好的丰富了行路时道路两旁的景观。作为能开花的乔木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丝棉木(白杜)。丝棉木树枝形态优美,秋冬时节结果呈粉红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3 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使用乡土树种时的问题

3.1 建设人员缺乏乡土树种的优势意识,缺乏科学性种植

在我国植树造林以及生态建设如火如荼的现今,许多地区都在树种的选择上十分注意。但依旧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有些人员过于保守,只停留在以往的树种上不加以更新换种,导致景观缺乏创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地所需要的竞争力;再比如,有些地区的开发人员过于冒进,在看到其他地区的树种种植情况不错就直接引入种植,导致了一系列后果,更是有引发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

3.2 荒废的人工林等过多,开发建设进程缓慢

我国植树造林已有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建设成的人工林或因树种单一而荒废,或因气候等原因遭到严重破坏。

3.3 有优势或有发展前景的乡土树种供不应求

在生态建设过程中,虽然许多乡土树种具有更大的发展优势,但往往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尤其是上文所提到的丝棉木等树木更是如此。对于已经有了发展意识的地区来说,没有供应保障会导致当地开发建设人员空有意识,但应用先进树种的进程却实际上毫无进展,极大程度地影响了生态建设工程发展。就结果而言,不论是只看重原有树种不愿意有所创新的地区,还是因为供不应求而无所更换的地区,都停留在原有状态,缺乏创新。

4 针对问题本文提出符合基本原则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4.1 不保守、不冒进地选用树种

鼓励在进行造林计划或打造美丽乡镇的计划时多选用乡土树种,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全盘树种选择单一化。使用乡土树种的主要目的是在于促进并追求林业效益的快速与稳妥,而这就需要建设人员有一定挑战精神与科学知识储备基础。熟知乡土树种的种植优势。

即熟知乡土树种具有减少不必要的生态适应过程等优势。乡土树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云南等省份,即本地外来引种树种虽然丰富,但需要建设的时间过长;尤其是我国众多地区还出现了人工林退化等现象,对于这些地区种植原有遭到破坏的植被显然不能很好满足要求。只有利用乡土树种才能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收的目标。

4.2 权衡景观性与生态效益

建设人员在种植过程中应该权衡园林艺术的景观性以及符合当地生态建设的实用性,在两相权衡基础之上再进行抉择。尤其要及时更新信息,要保有一定的发展眼光,确保信息与情报是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具体来说,就是要熟知具有前景的乡土树木种类以及特点来加以种植安排。通过增强景观欣赏价值来增强观光产业的发展;通过促进树木复杂度来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4.3 加强对本地树种质量调研以及加强其繁殖培育

本文建议这一点主要由当地林业局来主导开展。由各省各部门林业部门、各研究单位、各高校研究团队等为本地树种种植情况加以调研,以丰富的调研数据为各地的林木选种提供科学材料,尤其要注意从各乡土树木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及其地理特性(海拔、气候、土壤条件等)等方面做出详尽的调研与数据信息陈列,为科学选种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其二,还要加强对目标乡土树种的培育工作。本文建议这一工作在调研基础上进行。通过调研进一步优化对树种的选择后,再针对符合条件的目标树种(适应性强、成活率较高、品种品质优良)进行集中地因地制宜种植。本文建议各地林业局及建设人员要及时对适宜当地林业定位的树木进行树种入手,确保有种植资源。对于那些供不应求的树种,本文建议各地林业局应该形成“联盟”,进行树种的平均化订购,确保每地都有种植,并再根据种植情况加以调研,而后进一步优化筛选,形成稳定的树种筛选链。

5 结束语

综上,通过对生态林业建设中乡土树种的概念与优点加以分析,本文得到其种植前景以及发展的绝大优势。而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使用乡土树种时出现了一定问题,对此本文加以分析总结得到了建设人员缺乏乡土树种的优势意识,缺乏科学性种植等现存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符合基本原则的具体措施与建议,具体有不保守也不冒进地选用树种等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乡土树种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本文期在通过以上观点,进一步指导我国生态林业建设中科学有序地应用乡土树种,进一步为我国生态建设增添效力。

参考文献

[1]王 平.生态林业建设中乡土树种的应用探究[J].种子科技,2017,35(1):53.

[2]冯保新.生态林业建设中乡土树种应用与开发利用措施[J].中国林业经济,2016(4):76~77.

[3]朱传峰.生态林业建设中乡土树种的应用探究[J].南方农机,2017,48(11):75.

收稿日期:2018-9-10

作者简介:国 焘,汉族,主要从事林业生态建设工作。

猜你喜欢
乡土树种生态林业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保护家园
植树造林作贡献
重视生态林业建设 打造完美新型生态发展体系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 服务生态林业建设
科学建设生态林业 维持地球环境生态平衡
乡土树种与国外优良树种育苗技术研究
郴州市开展植树造林“百日攻坚”行动
春天到了,植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