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及疼痛的影响

2018-12-24 01:15丁晓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手术室膝关节程度

丁晓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南京 213000)

膝关节中骨性关节炎常会造成患者严重的关节肿胀和疼痛,影响正常膝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现阶段治疗中多采用膝关节置换治疗,主要通过设计特殊假体,代替受损关节。但此种手术方式会造成较大创伤和出血,因此术后常出现疼痛肿胀等情况,延迟机体康复[1]。因此在手术中要采用合适的护理方式,提升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膝关节恢复、预后效果。现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术中强化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6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 45~70 岁,平均年龄(57.81±3.16)岁,病程 1~6 年,平均病程(3.12±0.84)年;观察组 30 例,男 17 例,女 13例,年龄 41~70 岁,平均年龄(57.57±3.24)岁,病程 1~6年,平均病程(3.25±0.54)年。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全膝关节置换的指证,患者年龄均处于80岁之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恶性肿瘤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护理。所有护理人员均接受专业的护理知识培训,熟练掌握的器械使用以及医师操作习惯。术前和医师充分沟通,了解手术方案,同时制定手术配合方式;术前30 min进行手术室净化,确保手术室内温度处于22~24℃之间,湿度为50%~60%,;准备完善的手术器械以及膝关节置换特殊及植入器械,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强化干预护理。除进行基础护理之外进行术前术中强化护理干预。首先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减少病人紧张焦虑的情绪;其次做好术中低体温的预防:膝关节置换术中需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髓腔,该院常规使用脉冲冲洗枪,因压力的作用容易浸湿手术单,造成患者热量的散失,切口周围铺置防水单可有效防止敷料的浸湿;使用3M小熊升温仪对手术台进行加温,温度保持在37.5~38℃;使用电子加温仪对血液和其他输入液体进行加热;为减少患者暴露面积,做好手术之外的部位保暖;遵医嘱合理滴注抗生素以及配置抗生素水进行切口的冲洗;在手术过程中密切主动配合,尽量缩短止血带的使用时间。

1.4 观察指标

(1)对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肿胀程度,疼痛程度主要采用VAS(视觉疼痛模拟指标),其中0~10 cm,距离越远疼痛程度越严重。肿胀程度采用,肿胀值cm=(患肢周长-健肢周长)cm,其中将肿胀0.5~1.9 cm定为1分;2.0~3.9 cm定为2分;大于4.0 cm定为3分。(2)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主要采用WHO(生存质量量表),其中主要对比患者社会、心理、生理、环境等四大项,26小项,每个条目0~5分,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高,转换为百分制计分。

1.5 统计方法

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数据,χ2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 t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患者术后肿胀以及疼痛程度

对照组患者术后肿胀评分(1.75±0.38)分,疼痛评分(3.86±0.81)分;观察组患者术后肿胀评分(1.05±0.24)分,疼痛评分(0.87±0.15)分。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以及肿胀程度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析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情况

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分析患者术后生活情况[(±s),分]

表1 分析患者术后生活情况[(±s),分]

组别环境生理心理 社会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P值22.81±2.83 27.04±1.27 7.834 0.000 21.65±2.47 28.38±2.46 11.090 0.000 19.24±2.58 29.05±1.97 17.360 0.000 23.42±1.35 28.26±2.15 10.952 0.000

3 讨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多由血管损伤、毛细血管充血以及血栓,导致微循环血流不畅,进而出现单核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物质的局部浸润,持续提升血管壁通透性,使得周围纤维蛋白出现损伤,增加了局部胶体渗透压,造成组织水肿。同时炎性物质持续刺激,水肿对末梢神经压迫均可造成术后疼痛[2]。

在术中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术中护理对提升血管组织通透性,加速新陈代谢以及促使局部渗出液吸收,降低水肿,减少肌肉痉挛,最终可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在传统手术室护理中,更为重视手术过程顺利进行,但对术中护理减少术后疼痛和肿胀的分析较少。在该研究中发现,多数患者术后出现血管组织通透性差以及肌肉水肿和术中护理有重要关系[3]。在手术室护理时,首先要保证基础护理,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和医生进行沟通,充分理解手术方案,也可确保手术中密切配合,降低意外风险。术前调整手术室温度,进行器械消毒均为保证手术中无菌、术后过程顺利的必要步骤。通过皮试做好药物准备,配合医生进行麻醉、导尿管等均为术前必要工作[4]。为降低术后患者疼痛以及肿胀程度,首先进行心理干预,缓解患者心理紧张,放松的状况更易于顺利实现手术。同时为患者进行保温,首先对手术台加热,其次对输入液体加热,减少患者术中暴露面积,做好保暖工作。通过对导管湿热加热也可保证呼吸道不会受到损伤[5]。此种方式主要为温度控制不当时患者会发生应激反应,使得患者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分娩增加,进而出现功能和代谢变化。有研究[6]发现,手术中温度过低会直接造成血氧饱和降低,直接影响患者凝血功能,造成术后肿胀以及康复延迟。在该次护理中通过重视基础护理,强化护理干预,控制手术室温度,以及输液和氧气温度,做到对患者的全方位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以及肿胀程度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可知,进行强化护理干预之后,患者应激反应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得到降低,因此疼痛和肿胀情况得到显著缓解。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等生活质量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出现此种情况可知,患者在采用手术室护理后对提升患者预后康复效果有重要帮助。

综上所述,为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予以强化护理干预之后,术后疼痛以及关节肿胀均有显著降低,且生活质量有显著提升,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手术室膝关节程度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