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心概念”到“任务驱动”的三个“变”—评江苏高考作文命题模式变化及教学启示

2018-11-28 23:13缪明慧
名师在线 2018年36期
关键词:核心概念高考作文审题

缪明慧

(江苏省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江苏南京 210044)

引 言

高考作文题具有标杆和示范意义,也是后阶段教学改革的重要风向标。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并没有转向如众人所预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而是继续以“语言”为核心概念。那江苏作文命题模式是将继续保持稳定还是有较大的变动呢?笔者认为,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一向有“求稳”色彩。当新材料作文来袭,江苏依旧采用折中的“命题+材料”(2012年江苏高考《忧与爱》),直至2013年才首次尝试新材料作文,在2014年最终形成以“核心概念”为代表的题型模式,分别是“青春”“智慧”“说话”“车”并延续至今的“语言”。但稳定并非拒绝创新,从外部看,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一共8道,任务驱动类型作文材料4题,占了半壁江山;从内部看,江苏高考看齐全国卷的改革方案已定[1]。备考2019年高考作文,如何在“核心概念”型向“任务驱动”型“突变”之前占得先机?笔者认为,要注意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三个“变化”。

一、由“核心概念”向“任务驱动”转变

江苏省以往考题,多采用“核心概念”的形式。此类考题的优势在于,通过“概念”的提炼把握,容易拓宽话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之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成文。但缺点是话题宽泛,且极易套用已成型的文章。例如,2018年江苏卷作文命题题首句引出核心概念:“花解语,鸟自鸣,生活处处有语言”,可写生活中有形的、无形的,甚至是比喻意的“语言”,材料中二、三两句提示考生拓展“概念”:“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整个文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是话题作文,不属于真正的新材料作文,在审题上没有任何的限制,也无明显的区分度。

相反,近年来,全国卷、北京卷和浙江卷,出题形式都以任务驱动型材料为主,带有明确的指令和任务写作。出题者将“指令”和“任务”放在具体“交际语境”,让考生通过对语境、目的、读者对象等因素的把握来决定写作的语言、体式和内容。例如,全国卷1中,设定以“时光瓶”形式写信给2035年的18岁青年;北京卷以“新青年”为对象;浙江卷界定为“浙江学子”。这些要求既增加了审题难度和区分度,同时也迫使考生不能空泛地抒情议论,必须在指令和任务的边界内自由写作,将文章内容落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让高考真正发挥“选拔人才”的机制作用。

因此,在后期由“核心概念”类作文命题向“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转变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须注意,从“概念”到“任务”,不仅仅是字数、形式的变化,更体现的是审题难度的加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避开“轻审题重立意”“轻限制重拓宽”的误区,关注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的变化,关注“任务”“指令”的限制,作文命题中语境、身份、读者对象等预设的导向要求,这样才能写出契合题意的规范文章来。

二、由“性灵”表达到“合时”为文的改变

“核心概念”类材料作文,多聚焦考生对个体生命的理解和感悟,缺少关注社会、时代的宏大视野。无论是2015年的 “智慧”,2017年的“车”,还是2018年的“语言”,都停留于“性灵式叩问”。这种性灵式叩问能让考生充分了解自身,关照内心世界,但其不可避免带有“风花雪月”的情调,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刚性”,考生视野也多停留于思考个人生活的狭小范围。在2017年江苏卷作文命题中虽有“车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转变,车代表了社会的发展”的表述,但从考场阅卷来看,“从前慢,车马邮件都很慢”的表述俯拾皆是,而真正能关注社会时事的文章寥寥无几。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评价2018年高考作文试题中指出,“高考作文充分发挥积极导向功能,致力于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任务驱动型作文正是立足“文章合为时而作”的导向,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突出命题材料和时代的联系。2017年全国1卷直接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十大关键词(高铁、共享单车等),2018年全国1卷涉及2035年、“中国梦”等新时代话语,时代气息浓郁。二是突出“一点四面”要求。“一点”即立德树人,“四面”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依法治国与创新,因此,高考作文具有明显考查考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三是突出拓宽考生视野。2018年全国3卷作文题“改革开放三部曲”中,带领青年人回顾改革开放路程和成就,使其在铭记历史中开拓进取,思考如何走好自己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此类题型让考生跳出自我的圈子,站在国家、民族、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去思考个人与国家、“小我”与“大我”、历史与未来等话题,弘扬了家国情怀,塑造了考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纵观两种类型作文命题,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更能将考生自身的成长与社会、时代联系在一起,也将是江苏今后高考命题的新“方向”。考生不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家国大事、时事热点避而不谈。今后的作文教学应多引导学生向外探索,要站位高远,视野开阔,关心社会发展,关注时代主题,找准个人与时代的契合点和连接点,尽早适应材料形式和“合时”而作的写作方向。

三、要由“论证”方式向“叙说”方式渐变

综观高考8套作文试题,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作文不再局限于考查基本文字的表达能力,而是转向考查作文写作的多种表达方式。当前考场作文多以议论文为主,议论文有较为固定的结构,易形成“千文一面”。此外,议论文的论证材料也极易撞车,如从江苏阅卷现场流传出来的“三国说”(王国维、周国平、汪国真),“屈原、司马迁”事例扎堆出现,这些都说明高考作文的要求与学生思维能力严重不统一。任务驱动型作文中“叙说”形式的引入,必将打破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为高考作文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都抛出国家大事、人类命运等宏大命题,对已习惯“核心概念”具体可感的江苏考生来说必将是一种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应做好三点:一是培养学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思想习惯和写作手法。考生要形成既能写生活琐事,也能写国家大事,或者“以小见大”来论述事物、反映生活的能力。二是提升“淘尽黄沙始到金”的提炼概括能力。如何从生活中提炼概括出生动而鲜活的时代动向、个人事例,并以此来充实文章,这是对考生提出的挑战。2018年浙江卷“浙江精神”需要考生提炼概括时代发展、历史记忆,甚至是凡人琐事,方能准确解释出“浙江精神”的内涵。三是坚持“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立场。在叙说过程中,要从特定语境来写。在全国1卷中既要从“世纪宝宝”“我”的角度出发,更要和2035年新时代青年进行对话,注意到语境的约束才能写出好文章。在后期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考生从关注书本到感知生活,从抽象的理论构建到具体形象的叙说。

结 语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兴起,给江苏作文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教师和学生应该逐渐跳出原来新材料作文的圈子,在审题上仔细琢磨,学会关心生活和时事,尝试既高瞻远瞩,又小处着手,筛选鲜活事例,写出生动、深刻的文章。

猜你喜欢
核心概念高考作文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利用微课辅助高三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
有效掌握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挖掘核心概念,发现潜在疑问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