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经验,优化幼儿园科学区活动的策略研究

2018-12-01 01:30徐志娟常州市新北区学前教育科学核心组组长
好家长 2018年6期
关键词:科学材料实验

文 徐志娟(常州市新北区学前教育科学核心组组长)

一、优化科学区环境创设的策略

(一)空间的选择与布置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中指出:科学区应设置在教室里安静的区域,并且要是封闭式的,使幼儿少受干扰且能专注于活动。同时应靠近水槽和窗户,满足幼儿借助阳光和水进行实验的需求,还要能容纳一定数量的幼儿与老师同时进行科学实验,支持同伴间的合作与沟通。科学区还可以与自然角靠近,利用自然角资源开展生命科学与物质科学的探究活动。科学区的墙面,可以悬挂或粘贴部分操作材料,也可以张贴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的示意图,还可以张贴幼儿的实验记录图表。

(二)材料的选择与提供

材料是科学区创设的关键。材料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以及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直接影响到科学区活动的开展和幼儿的探索兴趣。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多方面地搜集材料,丰富科学区活动的内容。

科学区的材料要具有丰富性,但对于幼儿来讲,一次呈现的材料却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把所有材料都乱七八糟地堆放在桌上,会让幼儿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有可能会让他们把探索材料变成打闹的玩具。所以,材料最好是按主题循序渐进地分层次呈现。此外,因为材料能物化科学探索的目标,所以教师应该尽量注意材料的呈现方式,让一次呈现的材料整齐、有序,既能体现明确的目标指向,又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科学工具类材料

科学区内需投放放大镜、滴管、量杯、测量尺、天秤、手电筒、小铲子、小水桶等,幼儿通过使用科学探究工具测一测,量一量。

2.广度探究类材料

广度探究材料指各种具有科学特性的材料,如:具有不同特性的材料、探索物体运动的、具有声光和电磁热等物理现象的材料。

3.深度探究类材料

深度探究即对一种物体进行连续性的探究活动。在广度探究内容中,幼儿通常对一个活动探究完后又换另一个活动,每个活动之间并没有相互关联和连续性,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也是零散的。在科学区中可以根据材料特性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获得较有逻辑性的、连贯的、反映幼儿思维过程的、丰富的科学经验。

二、优化科学区活动内容的组织策略

(一)科学区活动与主题活动相融合

科学区活动应与主题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密切联系。科学区活动可以在主题教学活动之前,为主题教学活动积累经验;也可以成为主题教学活动之后的延伸活动,积极创设能让幼儿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适宜的、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而且科学区的材料应随主题活动的开展以及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兴趣的转移,不断地补充和更新,进而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激发幼儿对科学区的持续兴趣。

(二)科学区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

科学小制作是在科学区活动中的游戏之一。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小制作活动事半功倍、水到渠成。我们可以结合集体活动,采用以下方法指导科学小制作活动。

1.直接示范法

有一些制作步骤比较困难,需要教师进行直接教授。教师的示范有着直观、清晰的优点,幼儿能够清楚地看到制作的步骤,从而很好地掌握制作的方法,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流程图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步骤不是非常复杂的制作活动。幼儿通过教师拍摄的实物步骤图或者绘制的示意图,按步骤理解并实施制作。这对于幼儿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很好的培养作用。

3.探索尝试法

探索尝试法就是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在先,幼儿在后”的被动局面,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育教学思想用于幼儿活动之中。强调幼儿是创造性学习的主体,让幼儿通过感官、体验、亲自尝试的过程去发现事物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把教学变为一种动态的学习活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尝试学会主动学习,并自主解决问题。

(三)科学区活动与家庭亲子小实验活动相融合

家庭亲子小实验是一项家长和幼儿在家庭中开展科学小实验的活动,也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亲子小实验不仅可以促进亲子关系,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根据科学区活动的开展情况,选取适宜的内容,组织幼儿开展家庭亲子小实验,为家长们提供操作说明,收回幼儿探究记录表之后,教师再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并将每一次的记录单、幼儿实验的照片以及家长们的感悟呈现在环境中,支持幼儿与家庭后续的互相学习。教师和父母都应该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并和科学区的活动形成有效的互动。

三、优化科学区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科学区环境创设指导

教师应让幼儿参与科学区域材料搜集、区域环境布置等活动。以往很多幼儿园的区域环境都是教师说了算,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被完全忽视了。其实,幼儿参与材料搜集与环境布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成长。另外科学区规则不应该是教师对幼儿的要求,应该是共同的探究活动本身对幼儿的要求。所以师幼应共同参与科学区域规则的制定,共同维护科学区域环境。

(二)科学区活动指导

1.科学区活动指导应该以观察为前提

科学区活动指导的前提是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如果没有对幼儿活动现状的观察和分析,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指导策略。教师应通过细致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活动的状态以及相应的探究行为,对幼儿进行客观的描述与记录,对幼儿的探究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再思考适宜的指导策略。

2.科学区活动指导的分类

科学区活动指导有显性指导和隐性指导两种。显性指导是以教师直接给予幼儿教导、建议、要求等,而隐性指导可以是教师平行、平等参与幼儿的活动,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提供材料、改变材料的组合方式等。在科学区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幼儿了解、认识科学区的材料,并抓住幼儿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展科学区活动之前,教师应对班级幼儿的知识水平做出了客观的评估,并根据幼儿的知识水平,进行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关注幼儿的能力差异,满足不同水平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需求。

3.科学区活动应重视幼儿讨论和交流

幼儿期是儿童词汇学习和增长的高峰期,而合理使用词汇是幼儿科学概念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在开展科学区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将科学教育与语言教育相融合,帮助幼儿梳理科学词汇。在科学区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重视组织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幼儿进行讨论和交流。幼儿通过反思和交流不仅能回忆自己游戏的过程,还能了解同伴的游戏情况,在交流分享中提升经验,从而获得科学思维的发展。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科学材料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材料
摇摇鹅
科学拔牙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