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副文本:片头文本的符号学分析

2018-11-14 05:14朱文涛
电影文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符码符号文本

朱文涛 魏 颢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自电影诞生之初,电影片头一直是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起初,它作为静止的字幕艺术用于展示影片名称、演职员名单和叙事背景、人物对话内容等信息。随着影像媒介技术的完善和平面艺术的介入,在形式上,片头设计融合了影像、图像、文字和音乐等的综合媒介艺术并脱离电影艺术成为自身独立的艺术领域;在功能上,具有丰富的视觉语言的片头在承载基本字幕信息的基础功能上,与影片产生互文性: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为补充。片头以影片副文本的角度为影片深化主题、阐释情节、营造氛围……甚至成为影片经典化的重要推手。

一、电影与片头的四种互文关系

“片头(film title)”不仅指出现在影片正式画面之前的部分,这是对片头狭义的理解。出现在影片前部的片头被称为“开场片头(opening titles)”,是19世纪中期好莱坞大片场制的典型形式,在开场的两分钟左右时间里以精彩绝妙的动态图像吸引观众的注意,并带领观众进入影片正文。随着电影叙事、技术等各方面的提升以及观者审美日趋成熟,片头被要求与电影叙事相契合,并作为电影的辅助文本,随着情节的需求出现在影片合适的位置。与影片互为独立文本的片头文本主要以解说模式、序言模式、独立叙事模式和总结模式与影片文本产生关联,形成互文关系。

解说模式是片头对影片主要物象、情绪的凝练提取,这些看上去令人不解的特定形象只有在影片中才能被正确解说,解说模式是专属于所对应影片的特定符号。例如讲述瘾君子生活状态的影片《金臂人》,片头出现的僵直扭曲的手臂,它的原型来自于电影正文中的一幕:男主角勒紧胳膊幻想向手臂注射毒品。

序言模式是片头为影片的叙事提前预设铺垫,片头置于电影开始前,剧情与片头相连接,甚至直接融入影片中,没有明确的分界。序言模式起源于默声时期的“幕间字幕(intertitle)”,旨在为后续情节提供字幕说明。随后具有动态影像的片头的出现,丰富了字幕的镜头语言。《夏福特》开始于繁华的街头,镜头始终跟随行走其中的主角,片头曲节奏跳跃,并伴随着一些说唱:“谁为朋友两肋插刀?夏福特!”“谁为朋友不顾危险?夏福特!”夏福特的形象似乎丰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数字时期以来,对片头的剪辑使情节更加丰富化,《绿巨人浩克》通过镜头的快速切换,科学笔记、实验仪器、显微镜中细胞运动等连续视角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反复实验的过程,从镜头中我们得知他正在研究基因改造,使观众通过片头的梗概了解剧情的发展走向。

独立叙事模式是片头采用影片的元素与内容,但独立于影片情节的叙事。片头与电影关系为互文和引证,也有对电影结束后影片人物后续发展的畅想。例如影片《七宗罪》的片头,不断重合的镜头和狂躁的字体结合,呈现了影片中狂魔正在整理一本杀人笔记的过程。这与后续影片正文中警察在杀人犯家中找到的一书柜笔记相对应。独立叙事模式是20世纪末的创新,这基于观众对片头艺术的充分理解与认同。影片《死侍》结尾处的片头将影片主角转化为卡通形象,配合滑稽的动作,为整部影片奠定了诙谐幽默的戏剧色彩。这种结尾滑稽的独立叙事模式在喜剧影片中被广泛采用。

总结模式是片头对影片重要情节的重述,多数置于影片结尾。例如《瑜伽熊》的结尾片头,符号化了影片中许多经典的桥段,瑜伽熊驾驶自制的飞机,与乌龟一同划船并坠入瀑布,片头将三维的影片降维为平面化卡通图像进行展现,为观众的回味增加趣味性。《白雪公主与猎人》的片尾从电影的人物服饰中提取了元素,例如银灰色的金属盔甲代表战斗中的猎人,带有尖锐鳞片以及黑色锋利晶块的元素代表邪恶的皇后,猎人用剑击碎晶块,尖锐的鳞甲分离破碎,重述了影片中打败皇后的情节。

二、影片到片头的跨文本符号系统转换

“文本(text)”原意是“编织品”,中文译为“文本”,很容易给人造成指意为纸质媒介为载体的文字符号系统的误会。后来文本的涵盖范围和含义已经变得宽泛很多,可以指任何符号编织表意组合。“跨文本”强调的是不同符号体系之间的文本转化。影片是视频文本,片头是融合了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和电影语言的动态图形文本,是对影片文本的包装。影片与片头虽同属于视听艺术并通过同一媒介呈现,但本质上互为独立的艺术领域,有着不同的符号编织表意组合结构,因此二者隶属于各自的符号系统。同时,由于片头文本作为影片的副本,与影片有着相同的创作蓝本,因此能传达共同的意指作用,在观者心中产生共通的心象。本文在符号学视域下通过对片头文本的分析,试图解释影片到片头的跨文本符号系统转化过程。

符号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手段,也是一种简化认知的方法。它包含了我们所见到的信号和指号等符号本身,还有符号的使用者以及符号所指向的事物与意义。索绪尔将符号划分为能指与所指两个部分,并将能指与所指结合成一体的过程称为意指作用。在索绪尔符号观的影响下,叶尔姆斯列夫提出了符号层次观。指出符号整体由“表达层”和“内容层”所构成,分别对应索绪尔提出的“能指”和“所指”,并将这两个层面通过关系联结,层面的整体和它们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意指系统。符号层次观将符号学的理论触角伸展到社会学、意识形态等更广泛的领域。同时他发现一个完整的意指系统,可以整体上作为内容层进入新的意指系统,便产生了第二系统。第二系统的内容面由一个完整的意指系统所构成,这个系统被称为元语言(Metalanguage)系统。元语言是关于语言的一种语言,它不仅局限于文字语言,巴尔特提出整个人文科学历史就是元语言的历史,因为我们所掌握的学科可以成为新学科的研究对象,从而催生出新的元语言。元语言学系统可以为我们探讨如何通过电影语言文本形成新的片头语言文本提供理论支持。

我们将元语言系统框架运用到具体的影片情节中,以《金臂人》为例,影片符号系统的表达层为正在戒毒的男主角勒紧胳膊渴望注射毒品,内容层为男主心理扭曲、难以自制的状态。这段影片符号文本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其片头符号文本的内容层,而片头表达层则采用了强烈对比的黑白色调以及一个僵直扭曲的手臂形象,以表达整体影片关键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影片所展现的情节能表达一定的意义,在片头中,这些情节和意义被重新复制,并由片头符号语言成为影片情节与意义的能指。换言之,影片与片头间的转换就是通过片头符号意指影片的情节与意义的过程。

三、片头文本的艺术符号形式

片头设计源于真实影片中的重要情节与意义,设计师从影片情节中提取具象的物象、事件或抽象的情感、氛围等视觉形象,通过符号组合进行视觉再现并运用到片头作品中。片头作为综合视听艺术,利用语言符号、形象符号、色调符号、声音符号、指索符号以及超符码符号等符号进行编码,这使得紧凑的片头影像中的每一个视觉符号都被赋予了饱满的意义,同时,一组相关符号组成的视觉符码可以传达更为丰富和复杂的意义。

片头符号语言中,语言符号是最容易被识别理解的,因其与被表达物间存在着天然的直接对应关系,但由于语言符号的信息令观众难以快速解读,随着读图时代来临,媒体信息从语言为主的传播转向图像传播,形象符号替代语言符号成为片头表意的主要符号。形象符号不仅以静态的形式存在,具有历时性的影片艺术赋予了影片中的形象先天性运动的基质,片头在动态形象符号的基础上结合色调符号、声音符号等综合视听语言符号使观众感受到片头语言的饱满、充实。同时,对符号的认同依赖于人们共同的文化规约。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一些植根于文化规约的符号如指索符号和超符码符号也被使用到片头视觉语言中。以《X战警:第一战》为例,片头中设计的印有X的圆圈图形与异能人细胞存在着唯一的对应关系,这便是一个指索符号,这个符号可以作为指代异能人的专有形象出现在电影宣传海报等其他传播媒介中。同时,片头通过基因结构重组的展示,表明异能人变异源于基因的突变。对基因结构重组的认知源于人类将科学原理符号化的编码,这一超符码符号属于人类文化共识,将这一超符码符号运用到片头文本中,可以简化片头形式内容,传达更多的文本信息。

然而符号并不能独立地存在于影片,载有信息的符号及符号片段需经由编码有序地组合,形成的符号文本才能呈现片头的最终形态。编码不是对客观事实的忠实记录,需要片头设计师的意图对符号及符号片段进行加工,加工手段包括对画面符号风格角度的选择,画面与声音、色彩、节奏的组合,镜头间的衔接关系等,不同手段的组合使片头文本呈现不同的艺术形式。我们将这些艺术符号组合形式分为集中化和并序化两种方式。

集中化的符号组合,指将镜头、声音、色彩等符号围绕一个主体表达物进行修饰,如《X战警:第一战》将印有X字母的圆圈图形符号指代X战警与常人不同的细胞,片头采用极简主义风格,整体色调在黑色背景下使用高纯度色块对比,更加凸显了影片的表达对象。而《透明人魔》片头则采用了超现实主义风格的透明质感细胞符号来仿拟影片中透明人的形态特质,结合朦胧的蓝绿色调、低沉的曲风,赋予被表达物神秘的气息。这种集中化的符号组合,每个符号风格都紧贴被表达物的属性,集中组合的方式有力地强调了主题,突出主体表达物的特质。

并序化的组合符号,指多个并无关联的符号或片段通过并置或连续地展示进行关联并表意,如《绿巨人浩克》采用镜头快切的组合方式,通过抽取血样、细胞内部构造的展示、实验人员皱眉和笔记记录“糟糕的情况”等信息的镜头快速切换建立镜头联系,含蓄地表达出主人公细胞产生了异化,并营造出十足的悬疑感。并序化的符号组合能更好地为影片烘托氛围,渲染情绪。

不同的符码组合方式使片头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观者的感知,产生不同的印象、情感与理解。为追求新奇、艺术表现力,片头设计者努力尝试更独特的符号编码方式,试图展现更多不同的片头效果,这也使片头早已脱离传统的影片艺术,具有自身的美学价值。通过对符号编码手段的研究、视觉符码表意效果的总结,有利于揭示片头文本的构建及其解构和认知规律,为片头形式的创新提供规范性的思路。

四、结 语

电影片头作为影片的副本是对电影创作的再解读,片头以其自身独特的艺术形式使观者深入理解片头主题、情节,为影片营造氛围。优秀的片头设计甚至是使影片成为经典的重要推手。片头的设计成功与否取决于内外两个层面,内在为影片文本的品质以及片头设计者的艺术才力及思想深度,外在层面取决于观众的审美水平、更高的技术呈现水平以及传播途径等。经典的片头设计作品如索尔·巴斯的《金臂人》、莫里斯·宾德的《007系列电影》、韦恩·菲茨杰拉德的《教父》、凯尔·库珀的《七宗罪》等作品,不仅是制作时代下艺术流派、先进制片技术的代表性作品,同时也是能准确把握影片主旨,塑造传神形象,与影片文本和谐共处的典型。优秀的片头文本的设计等使原本生动的影片文本进行更为精准的诠释,与片头互相映照,互成经典。

猜你喜欢
符码符号文本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的电影符码解读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符号的由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符码的游戏艺术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群体记忆与精神符码
变符号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