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享经济的星创天地发展模式与机制

2018-12-05 08:59金琰国家开放大学李志军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村发展中心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天地农业服务

文/金琰 国家开放大学 李志军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村发展中心

2016年7月,科技部下发了《关于发布<发展“星创天地”工作指引>的通知》,提出星创天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众创空间。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星创天地的发展本质上是构建“三农”领域基于共享共赢共生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星创天地的探索、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在聚集资源、创客孵化、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目标定位不够清晰、理念意识尚不协同、路径模式缺乏引领、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星创天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共享经济与星创天地

共享经济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 L.Spaeth)共同首次提出,他们以“协同消费”描述了一种新的生活消费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个体通过第三方市场平台实现点对点的直接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共享经济的形成包括三个要素:一是需要有规模化的、可分享的闲置资源;二是要有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对闲置资源进行分销和推广;三是有众多参与者的用户,每个参与者都对平台有一定的依存度。

《发展“星创天地”工作指引》中指出,星创天地建设旨在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运作方式,利用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聚集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促进农村创新创业的低成本、专业化、便利化和信息化。星创天地从其内涵属性来看,本身与共享经济有着深切的联系。从创业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星创天地是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依靠政策支持、市场牵引,基于科技链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于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创新增值空间、基于服务链释放涉农领域创新创业活力的新型科技综合服务平台,是将创新创业的“火种”点燃、扩散,形成“燎原之势”。尤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星创天地的发展不能是“孤岛”式、碎片化的发展,应当顺应共享经济的发展潮流,通过创新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同构建三农领域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星创天地的服务模式

星创天地能够构成创新生态系统,是因为其建设发展的资源禀赋和起步状态各具特色,根据各星创天地运营主体拥有的特色资源、在产业链中驱动机理不同,可以分为五种模式(见图)。

多区联动综合服务模式

星创天地在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创业园区、高校科技园区、众创空间等基础上,通过“星创+园区”、“星创+社区”、“星创+镇(城)区”、“星创+校区”、“星创+景区”的融合,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工作和生活物理空间,以“产业科技服务+居住生活服务+创业孵化服务”联动,提供全要素、产居创一体化的创业服务。其主要特点是提供的创业服务是综合的,不仅帮助创业者提高创业效率、减少创业成本,争取创业成功,更提高生活品质,平衡工作与生活,解除创业的后顾之忧。同时由于其依托“多区联动”,可以形成双创服务的规模效应与范围经济,但对前期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要求较高,属于“重资产”型的“星创天地”,与传统孵化器的属性比较接近。

智慧网联链群孵化模式

星创天地依托信息技术,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与涉农创新创业服务紧密结合,形成了“互联网+产业链”服务型的星创天地。“智慧网联链群孵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构建了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将互联网与产业链融合,对产业链群不同环节、不同地域的创客提供技术、资金、信息、市场等增值服务,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优化农业盈利模式。同时星创天地基于物联网形成产业链群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共享,提高创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此模式星创天地属于“轻资产”服务,对信息化技术服务要求较高,需要全产业链上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有机融合,生成高效运行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生态圈。

科技创新上游驱动模式

星创天地发挥自身高新科技优势,围绕农业信息技术、设施装备、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生产等产业链上游环节,以创新驱动创业,通过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将客户创客化,形成创新驱动创业服务型星创天地。“科技创新上游驱动模式”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在技术试验、开发、应用、推广形成农业生产力的过程中,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技术服务基础上,星创天地运营主体可以选择创客、筛选项目、技术入股,进一步提供投融资、品牌背书等附加服务,使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创业创新的生力军。此模式星创天地是“上游驱动型”,运营主体一般拥有创新技术优势,产学研结合紧密,但需要拓展强化基于市场需求的敏捷开发与创投服务能力。

〉星创天地的服务模式

品牌增值下游拉动模式

以农产品电商为代表的星创天地,抓住品牌塑造、渠道增值这一关键,发展“线上、线下、物流相融的新零售”、“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新制造”,将分散的农户进行创业孵化,利用品牌抢占公众认知高点,以下游客户需求引导上游产品的生产和创业,逆向驱动产业链相关主体创新创业。“品牌增值下游拉动模式”把握“渠道-品牌-标准-品种”这一主线,基于空间、环节、类型、模式进行众筹,不断吸引社会投资,逐渐使消费者成为投资者、推广者、营销者、服务者,形成“销地服务业”。形成更大范围的、城乡一体的创新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从营建经营渠道向把控生产品质、促进供应链优化转变;利用入口与流量优势,推动多种商业模式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在生产、加工、观光农业、场景农业等多领域,培育孵化农民创业者。此模式星创天地是“下游拉动型”,运营主体一般拥有终端渠道优势,但需进一步与上游技术服务结合,提高品牌、标准的控制力。

文旅农科创意融合模式

主营休闲农业的星创天地在追求个性化、精细化及自我实现的体验经济消费趋势下,通过加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文旅农科融合,聚集孵化“新农人”从事文旅农业创意农业、教育农业、科普农业,逆向拉动都市园艺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促进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提升农业的文化内涵与附加价值。“文旅农科创意融合模式”将创意、品牌、文化等元素与园区的农业生产结合,通过整合生产基地、仓储物流、销售渠道、电商平台等资源,引入互联网、农业大数据和农业文化创新创意元素,全面支撑创意农业、品牌农业发展,孵化初创企业,发展文化创意、养生养老、中央厨房、农村绿化美化等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此模式有利于提升都市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的品味、内涵与档次,能够与美丽田园、美丽乡村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共享经济的星创天地发展路径

基于共享经济的星创天地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分为政府培育的功能形成、政府支持的平台链接、企业主导的服务增值三个阶段。

政府培育的功能形成阶段

此阶段主要为创新创业服务的前期投入期,星创天地主体资源要素有限,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的公益目标与主体经营的企业目标之间存在冲突,应由政府主导,星创天地替代政府实现公益性功能。对于星创天地,政府购买部分服务、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助,尤其是双创服务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政策体系、数字资源平台等功能支撑体系部分建设,同时集聚各相关政府部门的创新创业政策,包括财政、税收、土地、人才等优惠政策,针对不同发展模式的星创天地,培育健全其服务功能。

政府支持的平台链接阶段

此阶段公益性与商业性并重,构建“星创天地”总部-分中心-节点的生态网络布局,策划成立“星创天地创新服务联盟”,加强“星创天地”之间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互促发展,消除“孤岛”,促进资源高效流动与配置。围绕“星创天地”,建立一个政府、市场有机协同的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星创天地”与农业科技园区、高新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等园区的协作机制,完善政策衔接,实现共建共享;借助园区,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创业服务与政策优势,拓展出“大平台”上的“小平台”,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均衡、健康、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市场主导的服务增值阶段

此阶段星创天地的专业化创新创业服务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通过孵化项目、孵化企业、孵化团队的方式实现服务增值收益、股权投资收益、模式输出收益、管理输出收益、团队输出收益等多种商业收益,促进隐性价值显性化未来价值眼前化整体价值局部化,星创天地构建自身“造血机制”,并形成开放的资源动态配置平衡系统,形成市场主导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促进星创天地共享经济发展的机制设计

共建共享机制

依托互联网+星创天地平台建设,在线上聚力群建,线下同类型资源汇集协同,共建“多链融合、多创增值”的“服务综合体”,构建平台生态圈。通过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网络化协同、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把握创客需求,为返乡下乡人员提供全要素、便利性、专业化创业“云孵化”服务。一方面汇集各类型创客及星创天地的服务需求,形成创客需求大数据;另一方面聚集全国乃至世界农业创新创业的服务资源,包括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资金投融、人才开发、管理资源等,为初创企业提供法律、税收、咨询、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团队融合、创业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培训等免费服务和各种优惠扶持政策,促进双创服务资源基于“云平台”的跨区域供需对接、降低信息不对称与沟通成本,提高创新创业服务的效率与效益。

合作交流机制

以星创天地为核心,积极培育跨区域经营的大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收购、控股、联合、兼并、委托生产等多种方式,整合联接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形成若干以星创天地为核心、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关联紧密、分工明确、链条完整、利益共享、跨京津冀区域经营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成要素资源的充分高效扩散流动。建立开放、共享、互通、协作的服务机制,通过定期举行论坛、沙龙等交流活动,形成返乡下乡人员之间的“社交生态圈”,促进交流常态、信息共享、互为服务、合作共赢。

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星创天地星级评定机制,实施长效激励约束。调动各方积极性。定期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公布评价结果,尤其对具备辐射服务能力、创新创业服务共享具有贡献的主体,给予优势资源的倾斜支持,持续促进星创天地的健康发展。适时表彰一批有特色、有建树、有引领作用的星创天地运营主体,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加强典型引领、宣传示范,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广泛开展星创天地宣传活动,大力营造农业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氛围,提高社会认知度。抓好典型示范工作,对运转良好的星创天地,充分利用QQ和微信等移动互联社交平台搭建星创交流平台,促进学习交流。

驱动响应机制

组织成立星创天地导师团队,探索建立创业导师定点联系制度,形成导师团队工作机制,重点解决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有效供给、商业模式设计与可持续盈利模式问题。完善导师咨询、辅导的长效机制。联合科教资源成立“星创学院”,以星带星、以星造星,通过开放交互式交流,全面展开对返乡下乡人员的培育工作,提高返乡下乡人员管理水平,积累管理知识和经验,减少管理失误的教训,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培养创客带头人成为领军人才、明星企业家。通过开放交互式交流,全面展开对创业者的培育工作,提高创业者管理水平。吸引更多有思想、有文化、懂技术、精管理、有创业热情年轻人投入到农业产业链发展中来。同时也要鼓励中产阶级、新知识农民、农村返乡能人、大学生村官等投资创业,使农村双创的巨大潜力得以加快释放。

猜你喜欢
天地农业服务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拾天地之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