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在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18-12-24 01:15邢德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复杂性部位下肢

邢德华

(莒县人民医院,山东日照 276500)

下肢复杂性骨折是我院骨科接诊率相对较高,其属于高能量骨折损伤性疾病,主要致病源基因为车祸、高空坠物以及重物砸伤,其致残率较高,巨有一定的治疗难度,尤其对于严重骨缺损、开放性骨折的患者的来讲,未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可能造成患者终身残疾[1],因此良好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来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为AO钢板固定[2],在其应用过程中发现其比较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随着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在临床上的应用,其治疗效果得到的一定的改变,在该次研究中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28例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样本数均为14例,其中对照组包含了7例男性患者和7例女性患者,年龄35~60岁,平均(46.3±2.2)岁;9 例开放性骨折患者,5 例闭合性骨折;实验组包含了8例男性患者和6例女性患者,年龄 34~60 岁,平均(46.2±2.3)岁,6 例开放性骨折患者,8例闭合性骨折,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清创处理,同时对患者进行CT和X线片检查,以确定骨折部位。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给予AO钢板固定,具体实施方法如下:首先对患者实施全切开复位术,并以下肢骨折部位断端作为中心,行小腿、踝关节前外侧纵切口,将骨折断端充分暴露[3],并将骨折部位进行复位,然后使用骨钳保持其复位位置,使用6孔或者4孔1/3半环形的AO钢板进行固定操作。在骨折部位的嵴外侧行一侧切口,并对其进行复位,复位过程中使用AO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进行固定,同时采用松质骨螺钉予以固定。

实验组患者在固定中采用了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在骨折部位的近端和远端以平行的形式穿入2枚固定针,然后在距皮肤1cm的位置放置支架[4],对于出现骨片缺失的患者给予植骨治疗,对于未出现骨片缺失的患者使用钢丝或者螺钉进行内固定,并在X光透视仪下观察骨折部位情况[5],充分掌握局部情况后使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进行复位和固定,在复位过程中保证腿骨长轴具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对于发生粉碎性骨折的患者需要将相应的骨块恢复到适当位置。在术后的15~17周酌情摘除。

1.3 疗效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治疗有效率评价方法:优:患者治疗后的1年经X线检查后显示骨折部位恢复至解剖位置,无痛感,无畸形;良:治疗后的1年X线检查后显示患侧肢体与治疗前相比缩短2 cm,或者与健侧肢体相比有所缩短。差:患者随访一年后并没有达到优和良的标准。治疗有效率=(总例数-差)/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将应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的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数据加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验证,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开展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85%,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为57.14%,实验组的优势比较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则明显较低,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交通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因交通事故而导致损伤也越来越多,近些年我院接诊的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数量也有所上升。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治疗中的复位和固定是治疗中的重点,也是医疗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而如何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众多学者都在研究的问题。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在下肢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中也有了新的治疗方法,即使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进行固定[6],骨折固定方法从传统的力学固定变化为自骨折外固定方法,应用此方法使骨折部位的恢复向正常生理解剖位置恢复,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的预后效果,其更具有美观性以及运动性,促进了骨折局部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例如骨折移位、感染以及固定钢针松动的情况出现。在本次调查中也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则明显较低,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了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应用的安全性[7]。骨折复位外固定器的应用是一种特有的固定方法,其能够穿入到患者的骨骼中,并且可使用钢针将骨折部位予以连接,同时形成一个比较稳定、新鲜的空间,利于骨折部位的牵引、复位以及加压,使固定效果更加理想。同时骨折复位外固定器的应用方法比较简单,装卸的过程都相对简单,也不会对患者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造成影响。在该次调查中也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对照组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再次证明了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在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良好,并且其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的耐受度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复杂性部位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