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访奇书我访碑—辽宁省博物馆藏黄易《秋书札》续考

2018-10-30 08:39许隽超
收藏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乾隆

□ 许隽超

乾嘉金石大家黄易(1744~1802年),字大易,号小松、秋,浙江杭州人。乾隆间以监生捐纳,由东河汛员,仕至山东运河同知,护理运河道。著有《秋遗稿》《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黄易早已进入研究者的视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材料也层出不穷。郭丹、张盈袖两位学者去年撰写了《〈秋书札〉考及相关问题》一文(下文简称“郭文”),将辽宁省博物馆藏黄易《秋书札》八通,予以考释,①读后获益良多。兹复参以相关档案、别集、年谱、书札、笔记等史料,于两位学者辛勤探索基础上,再略作推衍,以求其是。排序大致依撰札时间。

(第一札)(前缺)俾益增□□。翘想春晖山馆喜□慈颜,致为欣羡。弟之老母,托庇清健,舍弟亦挈妇而来。弟有一子二女,又继续兄女二人,绕膝熙熙,颇足慰老人之意。惟常在幕内,不能料理甘旨为愧耳。承示知各种汉碑已全拓,欣幸之私,莫可言喻。《西狭颂》有“惠安西表”四字之额,世所罕见,知二兄已得,且闻各种有精拓之本,艳羡之至。新出之《耿勋碑》,首曰“汉武都太守”云云。天井题名,弟尚无拓本。其《西狭颂》《五瑞图》《唐公房碑》并碑阴,《郙阁颂》,亦少佳拓,惟石门内之《鄐君》《杨淮》《杨孟文》《王远》《李苞》等种已有,近日又得《杨孟文》碑额也。想汉中一带,摩崖古刻不少,以二兄博雅,必有新得之古刻,出人意想之外者,尤所急望,未知何时赐我,以饱其馋眼,盼望之至!

今程竹坡司马已调任上南同知,住于荥泽县。县尹朱公士和,由河工升补,亦弟之交好。想荥泽为自京至陕必由之路,尊处有信,当交荥泽送至程司马处与弟,则妥当极矣。故人千里,合并何时,西望秦云,曷胜怅结!专此,敬候迩褀,不一。愚弟黄易,顿首味初二兄大人。七月三十日,仪封具。

第一札

第二札

第三札

郭文系此札于乾隆五十至五十三年间,颇妥当。按,李衍孙(味初)某年五月三日致黄易札有云:“弟代庖南郑,几及两年,今春二月,始履沔任,毫无展布,可告知己。去腊遴纪迎请老亲,尚未能即来,约秋后始可束装。弟日内新成小筑,思备高堂游息,栽花树,并移竹数百竿,已长新笋。额以‘春晖山馆’,肯觅鸿寄赠一联,奚翅百朋之锡!委拓汉中成县各石刻,已如命办全。为献之兄行期太促,邮致一函,聊道远忱,诸古物,仍俟便另呈。”②与黄易札中“翘想春晖山馆”,“承示知各种汉碑已全拓”诸语,完全吻合,两札必作于同一年。

李衍孙仕履,巴延三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二日题本有云:“李衍孙年肆拾柒岁,系山东武定府惠民县举人。乾隆肆拾陆年会试后,挑选壹等,分发陕西,以知县试用,是年柒月内到省。肆拾玖年,题署沔县知县,是年玖月拾捌日到任。伍拾壹年,闻讣丁忧回籍,服满起复,仍赴陕省委用,于伍拾肆年伍月贰拾玖日贰次到陕。”③李衍孙乾隆四十九年题署陕西沔县令,稍前或已署南郑令,五十一年二月始回本任,未久即丁忧。④李衍孙致黄易札,撰于乾隆五十一年五月三日,黄易于当年七月三十日回函。

黄易札中,还提及时任上南同知程国檠(竹坡),荥泽知县朱士和。据乾隆五十二年秋《大清缙绅全书》,河南开封府栏载:“上南河同知程国檠,顺天宛平人,监生,(乾隆)五十一年七月调。”又,“荥泽县知县王玉麒,顺天宛平人,监生,五十一年十月升。”程国檠五十一年七月调上南同知,朱士和当年十月已不在荥泽知县任,与黄易札若合符节。朱士和为浙江海宁监生,乾隆三十八年七月调山东阳谷县主簿,是黄易任阳谷主簿的前任。黄易是札撰于仪封,即黄河南岸之仪封厅,黄易时官河南卫辉府卫河通判(正六品),佐河督兰第锡幕,随幕主防汛河南。⑤

第四札

(第二札)前承借看《泉志》,意欲抄录一部,不识可以稍假藏目否?乞示之。承惠大诗,妙妙,敬谢!无米无屋,何以布置?弟正在忙苦之际,愧无绵力,勉奉青蚨两千,可笑可笑。此候日祉,不一。易顿首芦汀先生。红铜欲作古色,如前作建初尺相仿,不知用何物为之,然不须积绿色也,乞示知。又及。

(第三札)王新建书,周公瑕单条,实价几何?乞问明示知。其馀物非不好,愧无力多购耳,俟尊纪来此取去。闻尚有旧墨书画,再乞取示为荷。此候日祉,不一。易顿首芦汀先生。

第五札

黄易致顾文鉷二札,郭文均系于乾隆五十一年或稍晚,可以采信。二札写于红单(办公用纸)之上,确是“忙苦之际”匆匆所草。前札中,黄易向顾文鉷请教红铜作古色之方,且明言“如前作建初尺相仿”,颇可玩味。按,《山左金石志》有《羊灯》条,题注:“大富贵昌宜长乐,黄龙元年李常造。”文曰:

右汉羊灯一,长洲顾文鉷得于济宁,篆文铭十四字,曰“大富贵昌宜长乐,黄龙元年李常造。”《考古图》载羊灯一,无铭识,无仰锥以为炷,但于盖背有圜空负炷,如辟邪之比。此灯但有拓本,不知其状若何。按,钟鼎款识,有上林荣宫铜雁足灯,乃黄龙元年李常所造。此灯年岁与所造之人并同,又有“长乐”二字,其为官器无疑。黄龙乃汉宣帝年号,钱塘何梦华元锡云:“此铭字,疑是顾文鉷仿钟鼎款识伪凿”。但此灯实是西汉铜器,今仍附西汉之末。⑥

顾文鉷与黄易、何元锡(梦华),是“往还最密”的金石同道。⑦何元锡所言,既是基于金石学常识的学术质疑,也是深知顾文鉷行事风格的直觉判断。黄易向顾请教红铜作古色之方,意欲何为?目前缺乏相关材料,不宜下结论。黄易与顾文鉷,皆真赝立辨之书画行家,后札提及的“旧墨书画”,措语亦颇风趣。黄易只询问王新建、周公瑕法书的实价,则“其馀物”中,必夹有“新墨书画”,即赝品了,此亦古今文人治生之一技也。⑧

又,黄易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初抵济宁后,顾文鉷曾“为之嘘拂”,见王宗敬《我暇编》之《黄小松》条。黄易后亦感念此情,勉力接济顾文鉷(如前札),并乞同侪援手,⑨见得心存古道。但彼时“为之嘘拂”者,非仅顾一人。《黄小松友朋书札》第十三册,载莱州知府胡德琳致黄易札有云:“客秋阅除目,知足下拣发河东,可图把晤,心窃喜之。腊初因公至任城,询之则文驾尚而未到,深以为怅,然于河宪前说项者屡矣。河宪亦云与足下有世旧之好,意一见定有针芥之投。新正接手书,知足下到济后,即蒙留寓署中,欣慰奚似!”黄易抵河东前,姓名已播人口,胡德琳数揄扬于东河总督姚立德,姚立德也自言与黄易有世交。明乎此,知顾文鉷“嘘拂”之力,不宜夸大。

(第四札)近来繁与窘,皆造其极,以致久疏奉候。昨荷手书,并惠枪头,感谢感谢!荫堂古道,感佩之至,惟愿早得枝栖为妙,如果归去亦妙。总之,事有定数,非人力能强也。张文敏书,乞示一观。弟明日赴南阳,十五六间,偷暇邀先生来此一谈,弟已得唐拓武梁祠象,不可不见也。此候日祉,不一。黄易顿首。

郭文系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正月至八月间,应无疑义。按,乾隆五十四年二月,黄易由山东兖州府捕河通判(正六品),升署河南开封府兰仪同知(正五品),九月调署山东兖州府运河同知。⑩运河同知“经管济宁、嘉祥、鱼台、巨野、汶上五州县河道,有疏浚蓄泄、催攒漕运,以及修防堤岸之责。”札中提及的“南阳”,即运河所经之南阳湖,在济宁南数十里。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2011春拍图录中,有黄易《篷窗雅集图》,署:“凝龛二兄有开河舟次唱和之作,嘱黄易写其诗意。乾隆辛亥中秋后一日,南阳舟次雨窗作。”郭文已征引,黄易此札,应八月上中旬作于济宁,受信人或即当地金石同道。

《黄小松友朋书札》第九册,载余集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初冬致黄易札,有“荣调后,事繁禄啬,展布维艰,清况可想”之语,可与此札开篇“近来繁与窘”云云参看。又,张玉树(荫堂)以济宁牧署青州守,乾隆五十五年七月补云南临安守,十二月在京引见。黄易《秋遗稿》有《为张荫堂兄作〈载书图〉并题》诗三首,其一:“把卷扪苔各自知,峄山济水喜追随。忙中握手无他语,君问奇书我访碑。”其三:“送人作郡转无聊,怕说鹏程万里遥。图里山川齐鲁色,卜君依旧返星轺。”乾隆五十六年春作。张玉树曾知峄县、济宁州,故有第一首次句。黄易撰此札时,青州知府公峩、济宁知州李维谦已抵任,而滇南万里之遥,张玉树不免心存畏葸,或即札中“荫堂古道”数语之背景。

(第五札)前具寸函,并王实斋交来书籍单,想已收照。价回,知六兄匆匆赴省,未得手复。昨沈二香过此,云兄已返仙源,未谷有信件交尊处寄弟,特专人走取,希付之。顷有人觅书画及宋板,备送礼之用,曲阜有欲销此种否?乞六兄留心,或开价,即付来人带回更妙。尊处曾见王雅宜小楷卷,李秋锦《灌园图》,尚在否?如可借观,至幸至幸!此候日祉,不一。愚弟黄易,顿首心斋六兄。

黄易致颜崇椝(心斋)札,郭文系于乾隆五十四至六十年间,应属可信。按,《黄小松友朋书札》载王聘珍(实斋)致黄易三札,分别作于乾隆五十七年七月、乾隆五十七年秋冬、乾隆五十八年二月十一日,时客山东学政翁方纲幕。三札中未提及“书籍单”,且黄易札云“交来”,二人应谋面于第三札后。

王聘珍第三札,署“二月十一日,东昌试院中。”检《翁方纲年谱》,乾隆五十八年二月初四日至三月十八日,翁方纲科试东昌府。再按试曹州府后,四月二十五日道经济宁,与黄易晤面。王聘珍“交来书籍单”,当即此时。黄易此札作于乾隆五十八年,应是一个合理的推测。《黄小松友朋书札》复载沈默(二香)致黄易札,乾隆六十年七月作。开篇“会城轣辘,久缺启候为念”云云,与黄易此札语境亦合。

(第六札)前日,退亭在此饱看碑刻而去,捡出重本奉上,乞察收。顾玉昨晚已回,得一画象,甚妙,摹出先奉兄看,暇时即祈来看。小铁山经文,又拓许多,妙极妙极!铁桥三哥。愚弟制黄易顿首。

(第七札)顾玉拓碑已还,有以奉赠。铁山之经后颂言竟拓,今可以快读,且有篆额,兄不可不速看也。弟此刻与江宁严先生至学宫观碑,如兄得暇来此同观,偕至敝寓观碑何如?送李铁桥三老爷。愚弟制黄易顿首。

黄易致李东琪(铁桥)二札,前后相接,郭文系于嘉庆二年二月初六至五月初五间,应无疑义。郭文以“江宁严先生”为严长明,严卒于乾隆五十二年八月十三日,固无可能。严长明长子严观,亦当时知名学者,揆诸史料,知“江宁严先生”即严观。

第六札

严观小传,见同治《续纂江宁府志》卷十四,颇简略。严长明弟子王芾,有如下文字:“吾师严冬友先生长子观,字子进,号述斋。幼小苦贫,未习举业,深以为恨。后奉冬友先生命与余交,余以未晚勖之,遂大肆其力于文学,以淹贯通博称。足迹半天下,贤士大夫厚待之,凡有修辑,必相倚赖。于是协修《湖北通志》,于庐州、扬州、江宁府县志书,各膺纂修编校之任,以此自适,将以终身,而半生免于冻馁,亦即有赖于此焉。所著有《元和郡县志补》,已刊;《江宁金石记》及《待访录》,已刊;《表忠祠志》清本,存杨存斋家;《师友渊源录后案》,凡三易稿;《湖北金石诗》《述斋诗选》及《剩稿》。总计五十三卷。世之自孩提习举业者,其皆能如是耶?”

孙星衍《湖北金石诗序》文有云:“已而予官京师,侍读(严长明)捐馆舍,诸同人亦多星散,中丞(毕沅)往来节制齐、楚,不独旧游不可复预,著述之事,亦渐零落。及子进(严观字)来东,访予于济上巡使署,越十馀年,怀人伤逝,益不胜慨焉。”明言严观曾到访济宁官署。乾隆六十年十月十六日,山东运河道罗煐病故,河督檄调兖沂曹济道孙星衍兼署。嘉庆二年二月十六日,山东巡抚奏请将孙星衍调回本任。据此,黄易致李东琪二札,应作于嘉庆二年二三月间。

第七札

(第八札)久思与诸兄快叙,因天暑迟迟。今早气爽,大有秋意,午间,乞贤乔梓,刘八、十五弟,南大兄、李大世兄早临,当约铁桥,来此看碑论古也。专此,顺请日安,幸早临为感。粗粝可笑,知己勿哂耳。愚弟制黄易顿首。诸公乞转约是荷。

黄易致李克正札,郭文系于乾隆六十年闰二月至嘉庆二年五月,黄易守制期间,应颇可信。仇梦岩《哭黄小松司马》诗四首,其二有“在制三年仍在任,居官卅载尚居贫”句。黄易守制期间,如何仍能“在任”?其身份尚须深入探究。

李奉翰乾隆五十四年二月任东河总督,嘉庆二年九月调任两江总督。《黄小松友朋书札》第二册,有李奉翰(香林)致黄易残札云:“(前缺)行办就寄来,则叨荷雅爱靡既矣。此复,并候升佳,不一。名心泐。附寄贡烟、名绘二种,所以伸意,希为鉴存是荷。香林又及。”撰札时间固难确定,玩其语气,乃幕主致幕友之函,非总督示属吏之饬。聘佐杂属吏为幕友,本为历任河督之惯例。黄易筮仕即入河督姚立德幕,乾隆五十一年冬,黄易致邱学敏札中,仍有“自就微官,仍依幕下”之语,时以卫河通判佐河督兰第锡幕。

黄易乾隆六十年闰二月丁母忧,六月底始料理完经手之事,七月望扶榇南返,九月初五抵里。嘉庆元年五月以来,李奉翰一直驻扎河南防汛,黄易是夏由杭返泲,旋即赴豫佐理,此时以丁忧官员入河督幕,更无任何不便。秋分后水势安澜,黄易得暇访碑嵩洛。嘉庆二年初春访碑岱麓,亦以新正公事稍闲成行。是年夏服阕,黄易本应于浙江巡抚衙门起复,以“河帅攀留,料理堤工事务”,未能返里。这既是仇梦岩“在制三年仍在任”的合理解释,也是黄易居忧期间学术活动的重要背景。

(本文配图由郭丹老师提供,特此致谢!)

注释:

①郭丹、张盈袖《〈秋盦书札〉考及相关问题》,载《中国书法》2017年5期。

②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一册,国家图书馆藏稿本。书札开面题“《古欢》第三册”“《古欢》第七册”等,取《玉台新咏》“梦想见容辉,良人唯古欢”意,乃黄易将平生师友来札汇订而成,共十三册。

③户部尚书暂署陕西巡抚巴延三,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二日《题报榆林县知县彭思忠调补所遗员缺请以委用知县李衍孙补用》题本,载中研院史语所内阁大库档案。

④秦国经主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中,有张大成乾隆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所呈履历片,自言“签掣陕西汉中府沔县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⑤本年夏秋间,黄易与豫抚毕沅幕友徐坚、严长明、孙星衍、洪亮吉等,往还颇密,详参杨国栋《黄易年谱初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年。

⑥毕沅、阮元纂《山左金石志》卷二,嘉庆二年阮氏刻本。

⑦阮元《小沧浪笔谈》(嘉庆七年刻本)卷二,言顾文鉷“居济上二十馀年,与小松、梦华往还最密”。顾文鉷《云林小砚斋诗钞》(乾隆间刻本),卷首盛百二《序》云:“长洲顾子芦汀,侨居任城河干之弯槐树,与予居相近也,而素不知。惟闻芦汀善赏鉴,凡有古器书画者,必就正之。”

⑧《黄易致张爱鼎南归札》有云:“近日作伪者几欲乱真,此种易深知其来历。”载《故宫藏黄易尺牍研究·手迹》,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出版社,2014年。

⑨《黄小松友朋书札》第十册,邱学敏乾隆五十七年八月致黄易札有云:“芦汀到济南三阅月,虚橐而归,才人所遇坎轲,对之长叹。愧仆无大愿力,惟体吾兄关悉之心,为之设法凑半百两,耑人赍到济州,聊纾庚癸之厄。”邱学敏时知直隶正定府。

⑩东河总督李奉翰乾隆六十年闰二月二十八日《题报山东兖州府运河同知黄易丁忧日期事》题本,内引黄易呈称:“窃卑职现年肆拾玖岁,浙江杭州府钱塘县监生。遵川运例,捐从九品,乾隆肆拾贰年拣发河东河工。肆拾叁年咨补商邱县主簿,肆拾肆年调补阳谷县主簿,肆拾陆年咨升武城县县丞。肆拾柒年升署东平州州判,伍拾年咨升东平州州同。伍拾壹年升署卫河通判,调署捕河通判,伍拾肆年升署兰仪同知。是年玖月内,调署运河同知,伍拾陆年拾贰月内实授。兹卑职亲母梁氏,年捌拾玖岁,染患腹泻,医治不痊,于乾隆陆拾年闰贰月初伍日,在署病故。职系亲子,并无过继违碍等弊,例应丁忧,回籍守制。俟服阕之日,仍赴河东河工候补。”中国 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第八札

猜你喜欢
乾隆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文化再造与国俗建构——以乾隆朝冰嬉为例
盛世之巅的一声叹息——《红楼梦》与乾隆前期政治谈片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瑰丽多姿
乾隆款景泰蓝花开富贵 加座兽足天球瓶
红颜未老情已绝
纪晓岚戏乾隆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