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游戏化音乐教育环境,促幼儿自主发展
——浅谈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开发与实施

2018-12-01 01:30
好家长 2018年6期
关键词:我园打击乐节奏

文 龚 敏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工作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这就是说,幼儿园教育工作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经纳入了幼儿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之中。我园从建园以来就坚持用游戏化的方法来组织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我园的“音乐活动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种特殊活动中,还体现在歌唱、韵律和打击乐活动中,力求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能自由、灵活、丰富多彩,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使幼儿体验到“玩”一样的感觉,从而积极、快乐地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听听、玩玩、敲敲打打中,不仅使幼儿感知了音乐,发展了音乐能力,还能使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得到全面发展。

一、在游戏化的音乐声中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在我园,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不是靠老师去说,也不是靠老师不停地“拍打铃鼓”,而是通过一首首音乐给予幼儿隐形的暗示。比如,每天早晨,我园的广播会按时响起,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来到幼儿园,快乐地和教师、同伴打招呼;户外活动时,一首首节奏明快的儿童歌曲伴随着幼儿进行运动;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中,一首首舒缓的音乐提示着幼儿放松自己,自由活动;游戏活动中,室外的角色游戏区播放着欢快的音乐,室内的图书阅览区播放着悠扬的经典名曲;收拾、整理玩具器材时,固定的音乐提示着幼儿将物品进行分类摆放……

让幼儿多多接触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倾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曲调,玩玩不同的音乐游戏,既能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知识,又能拓展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从这种角度来讲,游戏化又不仅仅是快乐的,还要追求学习的过程、发展的过程。

二、探索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设计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形成一套适合各年龄段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素材内容

音乐课程游戏化不是单一的游戏,它不仅具备游戏的特征,还应体现音乐游戏中的特殊成分。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应该是开展生动活泼且快乐的音乐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游戏的玩耍性,才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中,除音乐游戏外,唱歌、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音乐欣赏等教学内容的游戏特征也十分明显。教师要先了解幼儿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再从他们的兴趣入手,通过查阅、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来选择适合小、中、大班的音乐作品。我园的每位教师都会在每学期依据自己所在的年龄班,查找、收集相关素材,进行游戏玩法的设计,并在集体交流中带领大家玩游戏,教师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共同研讨、优化游戏玩法。在一次次的研讨过程中,优秀的素材应运而生,教师们将其运用到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二)优化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策略

根据许卓娅教授的研究指引,我们大体了解了音乐课程游戏化的一般流程。比如,歌唱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五遍范唱在先;韵律活动中,教师要谨记故事、动作、音乐以及其他(更多材料、更多创造可能、更多挑战、更多收获快乐)的流程;打击乐活动中,教师要遵循欣赏音乐、掌握节奏、配器演奏等循序渐进的原则。但是,我们在具体操作中发现,光知道这些还远远不够,如何做到五遍范唱自然、有趣,如何让韵律活动中的其他流程安排得恰到好处,如何在玩中掌握打击乐活动的节奏,以及让幼儿从中形成爱问、爱观察、爱探索等良好学习品质,都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1.歌唱教学游戏化的关注点

在歌唱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常常遇到两个突出的困惑:(1)为了游戏化而创设游戏,结果幼儿开心了,歌唱教学活动的目标却走偏了。(2)为了五遍范唱而范唱,不知道在其中怎样凸显“游戏性”。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教师们了解到不能仅为了创设游戏来形成“游戏化”,而是要在每一遍范唱前对幼儿提出任务要求,激发幼儿带着问题去倾听,让幼儿在一次次的任务中通关挑战,促使幼儿专心致志地进行活动。而歌唱教学一般有三个环节:倾听环节、模仿学习环节、创编环节。我们建议在前面两个环节,多以较为安静的游戏贯穿其中,如:观看表演游戏;进行填图、排图的智力游戏;开展自我或与同伴的身体接触的游戏;跟“领袖”进行模仿游戏等,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歌词内容和歌曲的旋律、节奏。在创编环节多以“动”的游戏为主,如:传递游戏、追逐游戏、表演游戏等,让幼儿在适度兴奋中,不忘游戏规则,感受成功带来的情感体验,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满足幼儿的内在需求,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2.韵律活动游戏化的关注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艺术领域”分为两大块: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为了让幼儿在韵律活动的“感受与欣赏”环节不会感觉乏味,在“表现与创造”环节不会过度兴奋,教师们冥思苦想,总结出以下几点:(1)营造情境化的游戏氛围,让幼儿感受音乐。教师可以营造音乐意境的故事氛围,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与音乐进行沟通,提高他们对歌曲或乐曲的理解,加深他们情感上的共鸣;还可以营造音乐节奏的语言氛围,即在幼儿倾听音乐的同时,加入有节奏的语音,培养幼儿听觉的敏感性和对音乐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特征的分辨能力。(2)创设娱乐性的游戏场景,让幼儿表现音乐。如:创设“完整”的游戏场景,让幼儿融入一个完整的游戏,去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创设“意外”的游戏场景,带给幼儿一份惊喜,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点燃他们的挑战热情;创设“合作”的游戏场景,提高幼儿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将活动推向高潮。(3)融入成功式的游戏体验,让幼儿喜爱音乐。这需要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事做”“想做事”“爱做事”,然后逐步变成“会做事”,使幼儿的能力不断获得发展与提高。为此,游戏中要设置“任务”,允许幼儿“犯错”,帮助幼儿知道问题出在哪,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游戏的难度应该适宜并逐步加深,让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

3.打击乐活动游戏化的关注点

幼儿园的打击乐活动能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如何帮助幼儿快速掌握乐曲节奏,为配器演奏做好准备,是组织好打击乐活动的关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为了使抽象的节奏变得形象生动、轻松易学,我们会结合音乐节奏创编出相应的舞蹈动作或富有游戏情节的动作,让幼儿从不同的动作中提炼出相应的节奏。同时,我们还会将动作节奏与语音节奏、图形乐谱节奏相结合,使其更具体、形象,让幼儿可以逐层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形象。在活动中我们还会设立闯关游戏,让幼儿不断接受挑战,如:鼓励幼儿自己尝试配乐、指挥等,让幼儿通过商量、比较,使思维活跃起来,创造出更合适的演奏方法,促进其音乐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游戏化的音乐环境,提高幼儿审美情趣

《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环境对人能产生暗示,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十分深刻,表现在幼儿身上会更为突出。我园注重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因此,除了让幼儿每天都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我园还着重打造了音乐欣赏室、表现创造室及班级音乐角。

(一)音乐欣赏室

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就成功地利用环境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智能。凡跟随铃木镇一学习小提琴的学生,首先需要花一至两年的时间做旁听生,还要花时间欣赏世界著名演奏家的演奏录音。经过长时间的熏陶,这些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超乎寻常。从铃木镇一教学法可以看出,每个幼儿都有一双会欣赏音乐的耳朵,为幼儿创设一个欣赏天地,让幼儿多接触音乐是非常重要的。我园创设的音乐欣赏室内存放了大量的世界名曲,部分还配有插图、视频等,幼儿可以在其中尽情地欣赏,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体会音乐、喜爱音乐,逐步培养其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表现创造室

我园的表现创造室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乐器创造演奏区。我们投放了许多乐器成品材料及可以用于创造的半成品材料,幼儿可以在其中进行乐器制作、乐器演奏和指挥表演等。另一块是模仿表现区,我们提供了许多儿童舞蹈、歌曲的视频,幼儿可以跟着视频模仿舞蹈、拿着话筒尽情演唱,真可谓“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三)班级音乐角

班级音乐角的创设不再仅仅是提供一些物品、音乐即可,教师们还对音乐角的物品进行了划分,设置了表演区、欣赏区和乐器区。表演区被设置在凸起的台面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舞台,舞台边还有更衣室,幼儿可以感受到表演的真实与乐趣。欣赏区里教师们准备了不同的茶点供“顾客”食用,还准备了节目单供“顾客”挑选,天气热时还有扇子供应。而乐器区陈列了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的各种乐器,便于幼儿取放、演奏。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音乐能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确实,音乐能够激发人的灵感,启迪智慧,促进思维的发展。我园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处处进行着游戏化的音乐教育,希望帮助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我园打击乐节奏
户外厨房诞生记
打击乐在京剧中的作用研究
爱为本 绘美好
美育生活,艺术人生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浅谈不同领域中的打击乐
试论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轻快漫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