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伊人 杨柳依依—傅抱石《游春》赏读

2018-10-30 08:38万新华
收藏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游春仕女傅抱石

□ 万新华

根据叶宗镐研究,傅抱石从事仕女创作大概始于1940年12月,尽管他年轻时已偶涉人物画创作。当时,他为中苏文化协会主办“中国战时绘画展览会”创作《金昌绪〈春怨〉诗意》,突出反战厌战之主题。

1943年以来,随着《杜甫〈佳人〉诗意》《白居易〈琵琶行〉诗意》《李白〈长干行〉诗意》《周裕度〈题吴启明柳枝〉诗意》等一系列描绘唐宋宫怨诗意画的出现,傅抱石仕女画风格逐渐形成。所作或倚竹而立的佳人,或相思情深的怨女,或罢曲归来的歌女,或踏青游春的贵妇;或转身回眸,或仰头张望,或俯首沉思,或搔首弄姿,皆风情万种;造型汲取陈洪绶的变形奇趣与石涛的洒脱意态,临风摇曳,写意飞动,展现出女子的婀娜身姿和妖艳娇容。

1944年春天,傅抱石得读宋光宗诗:“闲来洞口访刘君,缓步轻抬玉线裙。细擘桃花掷流水,更无言语倚彤云”(注),被其意境深深地吸引。他不断揣摩,力图付诸图像,再现诗意。他利用先前的实践经验,尝试性地结合《金昌绪〈春怨〉诗意》《宋光宗〈题张萱游行士女〉诗意》开始了“游春仕女”的创作,以“杨柳”为主要元素,演绎出一幅幅动人的游春图景。他将妙龄女子置于柳树披拂、柳林荫蔽的情境中,不再再现女子寻情人不得、惆怅无言的失落之境,而定格于“缓步轻抬玉线裙”的瞬间,重在刻画出女性妩媚曼妙、悠然闲适的动人形象。

杨柳,婀娜柔媚,摇曳多姿,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留尽无限遐想。杨柳最早进入诗词的乃是《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掀开了古诗词中“杨柳”意象的先河。后来,杨柳不断被注入更多的情致与精神,成为古典诗词中最典型、最广泛、最动人的意象之一。文人们常把杨柳外在的形态与日常的生活相联系,开发出一系列表现生活的意象,或比喻日常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或诠释人生哲理和处事态度,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世界。所以,杨柳成了诗的化身、情的载体。

图1 傅抱石 金昌绪《春怨》诗意图轴 纸本 设色 105×42厘米 1944年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藏

杨柳是美的,除了有枝长如丝、细叶如眉、絮白如雪之貌,更有随风摇曳的轻盈袅娜之姿。在众多文学意象中,杨柳枝条纤细苗条,柳叶瘦长微翘,因与美妙女子的身姿、眉毛特征相合,成为美女的写照。譬如,白居易《长恨歌》云:“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以芙蓉、杨柳比喻杨玉环的脸庞、眉毛,突出她的美丽;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云:“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用柳来描写妙龄女子纤细的腰身。再如张先《醉垂鞭》之“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白居易《杨柳枝》之“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韦庄《女冠子》之“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等,皆是赞美女性的娇美身段和艳丽容貌。在诗人眼里,女子之美可与柳树之美相提并论,柔嫩纷披的柳条像含情害羞的美女之秀发,飘逸舞动的枝条如款款轻扭的婀娜少女,细柔的柳叶又似娇女的秀眉,含情凝涕。所以,人们便以“柳腰身”“杨柳腰”“柳叶眉”来比喻美女的千姿百态。

由此,杨柳成为女性美的象征。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拟人化的手法,使杨柳化身为新妆“碧玉”而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所谓柳如美女,美女似柳,世间更有将柳叶眉、柳条腰作为美女的标志。从女性意象出发,杨柳被赋予女性美的美学风格,并增添为美好情感、美好爱情的象征。

因为杨柳有如此女性美的意象,所以历代画家们都喜欢描绘柳荫仕女。傅抱石则以“闲来洞口访刘君,缓步轻抬玉线裙”引出一位婀娜女子,使之处于一个诗意氛围中,绿树浓荫,如斯美景,悠然快意。他大写意绘出杨柳,枝干遒劲疏放,以大片温润绿色渲染出杨柳,苍翠欲滴,蕴藏无限生机,并在若恍若惚、似烟似雾之间充溢着明媚的春意,点出“春光”题旨;浓荫下妙龄仕女身着蓝袍,裙带舒展,手持纨扇,缓缓而行,面容清秀冷艳,凤眼微斜作回眸状,清波流转,欲语还休,傲然玉立。衣裙随风摇曳,与垂柳互生呼应,更见轻盈飘逸,也使画面频添节律;人物描绘工细精致,与杨柳、土坡的粗率之法,形成精致与粗放的对比,更显楚楚动人。一位超凡脱俗、美丽动人,却又若即若离、朦胧似水的女子,成为傅抱石笔下游春仕女的典范。

图2 傅抱石 游春轴 纸本 设色 104×58厘米 1944年

图3 傅抱石 柳荫仕女图轴 纸本 设色 73.7×42厘米 1945年

仕女是《游春》的核心,造型源于唐代仕女与陈洪绶,丰盈秀颀,一如既往的艳丽高贵。傅抱石以高古游丝式的线条来表现人物,飘扬飞舞的衣带如行云流水,裙褶线条绵劲不绝,增强了人物的动感,轻重、缓急、粗细均把握得恰到好处,极富节奏韵律的美感。仕女鬓发先用干笔皴擦塑形,虚入虚出,起笔时轻轻按下,行笔时飘逸流畅,收笔时轻轻提起,果敢准确;后用淡墨烘染,发色透过墨色浓淡之变化,显得浑厚华滋,富有弹性。画眼睛先用淡墨将上下眼睑勾勒成形,分出轻重,后勾出眼睛轮廓,特别注重瞳孔的转折变化,以淡墨干笔勾擦出眼珠,加淡墨渲染数次,在朦胧中以散锋浓墨加重瞳孔部分,上眼睑则以较深的墨加重轮廓,呈现较强的立体感,配合浓密的睫毛,虚实相生,层次分明,充分传递出玲珑剔透、含蓄深邃的神采。画眉时,他先用淡墨大致勾勒出眉的形状与位置,等墨干后再用浓墨加深,借此完成其特征的描写,小心谨慎,眉毛以散锋细绘而成,眉线娟秀柔美,弯度流畅平和,并与眼睛相互协调,眉宇间流露缠绵悱恻之情。画鼻仅以线条勾勒而成,中锋淡墨为之,流畅细致,但处理略为空虚,并稍事晕染,增加立体感;画唇先用淡墨勾画出唇形,用笔较虚,下唇略微丰润,嘴角上扬,再用朱红点上唇色,充分展现娇艳欲滴的朱唇小嘴。如此,傅抱石创造出既明媚曼妙又清旷傲岸的风神。

至于渲染法,也是《游春》的一大特色。傅抱石大面积层层积染,力图表现柳烟迷茫可爱之意,将线、皴与点统一成面与体,无任何轻佻之感,传递出一种蓊郁温馨的春光。在柳荫仕女系列中,他成功地表现出了水墨的微妙变化,或以冷调渲染气氛,或以明润的用水、用色、用墨塑造出不同情致的画面,或以暖调来调色运墨,充分表达了自己不同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总之,《游春》寓精巧于奔放,含超逸于粗服乱头,笔墨果敢洗练不施修饰,化工整严饬为写意飞动,独具风貌。

后来,傅抱石一而再、再而三地绘画,或册页、或横幅、或立轴、或扇面,乐此不疲,技法不断成熟,创作了一系列柳荫仕女新形象,或柳林成荫、或柳烟迷漫、寄托着难忘不竭的动人情思。最著名者莫过于1945年6月26日为罗时慧35岁生日而作的《柳荫仕女》,倾吐一片深情,字真意切,乃生命绝唱。图中仕女粉衣长裙,略施粉黛,整齐的秀发,细长的修眉,轻柔的身段,漫步于柳荫溪边,娴雅高贵,风姿卓约,回眸凝视,妩媚动人,弥漫着清新温暖的春光。于是,柳荫仕女成了爱情的化身,使作品内涵得到进一步升华,同时将画面的意境不断扩展。这是一次情感激荡的过程,也是一次精神体验的过程。于此,傅抱石以精湛的技巧真实表现了仕女的丰富与微妙,生动描绘出幽雅的画境与诗境,具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所以,《游春》不仅是叙事的淋漓渲染,也是情境的瞬间奔涌,理所当然成为傅抱石仕女画的经典之作。因此,他完成后一直将之秘藏于自己的书斋之中,直至1954年2月补记后馈赠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石西民(1912~1987年)。

石西民,浙江浦江人。早年曾任上海《申报》编辑,1937年11月赴武汉创刊《新华日报》,1939年9月任编辑部主任,一直从事抗战宣传工作;1946年10月抵延安,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1949年4月受命赴抵南京,以军代表身份接收《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中央广播电台等,负责筹办《新华日报》。4月29日,《新华日报》创刊,石西民任《新华日报》社社长,兼任新华社南京分社社长和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展开新中国的新闻宣传事业。同时,他担任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1953年1月,江苏省恢复建制,石西民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1954年2月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1955年后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市委候补书记等,1965年调任文化部副部长。

笔者曾在讨论傅抱石应酬与绘画之关系的文章中谈及,1950年代初期,他时常将一些精品旧作赠予若干文化官员,绘画承载起联络情感、交游酬酢的作用,可见其因人因事之重视程度。俗云:应酬看对象。作为南京市文联常委的傅抱石呈送上级领导,自然不敢懈怠,精心拣选佳作《游春》,补题:“西民先生指教,一九五四年二月,傅抱石补记甲申旧作于南京”。恭敬之心,跃然纸上。

关于傅抱石与石西民的交往,文献资料比较有限。1951年6月,傅抱石在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赖少其的关心下当选第二届南京市文联常委兼美术工作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结交与文联直接领导机构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石西民部长应是常理之事。据柯文辉《渊翁漫记》记载,苏渊雷1984年5月在柯文辉陪同下在合肥拜访赖少其,回忆1950年代他们约同傅抱石、石西民、唐云至钵水斋论艺并作画《三笑图》的轶事(《泓钵集—苏渊雷纪念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67~79页),可谓直接佐证。联系石西民的履历,《游春》或许就是傅抱石赠别石西民北上的礼物。书画酬答,《游春》成了傅抱石与石西民友谊的见证。

图4 傅抱石 柳荫仕女轴 纸本 设色 106×42厘米 1947年

注释:

依《全宋诗》卷327 记载,此诗为宋光宗《题张萱游行士女图》,但光宗袭自唐代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之一:“偷来洞口访刘君,缓步轻抬玉线裙。 细白桃花掷流水,更无言语倚彤云”,仅将“偷”改为“闲”。

猜你喜欢
游春仕女傅抱石
江南佳丽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展
风鸢图诗
风莺图诗
“傅抱石”为何屡拍高价?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差异性
烟雾溟漠——“迷远法”在傅抱石山水画中的应用
浅论陶瓷艺术中的仕女纹饰
老乞丐
傅抱石画三峡
仕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