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刺配合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46例疗效分析

2018-12-24 01:15张继良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压痛医者腰部

张继良

(山东省郓城县侯咽集镇中心卫生院,山东菏泽 274714)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多见于中青年。临床表现为腰部单侧或双侧酸胀、疼痛,轻者休息后可缓解,重者则呈持续性疼痛,可向臀部、大腿后侧和内侧放射,甚至达膝关节,腰部前屈和向健侧屈时症状加重。患侧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有明显的压痛,有时患侧臀上皮神经也有压痛。诸症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了明显的困扰。该门诊2016年5月—2018年3月采取以齐刺为主配合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与辅助检查均诊断明确,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23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5例,女8例,年龄最高为58岁,年龄最低为21岁,平均年龄为(35.25±3.11)岁,病程最长3年,病程最短27 d,单侧发病19例,双侧发病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6例。年龄最高为55岁,年龄最低为25岁,平均年龄为 (37.12±1.32)岁,病程最长2年10个月,病程最短33 d,单侧发病17例,双侧发病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以齐刺为主的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除针灸治疗外配合推拿治疗。

(1)针灸治疗。主穴为阿是穴、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阿是穴采用齐针刺法,首先寻找第三腰椎横突尖端最痛之压痛点 (阿是穴),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采用直径0.35 mm、长75 mm的毫针,直刺进针达骨面,大幅度提插捻转,使针感向深层与四周扩散,然后取2支相同毫针,在阿是穴上下1~1.5 cm处斜向压痛点各刺入一针,两针深度与第一针深度基本相等,亦提插捻转至得气;余穴采用直径0.35 mm、长50~75 mm的毫针,常规手法进针,采取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阿是穴及环跳穴加用电针,选用HM6805-I经穴治疗仪,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其他穴位留针期间每10 min行针1次。所有穴位均留针30 min。

(2)从推拿治疗采取的手法主要为推法、扌衮法、点法、揉法、按法、拿捏法、弹拨法等。①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一指禅推法、扌衮法、按法、揉法施治于患者的腰部、患侧臀部、大腿后侧,反复操作数次以放松肌肉;②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拇指、中指拿捏腰部及第三腰椎横突附近的肌肉,重点施治于阿是穴、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③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拇指或肘尖点按、弹拨腰部两侧软组织痉挛处,重点点按第三腰椎横突处的索条样结节,然后弹拨局部,由轻而重,逐渐深入,作与肌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可持续2~3 min;④患者侧卧位,作腰部斜扳法,左右各一次;⑤患者仰卧位,医者助其做屈膝屈髋运动,嘱患者尽力屈双膝,医者一手扶患者双膝部,另一手托住腰骶部,使病人腰部尽量屈曲到最大限度,幅度由小到大,反复3~4次;⑥擦腰骶部2~3 min,以透热为度;⑦如疼痛放射至大腿内侧,则嘱患者仰卧位,用拇指点拨、点按髂前及腹股沟的痉挛处,重点为五枢穴、维道穴及冲门穴。

(3)针灸1次/d,10次为1个疗程。推拿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一般推拿治疗在每次针刺结束后进行[2]。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4)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缓解后及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采用燕子点水、五点支撑、双手攀足等康复训练方法以促进腰背肌肉肌腱筋膜内在平衡恢复,增强脊柱稳定性[3]。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腰痛消失,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无压痛,功能恢复正常;显效:腰痛基本消失,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无明显压痛,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腰痛减轻,第三腰椎横突尖部轻度压痛,功能轻度受限;无效:治疗后腰痛无明显减轻,活动明显受限。疼痛程度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根据患者疼痛的强度医者为其客观评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分别用 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2.2 VA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研究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对比[(±s),分]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23)对照组(n=23)7.5±1.1 7.4±1.3 2.7±0.5 4.1±0.6

3 讨论

第三腰椎位于腰椎生理弧度前凸的顶点,是腰部活动的中心,背阔肌的髂腰部分纤维止于第三腰椎横突,腰大肌的部分肌纤维也止于此处,骶棘肌的一部分肌纤维也止于此,作为腰椎屈、伸、侧弯及旋体的枢纽,它所受的杠杆作用最大,第三腰椎横突更是受力点。由于第三腰椎横突较长,附着于此处的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能有效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及正常的活动,较长的横突又能增强肌肉的杠杆作用,所受到的拉力最大。当这些组织异常收缩时,横突末端首当其冲,附着于此处的肌肉、筋膜、韧带容易发生损伤。横突越长,发病率越高。损伤后轻则出现水肿,重则出现渗出、血肿,致肌肉、筋膜、韧带以及跨越其前后的神经发生炎症、粘连或肌疝,引起腰背肌肉紧张或痉挛,局部形成索条样结节,影响或刺激腰神经的后支,甚或对经过的腰神经的后支产生卡压或粘连,引起腰臀疼痛[4-5]。

该病属祖国医学的“腰痛”“痹症”或“筋伤”范畴。多由于感受风寒湿邪、跌打闪仆或长期劳损致经络闭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甚至气滞血瘀或气虚血滞,引发肢体的麻木,拘挛或者疼痛。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该病的治疗宜“以通为用”,以活血化瘀,散寒除湿,松解粘连,舒筋通络为根本治疗大法[6]。针刺能疏通经络,使脉道通畅,气血畅行,可以治疗本病。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针刺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的作用,电针可促进损伤局部炎性水肿的消退,加速局部变性坏死及崩解产物的消除,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氧利用率,从而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和再生;临床研究也表明,针刺可以改善末梢神经的血液循环,激发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主动收缩,保持肌细胞固有的舒缩性,促进细胞内新陈代谢,减缓肌蛋白失神经支配后的变性[7]。由于该病病变部位较深,压痛明显,痛点固定不移,又大多病程较长,单独应用常规针刺有时难有佳效,结合齐刺针法往往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齐刺法是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灵枢?官针》记载:齐刺者,直入一,旁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采用齐刺法在第三腰椎横突尖端阿是穴三针同用,加强了病变局部的针刺范围和刺激量,并且使针感直达病所,效专力宏,更有效地激发腰臀部足太阳膀胱之经气[6],以宣通气血、祛瘀消肿、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祖国医学认为推拿可以调阴阳,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舒筋止痛。《厘正按摩要术》:“按能通血脉”,“按也最能通气”。《素问·举痛论》:“按之则血气系,故按之痛止。”《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其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郁结之肿,其患可愈。”现代医学研究亦证明推法、扌衮法、点法、揉法、按法等可以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可以调节组织间的压力,改善损伤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4];拿捏法、弹拨法可以松解腰椎横突周围的粘连,改善肌腱的挛缩状态,解除神经血管囊的“卡压”,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使疼痛或压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综上所述,以齐刺为主配合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既能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又能解除痉挛,松解粘连,标本兼治,诸症得除。

猜你喜欢
压痛医者腰部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