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州轨道交通B型电客车蓄电池故障

2018-10-21 09:09吴娇
大科技·D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蓄电池故障分析

吴娇

摘 要:本文结合苏州轨道交通B型电客车在运营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分析电客车蓄电池的故障情况,通过试验的方式找出故障原因并分析,最终得出措施。

关键词:蓄电池;故障;分析

中图分类号:U463.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0-0278-01

1 轨道交通电客车蓄电池组的重要作用

作为地铁车辆供电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客车车载蓄电池组可以提供应急照明及控制设备的辅助电源,对重要的控制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提供保障。辅助逆变器需要由蓄电池供应电源,此外,在电客车主供电系统接通之前,各控制系统的激活也需要由蓄电池提供电源。一旦带充电机的辅助逆变器发生故障无法工作,或者电网线路没有网压的情况下,车上应急通风设施、门控开关、应急照明、通讯设施(无线电、PIDS及广播等)及涉及安全的网络控制设备等都需要由蓄电池持续供电,并保持足够时间供乘客及时逃生。以B型客车来说,当车辆降弓时,需要有足够电源供应照明、网络控制设备、PIDS系统等维持正常工作,当故障解除时能确保车辆升弓及时恢复工作。性能可靠稳定是电客车蓄电池组应有的性能,网络诊断及控制系统TCMS在蓄电池温度发生异常时会触发警报,容易对电客车的运行产生影响。

2 苏州轨道交通B型电客车蓄电池故障案例分析

2.1 故障现象

在蓄电池充放电维护期间,第二次充电时,其中有1节蓄电池充电电压不上升,出现0电压;将故障蓄电池取回海四达进行拆解分析时发现,蓄电池外壳烧穿,上部加液气塞变形,将蓄电池拆解后,取出正负极板,发现最外侧的4片负极板和正极板已烧毁。

2.2 故障原因分析及试验

初步原因分析:电池内部发生短路,发热后造成外壳热熔破损。本文将通过模拟试验,验证不同状态下的短路能量损害壳体的程度。

2.2.1 模拟富液态短路

蓄电池在富液状态下,一个点短路能否产生烧穿壳体现象。在电解液较多的情况下,产生一个短路点,能量比较集中,试验产生的能量能否烧穿壳体。试验时,首先用金属片制作毛刺球和宽度20mm×500mm的环氧板,接着倒出电解液,打开电池,中间极板分开,剪开隔膜,暴露极板,放入环氧板与毛刺球,用保鲜膜包裹后放入电池壳中,再倒入刚倒出的电解液,最后放入回路中充足电,抽去环氧板。经过实验得知,短路的2支电池,都没有烧穿壳体。

2.2.2 模拟贫液态短路

蓄电池在贫液状态下,一个点短路能否产生烧穿壳体现象。该试验与富液态短路的区别是,入壳后无电解液倒入,再做上述试验。经过实验得知,短路2支电池,其中一支电池短路,底部有小孔;其余一支电池没有烧穿电池壳体。

2.2.3 模拟电池组充电

在该实验中,对84支电池串联,模拟贴近电客车运行实际的工况,同机车电压一致,另外采用10A充电电源,比试验三更接近些实际使用的电流。在车间化成小车上进行,小车上放置电池位置去除绝缘板,直接与不锈钢板接触,所有小车的钢板用导线连接起来,再与电池组的负极相连。实验中,电池组中放置两类试验电池进行实验。

第一种为富液态短路电池,虽当时不烧穿壳体,但长时间大电流充电是否会产生壳体烧穿现象。2支富液态短路电池用10A充电2d后,在两支电池中,其中1支出现了冒烟、底部变形,电池电解液已看不到液面,说明在10A充电后,原来已经短路的电池,电解液挥发较快,容易出现电解液干枯的状况。其中另1支电池电压一直在0.009V,电池外观等无变化,说明如果彻底短路的电池反而没有电解液干枯的后患。

第二种为电解液浓缩后的电池,实验中模拟电解液中水分挥发后可能产生更多的碱结晶,与上述底部打孔电池的区别是电解液干枯后碱的浓度更高。共有3支试验电池。其中一支电池在充电4d后,底部出现面积较大的烧穿,同时伴随有壳体炸裂,说明短路点虽在壳体下方,但电解液较干枯,短路时产生了明火。此试验说明了在电解液干枯后会发展到烧毁壳体、炸裂壳体的程度。

2.3 结果与分析

苏州轨道交通B型车蓄电池的故障现象是蓄电池壳体底部烧坏、底部极板烧坏、说明电池发生了热失控,热失控的开始位置在电池的底部;热失控也会殃及到邻近的电池,在烧毁的旁边或多或少出现了电池电解液干枯,壳体有变形等现象。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电池组会进一步的恶化,甚至损坏到箱体。引起故障的原因为电池内短路与缺液,引起电解液缺少的原因:①少数电池未得到补液,当电解液干枯后,不管电池内部是否存在毛刺发生短路,电池最终都会损坏,存在毛刺会加快这个损坏过程;②电池的耗液速度加快。由于加液小车的原因,这两种情况都存在。电池的内短路主要是极板中有细小毛刺,极板膨胀后产生了微短路。电池生产后到出货前有搁置期,来剔除这种异常电池。因为已经运行数年,所以这种毛刺引起的内短路应属于个别现象。因此可以得出,内短路和电池缺液是造成电池故障的原因。

3 蓄电池故障措施分析

3.1 调整电池液位并保证及可靠性

由于加液车故障会造成电解液液位差异,这样会造成电解液密度的不一致,从而导致电解液消耗的不一致,因此先对电池组进行补液,让液位低的电池先得到补偿,经过几个月后液位偏高的就可以慢慢下来,根据情况再进行补偿调节,这样能使电池液位相对一致,就可以恢复到正常的补液周期。此外,还应提高加液小车的可靠性,确保电池都能正常可靠补液。

3.2 加强质量控制

车辆维修专业人员经过现场检查,按制定的普查工艺要求,重点监控蓄电池漏液和发热,把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从严控制极板毛刺,加强模具、操作工、QC等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最后,对车辆加强有关的维护力量,配备专业服务人员,在电池补液与日常检查中尽可能的多抽样检查电池状态,尽早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汇报处理,确保蓄电池的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 结束语

总的说来,地铁电客车检修部门平时应做好同类零件的普查工作,及时发现故障零件并查明原因,可以为地铁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国欣.新型化学电源技术概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

[2]何 斌.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电客车蓄电池充电机应急启动板高压输入电路的改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3).

[3]齐晓华,李春亚.地铁电客车蓄电池温度异常的故障案例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7).

收稿日期:2018-9-10

作者简介:吴 娇(1991-),女,江苏苏州人,助理工程师,工学学士,主要從事电客车的维护及保养的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蓄电池故障分析
GE LOGIQ P5 彩超故障维修2例
数控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
大数据的中低压配网故障智能诊断
分析:是谁要过节
上汽大众技术指导1 例
武汉地铁11号线蓄电池牵引技术浅析
回头潮
汽车出了故障
更换蓄电池要“10防”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