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12-05 03:39陈宏辉黄柳莹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结肠镜

陈宏辉 陈 莲 黄柳莹

慢性结肠炎广义上是指结肠慢性炎症,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狭义上是指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常见部位为乙状结肠、直肠,甚至整个结肠。本疾病特征是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便秘、泄泄交替性发作,时好时坏,缠绵下断,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青壮年多见[1]。因病因复杂多样,目前无法进行系统、确切的治疗。临床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药物与方法较多,例如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药物,近年来有研究通过手术或药液灌肠方法治疗,虽取得一定效果,但存在不良反应、医源性创伤,因而在治疗方面仍首选口服药物治疗[2]。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通过清除体多余的氧自由基,保护肝细胞膜、提高肝酶活性、解毒,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代谢调节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还参与人体内的糖代谢和三羧酸循环,具有解毒、预防糖尿病、肿瘤和解除疲劳等作用。本研究就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慢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广东省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门诊收治的 12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5岁,平均(48.63±4.31)岁,病程3个月至8年,平均(2.6±1.1)年,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8~61岁,平均(49.12±4.25)岁,病程5个月至9年,平均(2.9±1.0)年,合并高血压11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 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均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反复腹痛,每天腹泻2~6次或以上,排黏液血便,便后疼痛缓解,肛门有坠重感;病情反复,迁延难愈。

排除标准: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对研究药物过敏;合并肺部感染;近 6个月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结核性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包括使用山莨菪碱解痉止痛、蒙脱石散止泻、结合大便常规检查适当应用氨苄西林抗炎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160316954)进行治疗,每次口服400 mg(4片),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4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症状缓解时间,同时基于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评价其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肠镜检查显示结肠、直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已形成瘢痕;好转: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患者排便基本正常,结肠镜检查显示结肠、直肠黏膜病变明显改善且溃疡数明显减少;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未发生明显变化或加重,结肠镜复查无好转迹象。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试验组患者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腹痛 腹泻 里急后重 粘液脓血便对照组 60 5.2±1.4 5.6±2.0 3.4±1.8 6.0±1.5试验组 60 4.1±1.5a 4.2±1.1a 2.1±0.9a 4.9±1.2a

2.2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3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腰痛、便秘、头痛等症状,其中对照组出现5例腹胀,2例呕吐,1例头痛,试验组出现4例腹胀,2例呕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结肠炎即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可对患者身心健康、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传统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方案为抗炎、止痉止痛止泻,但受局部血药浓度与病情影响,治疗周期往往较长,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复发率较高,因而寻求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慢性结肠炎方案是近年来临床消化内科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的试验组患者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谷胱甘肽片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进一步回顾分析可知,还原型谷胱甘肽即N-L-γ-谷氨酰胺-L-半胱氨酰基甘氨酸,其由谷氨酸、半胱氨酸与甘氨酸组成,是一种含巯基可在人体内自然合成的多肽,临床研究表明其对于贫血、中毒以及组织炎症产生的局部或全身性低氧、缺氧损失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5],能够有效减轻组织损伤并加快组织修复进程,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代谢调节物质[6]。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结肠炎可对局部炎症产生多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加快炎症反应消退以及内毒素清除。有研究显示,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提升 T淋巴细胞总数、改善自然杀伤细胞与淋巴因子活性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饮食多元化,社会生活压力增大,慢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慢性结肠炎的预防与治疗,尽早开展宣传工作,提倡合理膳食,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慢性结肠炎发生。同时对于慢性结肠炎的治疗应注重对患者的全面管理,积极进行疾病治疗指导,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慢性结肠炎的诊疗工作,提升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降低慢性结肠炎的复发率并提升患者的近远期生命质量[8]。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慢性结肠炎可显著提升其药物治疗有效率,并且安全性、可靠性较高。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如样本容量过小可能导致结果结论客观性不足,并且本组研究并未针对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远期随访调查,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患者远期复发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还原型谷胱甘肽结肠镜
谷胱甘肽:防治中风改善帕金森症状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还原型锡酸铅粒度对Al/HM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及安定性的影响
谷胱甘肽的研究进展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有关两种还原型辅酶的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
谷胱甘肽功能化有序介孔碳用于选择性分离富集痕量镉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