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牧高科用有机奶绿化沙漠

2018-12-04 10:30盛玲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牧草生态圈牧场

文/本刊记者 盛玲

作家李敖说曾说,一个人,只有当他能忍受孤独,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一个甘心扎根沙漠的团队,梦想终会实现。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建成了封闭循环的有机生态圈,将22万亩的沙漠变成绿洲,打造出有机奶产业治沙新模式。在沙漠中追逐着有机牛奶的梦想,在漫漫黄沙里书写改沙的史诗,圣牧高科携着乌兰布和沙漠这头红色公牛,昂首阔步走在了现代有机产业的前列。

从乌海市开车出发约半小时,地表便由绿转灰、转黄。映入眼帘的是一坡又一坡铺满细细黄沙的小丘。逐渐地,沙丘之上零星出现的灌木也看不到了,漫山遍野,只有黄沙,路也颠簸起来。

随着颠簸感地消失,地也变得平整开阔。前方隐约出现淡淡的一抹绿,随着绿色的加深,两旁出现了大片的玉米、向日葵等植物,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牧高科)到了。

2009年圣牧高科成立,公司选址在我国第八大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经过8年多不懈地奋斗,圣牧高科将原来人迹罕至的沙漠,变成了一座“绿色花园”,并且实现了路通、电通、水通、网通,基础设施完善。昔日黄沙漫天,如今绿野田畴,一个沙产企业让荒无人烟的乌兰布和沙漠有了不一样的生机和活力。

〉 原始地貌

一个心愿,迎来改沙人

一般印象里,沙漠代表着荒芜,养殖业更与沙漠没有交集。那圣牧高科为何会选址在乌兰布和沙漠呢?这源起圣牧高科创始人姚同山的一个心愿。

2008年,我国出现三聚氰胺事件,奶业发展受到巨大冲击。“当时,我作为蒙牛上市公司发言人,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彻底防止三聚氰胺事件再次发生时,非常为难,一时竟回答不上来。按照当时中国奶企的情况,相当数量奶源,不得不依靠牧民一家一户散养供给。而这会产生三个解决不了的难题:一是手工挤奶,很容易发生污染;二是各家自备容器,消毒很不严格;三是运输途中,两三个小时,又会发生污染。还有一个根本问题,由于企业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各家各户饲料里是否残留农药?奶中是否有抗生素?这都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所以,当时我就下了决心,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做自己能够全程控制奶源的企业,生产出世界级的好奶。”姚同山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

乌兰布和沙漠为何成为最纯净的奶源地?这与乌兰布和沙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分不开。乌兰布和沙漠有水:沙漠东部有比较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实现引水灌溉,利用滴灌技术种植牧草;乌兰布和沙漠有土:沙层下面有黄土,与沙子搅拌后,能增加土壤黏性;乌兰布和沙漠有污染“隔离带”:方圆百里无工业、无污染,几十公里的沙丘又形成天然隔离带。

2009年,乌兰布和沙漠迎来改沙人。

〉 航拍草场浇灌

〉 收割燕麦的场景

沙漠建起了“绿洲”

在圣牧高科现有的草场基地,绿色的大型的喷灌圈逐渐布满了整个基地,泛黄的沙漠上绿色逐渐蔓延。在乌兰布和沙漠上鸟瞰,喷灌牧草地如同一幅至美的画卷令人赏心悦目。已经修建好的穿沙公路和“圣牧有机大道”连通着沙漠内外,现代文明源源输入,有机理念频频输出。

但在圣牧高科的改沙人初到乌兰布和沙漠时,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没有公路,只有高低不平的大大小小沙丘,风刮起来,人面对面都分不出谁是谁。50多里的距离,开车要六到七个小时。

千年沙漠的改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圣牧高科改造荒漠时,采用了旱生乔木、沙生灌木、多年生牧草与一年生牧草相结合的模式,以一年生牧草作为先锋植物,充分发挥了草本植物防风固沙的优势。加强矮灌木型草地结合多年生牧草人工草地建植,是消除大规模沙尘暴沙源的有效措施。在新开发的土地外围,建植了以冬青、红柳、柠条、梭梭、花棒等低矮沙生灌木为主,新疆杨、胡杨、沙枣、榆树、槐树等速生乔木为辅的防风林带,不但可阻挡风沙,防止土地进一步沙化,形成了保护人工建植草场的屏障,并形成了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生态系统。

圣牧高科在沙漠建植以紫花苜蓿、青贮玉米、饲用大豆、油葵、小麦及饲用甜菜为主的人工草地。豆科牧草丰富的根系含有大量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肥力,促进物质的有效循环。一年生牧草丰富的生物量可增加土壤有机质,避免土壤板结,丰富的地下根系可固定表层土壤,避免耕层土壤流失,增加土壤保水保肥性能。

圣牧高科还通过利用休闲地等贫瘠土地及盐碱危害严重的土地种植沙打旺、毛苕子、草木樨、箭筈豌豆、红豆草等豆科作物作为绿肥,改良盐碱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对于新开发土地,则采用种植一年生禾本科牧草,迅速覆盖地表,固定土壤表层,防风固沙,且禾本科牧草丰富的须根系可有效的增加地下生物量,丰富土壤有机质。有机牧草收获后,残茬可耕翻入土,为后茬作物增产,提高土壤中生物量,改善土壤结构,固定土壤,提高综合种植经济效益。

圣牧高科自成立以来,通过结合对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改造,已整合建设有机牧草饲料种植基地41万亩,已建成基地20万亩,待建设基地21万亩。

贯穿产业链 实现有机循环

圣牧全程有机产业链以乌兰布和沙漠的纯天然无污染生态环境为依托,整个产业链贯穿牧草种植、饲草料加工、奶牛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有机肥还田利用及奶产品加工等各个环节。

有机养殖可为有机牧草种植提供大量较清洁的有机肥料。根据圣牧“3亩地的草养一头牛,一头牛的粪还3亩地”的有机循环理念,通过牧草养牛,牛粪还田,可使沙化土壤团粒结构增加,保水保肥性能提高,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提高了作物的抗旱能力。

奶牛的营养物质转化量非常巨大,平均每头奶牛每年需要各种饲料干物质总量达8000公斤,能够大幅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转化大量农副产物,减少环境污染;有机养殖可为有机牧草种植提供大量较清洁的有机肥料,牛粪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养分,但不含有害的药品残留。有机种植中通过施用有机肥,可使沙化土壤团粒结构增加,保水保肥性能提高,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提高了作物的抗旱能力。通过牧草养牛,牛粪还田,沙地团粒结构成分加大,圣牧有机牧场每年可生产数十万吨优质有机肥料,总体积达50万立方米,按照1厘米厚度铺于沙漠上,可覆盖5000公顷的土地,预计5—10年时间,圣牧高科种植基地的土壤就可得到彻底改良,建立起种植业、养殖业与生态环境之间良性的能量物质循环链,进一步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包装生产线

2. 有机牧场

全程有机奶产业链

自2009年起,圣牧高科通过有机牧草种植、有机饲草料加工、有机奶牛养殖、有机肥加工、有机液态奶加工等综合项目,形成一个健全健康的全程有机产业链,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有机乳品企业。

圣牧高科有机奶产业由三大有机生态圈构成,包括有机草场生态圈、有机牧场生态圈、有机工厂生态圈,成为圣牧高科“只是一杯好牛奶”理念得以贯彻的坚实后盾。

有机牧场生态圈是指以纯天然无污染的乌兰布和沙漠为依托,利用其自然生态优势,以科学的有机饲养技术为根本,以和谐的人性化管理为导向,打造规模化生产纯净有机原生态奶源基地,促成有机牧场与当地自然环境良性互动循环,在实现圣牧有机牧场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

在天然无污染的有机草场生态圈基础上,圣牧有机牧场精心选择引进高品质的奶牛,并逐渐组建了具备专业养殖和牧场管理经验的技术专家团队。圣牧在遵循欧盟有机标准及国标有机标准的前提下,采用国际先进的TMR饲养法,为奶牛提供均衡健康的营养,提高了原奶的产量及品质,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每个圣牧有机牧场都建有有机肥加工厂,奶牛的粪便经腐熟发酵等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肥还田,为圣牧有机草场提供纯净的肥料,生产优质的牧草,以此形成了圣牧特色的有机循环圈:“有机种植-有机饲草-有机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有机肥-有机种植”,构建了特有的有机种养殖循环经济体系,切实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圣牧高科取得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和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认证证书。截至目前,圣牧高科已通过有机认证的产品包括:苜蓿、玉米、油葵、青贮玉米、燕麦草、羊草、大豆、小麦等有机牧草饲料,可满足圣牧有机牧场七万余头有机奶牛的日粮需求。圣牧高科有机种养基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引领示范效应的有机产业基地。

3. 奶牛

4. 有机加工厂

以科技带动发展

圣牧高科全程有机产业链引进先进的种植、养殖以及液态奶加工机械设备,创建了优秀的技术专家团队,引用现代化的种植、养殖及加工技术,为当地农牧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同时,随着圣牧高科的迅速成长,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巴彦淖尔市及周边地区提供了数千名就业岗位,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

此外,圣牧高科有机奶完整体系的构建,标志着我国乳品产业技术能力的进步,有效推动我国有机奶产品的供应能力,缓解了国内市场目前的“奶荒”,满足了国人对高品质有机奶的需求,开辟了国内全程有机可追溯液态奶的新篇章,提升了行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国人对国内乳品行业的信心,让乳品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圣牧高科有机种植基地的建设,为原始沙漠的改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数十万亩黄沙披上绿衣的伟大壮举,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建设沙漠有机产业体系过程中,圣牧高科在中国西部沙漠走廊的咽喉地带,种植了7000多万棵绿树,筑起了一道严密防沙屏障,绿化沙漠20余万亩,建成了可饲养8万头有机奶牛牧场,创建了完整沙漠有机产业体系。这一伟大的创举,造就了有机产业治沙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猜你喜欢
牧草生态圈牧场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海上牧场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新区制造生态圈
叮当牧场
跑步生态圈
“中国创造”首开裸眼3D 超多维SuperD携梦工厂建生态圈
科大讯飞:押注语音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