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政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28 23:13邱菊香
名师在线 2018年36期
关键词:时政热点笔者

邱菊香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第一中学文公分校,福建尤溪 365100)

引 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时政热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执行阶段适时引入时政热点内容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崭新活力,对学生学习思维形成重要的冲击。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接轨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应用辩证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筛选时政热点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

初中学生对社会、政治的认知基础有限。因此,教师要注意掌控学情基础,并适当引入时政热点信息,促使学生将生活认知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对接,从而为自身的思想历练创造条件。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青春的心弦》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则社会新闻《13岁学生早恋私奔 男孩父亲上门提亲被女孩家长捅死》,并给出观看提示:“认真观看新闻,你从这则新闻中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悲剧是如何上演的?你对这样的悲剧持什么看法?”学生随后开始观看新闻视频,课堂气氛也逐渐紧张起来。视频结束后,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很多学生流露出了震惊的表情。有的学生认为,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对异性有好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千万不能让这种情感失控,因为青少年的思想并不成熟,还不能够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对于这个悲剧的发生,两个学生都有责任,家长也有责任。笔者也给出自己的见解:青春是人生最美丽的季节,所以称为花季、雨季,但面对青春的懵懂情怀,我们需要有正确地把握和调控,不然便会酿成人间悲剧。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的新闻信息无疑属于时政内容,对“早恋”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进行集体讨论,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灵触动。

二、切准时政投放时机,接轨学生的生活认知

将时政热点信息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感触。教师不仅要注意筛选时政热点的内容,还需要找准投放时机。课堂导入阶段、重点突破阶段、课堂训练阶段都属于比较适合的投放时机,教师要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随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有意识地适时创设时政热点信息的投放时机,以成功激活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使其形成学习主动性[1]。

例如,在对《品出情感的韵味》这一课进行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视频并加以引导:“当听到国歌响起,看到国旗升起时,我们会想到什么呢?”笔者让学生开始观看视频并展开热议。为了让学生对责任感、正义感、胜任感有更深刻的认知,笔者再次列举了时政热点事件:“2015年也门安全局势恶化,战火蔓延,六百多名中国公民受困也门。习近平总书记一声令下,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即刻前往撤侨,三艘中国军舰驶向也门亚丁湾……”学生听了教师的讲述后都显得很兴奋,并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教师利用时政热点信息来调度学生的学习思维,其激发效果十分显著。学生看到了祖国的强大都显得特别自豪,这种情感的集中爆发正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效果。这也使得学生对升国旗、军舰撤侨等时政信息有了一定的生活认知,接受得更为自然顺利。

三、优化时政应用程序,提升学生的认知品质

在应用时政热点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有融合意识,对教材内容和时政内容进行多元联系,促使学生利用生活认知展开学习感知,以提升学生的认知品质。在教法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展开深度教情和学情调查,以提升教学的契合度[2]。通过生动讲述、文字展示、图片视频播放、案例分析等,都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辩论、信息搜集、案例展示、数据分析、规划图表等都属于重要的学法运用,它们都能为时政热点信息的运用创造良机。

例如,在学习《共奏和谐乐章》的相关内容时,笔者为学生讲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要求学生搜集掌握相关事件,参与班级展示。在课堂展示时,很多学生都能够列举出一些生活方面的案例。有的学生讲述了新近看到的新闻:2018年7月7日,二十三名驴友在宁陕的漫沟进山,不料全部与家人失联。西安和安康两地的警方接到了家属求助时,距离二十三名驴友失联已经达到十八个小时了。救援队即刻进山搜寻,最终将二十三人安全地带出了大山。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这二十三名驴友的行为是不恰当的,冒险进山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险,同时也浪费了公共资源,这当然是不和谐的行为。笔者随即组织学生对这一新闻事件展开了相关讨论,课堂上的互动频繁。

教师发动学生展示时政热点新闻可以为学生提供难得的学习契机。从学生的展示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时事新闻有着特殊的兴趣,再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展开学习,其学习的感触会更为深刻。

四、创新时政训练设计,巩固学生的体悟成果

在对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训练进行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将时政热点信息进行适时、适度的融入,为学生提供思维接轨的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展开训练操作,以有效巩固学生的体悟认知。教师可以令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结合时政信息说反思,利用热点问题展开对比学习,并根据教学实际展开关联性训练设计。

例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时,笔者利用问题进行导读,并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在课堂训练设计时,笔者为学生列举一则生活案例:有一对老夫妻,都已经八十多岁了,养育有五名子女,因为子女没有尽到赡养义务,老夫妻将五名子女告上法庭,最终判决,五名子女补交一年的赡养费。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案例,针对这个案例,笔者引导学生从法律角度思考子女应该如何履行赡养义务,老人应该如何利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有的学生说:“百善孝为先,赡养老人是做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根本就不需要法律的介入。但生活中却常常出现这样的事情,真的很不应该。”也有学生认为,老人一般不会随便将子女告上法庭的,真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才会这样做。笔者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了仔细的点评,促使学生建立了完善的学习认知。

教师为学生列举了生活案例中的典型时政内容,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思维顺利地引入教材之中。训练设计越具有典型性、针对性,课堂发动的效果就会越显著。

结 语

初中学生虽然思想不够成熟,但对时政热点信息有着认知兴趣。如果教师能够针对教学内容适时地引入一些时政热点信息,自然能够成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将时政热点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让学生关注社会时政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思想引导,符合素质教育的诉求,因而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猜你喜欢
时政热点笔者
老师,别走……
时政要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4月高考热点关注
时政
时政
今人优秀时政诗的写作技巧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