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高校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研究*

2018-12-17 01:0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语种南亚云南

王 颖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高校也应该在教育上担负起“一带一路”建设的使命,并积极推动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合作和经济发展[1]。其中,为国家培养熟练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人才是高校的重要教育使命之一。本文结合调研资料,对当前云南高校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现状、特征及不足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云南省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现状

为了解“一带一路”环境下云南省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现状,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云南省高校南亚小语种开设情况、人才培养数量、毕业生数量、教师队伍以及毕业生就业去向等方面进行调查,旨在分析云南高校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的相关情况,为我国其他高校的小语种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建设性建议。

南亚地区有8个国家,分别是阿富汗、巴基斯坦、不丹、马尔代夫、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印度[2]。该地区主要官方语言有英语、普什图语、乌尔都语、宗卡语、迪维希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僧伽罗语、印地语和泰米尔语等。

截止2018年9月,笔者对上述主要语种在云南高校的开设情况以及招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从以上两个表可以看出,目前云南省开设南亚小语种专业的院校数量非常少,仅有三所。各高校在招生南亚小语种专业,处于起步阶段。云南民族大学于2011年开始招生印地语专业学生,2016年成为全国第二所高校招生孟加拉语专业学生,2017年招齐南亚地区主要语种专业学生。2018年,云南大学开始印地语专业学生;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开始招生乌尔都语专业学生。

在师资队伍方面,云南民族大学印地语和孟加拉语专业各有5名教师,尼泊尔语和乌尔都语专业有3名教师,泰米尔语、僧伽罗语、普什图语专业各有2名教师。云南大学有3名印地语教师,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乌尔都语只有 1名乌尔都语教师且为外籍教师。

图3:学生就业去向人数

截止2018年9月,云南民族大学2015-2018届毕业生共计70名,每届毕业生就业率100%,就业形势保持平稳态势。

从图1可以看出,共有24名毕业生选择出国出境工作,26名毕业生选择企业就业,7名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5名毕业生选择去党政机关就业,3名选择事业单位工作,2名选择部队就业,选择入伍、自主创业、国家基层的毕业生各1名。

二、云南高校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的特征

1.“3+1”以及“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

为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和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均注重南亚小语种人才教育的“国际性”,都采取了“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大一学年、大二学年和大四学年在国内学习,大三学年则赴对象国高校留学。学生留学结束并经考核合格后,可以取得国外学习经历证书。学生毕业时,经考核合格后也将获得所在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近几年来,云南民族大学为了培养能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充分利用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延边开放的地缘优势,结合学校“培养新时代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人才培养总目标,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语言应用能力,并掌握本专业以外一种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和表达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适应跨专业、跨学科工作及研究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2017年,学校通过深入调查和走访毕业生用人单位之后,提出“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须选择关于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课程进行学习,以提升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2.师资力量较充足

云南民族大学和云南大学的南亚语种师资力量相对充足。两所高校在重视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教师的学缘结构和海外留学经历。云南民族大学所招聘的南亚语种教师主要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以及英国伦敦大学等海外知名大学,而且全部具有对象国留学经历。云南大学的2名印地语教师均取得了印度尼赫鲁大学的硕士学位。

3.实践活动丰富

众所周知,培养各类人才,离不开实践,尤其是语言类人才。三所高校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云南民族大学每年派出南亚小语种志愿者为昆明南亚博览会提供翻译服务,为成功举办南亚博览会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此类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而且对南亚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也进一步加深了解。

三、云南高校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1.语种分布不均

从深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长远要求来看,云南高校南亚小语种的开设数量还远远不足。“一带一路”沿线有八个南亚国家,云南民族大学已经开设了大部分南亚国家的官方语言,但是还有其他语种仍未涉足。云南其他高校开设南亚小语种专业则少之又少。此外,据调查,近几年学生报考南亚语种专业的比率较低,这直接导致了招生不足,从而影响语种均衡分布。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三所高校的专业教师进行访谈,我们得知三所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都比较注重语言课程,而忽略对象国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课程。由于教育环境、师资素质以及南亚语种专业刚刚在全国兴起等不利客观因素,造成很多南亚小语种专业教材较陈旧,有的教材缺乏系统性,甚至有的专业课程则根本没有教材,这都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3.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较少

实习实训基地是学企共管的人才培养基地,是我国对高等学校办学方向的科学定位[3]。实习实训即实践教学是引导学生自己应用技术,挖掘个人体验以获取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教学过程[3]。根据对云南民族大学已经毕业的7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发现学校尚未和任何一家企业签订共建专业对口的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在校期间学生如果没有参加实习实训教学,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和企业的需求出现脱节情况。

四、促进云南高校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发展的建议

1.完善课程设置,积极编撰教材

虽然云南民族大学率先提出“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可以选择相关学科进行学习,但是还应当及时反思、继续论证和调查开课课程。课程设置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其设置情况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4]。根据“一带一路”的倡议要求,积极完善课程设置,不应只注重学生的语言学习,还应该关注对象国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众所周知,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产生决定性、根本性和实质性的影响。因此,教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该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专家或者拥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积极编撰适应“一带一路”倡议要求的教材。

2.制定相应政策,提高南亚语种报考率

由于南亚小语种使用人口数量不多,并且南亚小语种专业自身的社会认知度不高,社会认可度较低,就业面比较窄,导致其报考率低,调剂率高。政府和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广大考生报考南亚小语种,确保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及层次性。例如,可以适当减免南亚小语种学生的学费或采用奖励性政策。

3.创建更多实习实训平台

学生的实习实训形式主要有四种。第一,课堂上实习实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多采用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研究、实践,不断建构自身的知识。学生在这种方法指导下进行学习,实践机会多,知识掌握牢固。第二,校内基地实习实训。每个学期,学校可以下拨部分经费,用于学生举办配音大赛、朗诵大赛、演讲比赛、同传翻译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此类活动,提高其综合素质。学校还可以邀请本校的南亚国家留学生和外籍教师共同举办外语角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往技巧。第三,建立校外实习实训 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各小语种学生开展实习实训的必要场所。学校可以和一些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合作,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场所。第四,建立海外实习实训基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在南亚各国开办分公司,这就需要大量的南亚语种人才。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派出学生赴海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使学生提前了解驻外工作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牛立文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表示,语言不通则人心难通,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倡议,语言人才培养不容忽视[5]。只有加快南亚小语种的人才培养,才能为促进云南经济发展,服务“一带一路”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语种南亚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云南邀您来“吸氧”
中国热科院南亚所 研发成功菠萝机械化种植机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南亚》教学设计
尼泊尔是西藏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走向南亚的重要选项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