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服务辅助干预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用药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

2018-12-05 03:39李桥辉蓝雪容黄轶喆陈嘉敏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药学支气管哮喘

李桥辉 蓝雪容 黄轶喆 苏 敏 陈嘉敏

支气管哮喘为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患儿多见反复的、可逆性的咳嗽、喘息、胸闷、呼吸障碍,如果未给予重视,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患儿死亡[2]。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治疗方案是长期给予药物治疗,既往研究表明,规范性治疗可有效延缓哮喘的进一步发展,达到完全控制的目的[3]。药学服务是通过预先评估病情以及规范性的用药指导、监督,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4]。为进一步提高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药学服务水平,本研究就药学服务辅助干预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用药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河源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12岁,平均(6.9±2.0)岁;病程5~24个月,平均(8.3±1.0)个月。对照组患儿中,男 20例,女10例,年龄4~12岁,平均(7.1±2.1)岁;病程5~22个月,平均(8.4±1.1)个月。两组患儿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年龄 3~12岁;②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临床体征及实验室观察指标[5],轻中症患者。排除标准:①纳入本研究半年内接受过相关支气管哮喘治疗;②合并心脏、肺、支气管等其他疾病患儿;③失访的患儿。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医嘱服药干预,主要包括感染患儿给予抗菌药物,喘息患儿给予 β-受体激动剂,痰多咳嗽患儿给予化痰止咳药物,均按医嘱服药。观察组患儿给予药学服务辅助干预用药治疗,主要包括:①建立药学服务档案,患儿入组后随机分配经该院培训上岗的专业药学服务人员,由药学服务人员建立档案,主要内容包括患病史、药物治疗史、基础资料、不良反应、合并症、临床实验室数据等;②健康教育指导,进行患儿、家属与药学服务人员的一对一健康教育指导,对用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对用药方法、用药注意事项、自我管理及复发预防进行讲解;③随访跟踪,随时接受电话咨询以及定时电话随访、复诊,及时解决患儿家属对于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疑问,跟踪患儿定时服药情况,对日常饮食、护理、运动方法进行讲解,详细记录回访、复诊信息。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用药依从性、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情况。用药依从性数据收集时间分别为干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分标准根据依从性评价表按调查问卷评分,每题0~3分,总分为42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依从性越好[6]。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观察1 s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的评估标准[7],在干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价哮喘控制效果,评比标准详见表1。

表1 哮喘控制效果评估标准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用药依从性比较干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儿用药依从性指标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分±s)

表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1个月 干预3个月 干预6个月对照组 30 32.1±0.6 30.2±0.4 15.3±0.4观察组 30 40.2±1.0 39.3±0.6 37.2±0.5 t值 37.810 67.447 182.407 P值 <0.05 <0.05 <0.05

2.2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 FEV1%、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FEV1%、PEF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3哮喘控制效果评价干预治疗1个月,两组患儿的哮喘控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3个月、6个月,两组患儿的哮喘控制情况观察组患儿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4。

3 讨论

由于环境因素的不断恶化,该院支气管哮喘就诊患儿人数不断提高[8],由于本病发病急、复发率高,越来越受到社会、家庭、医疗单位的重视,随着我国基层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不断完善,很多慢性疾病患者从中受益。既往研究表明[9],规范性治疗可有效控制哮喘的病情,并达到完全控制的目的。药学服务通过对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监督,进而达到指导患者规定性治疗的方法。因此,药学服务必将对支气管哮喘病情的治疗做出积极的影响。为了提高该院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水平,通过合理、规范用药降低患儿家庭经济负担,缩短治疗时间[10],我院大力发展药学服务辅助干预取得了显著成绩。

表3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s)

FEV1%PEF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6个月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6个月 t值 P值对照组 30 69.7±4.4 75.0±4.7 4.5636 <0.05 68.3±4.8 72.5±4.5 3.475 <0.05观察组 30 69.6±4.3 83.3±5.0 11.2970 <0.05 68.2±5.0 82.5±5.5 10.467 <0.05 t值 0.053 6.605 0.039 7.664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4 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效果比较(例)

笔者针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实施的药学服务辅助干预特点进行总结,主要包括:①加强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对每例患儿建立详细的个人药学服务档案,资料收集更加全面,在药学服务之前预先对患儿的个人用药、治疗信息有了更充分的了解,更有利于药学服务的顺利开展;②提高了对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宣导,从单纯的告知转变为知识普及,让患儿及家长对用药方案、使用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避免随意中止、改变治疗方案事件的发生;③加强直接沟通水平,通过深入了解患儿及家属的疑惑,很好地树立了家庭治疗信心,有利于病情的完全控制。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在干预治疗 6个月内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未因治疗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推测与药学服务持续性回访干预密切相关;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分析认为在药学服务中,规范化的用药指导及正确给药方法的宣导提高了药物的有效利用率,对于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显著;干预治疗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儿的哮喘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原因为通过细致的健康教育讲解,患儿和家属深入地了解相关生活注意事项,有效避免接触过敏原,合理药物剂型及剂量的持续性治疗使得患儿病情得到全面控制[11]。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药学服务辅助干预,可显著提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肺功能指标,更好地控制哮喘病情。

猜你喜欢
药学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