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瘀通脉汤用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2018-12-24 01:16楚胜罗高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通脉患肢溶栓

楚胜,罗高国

(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0;2.漯河市中医院,河南漯河 462000)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可见于任何年龄层,据统计显示,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步增高。肺动脉栓塞(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是其两大并发症,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临床症状,患者出现局部疼痛感,行走时会加剧,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临床治疗有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及深静脉血栓长期治疗等,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和早期检出率逐年增高,血栓形成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静脉血栓易被忽略,静脉血栓在数十小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血栓机化会紧粘在静脉管壁上,因此早期进行诊断和治疗对该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该研究主要以2015年11月—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8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祛瘀通脉汤用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患者42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 33~66 岁,平均年龄(49.57±6.82)岁,病程 2~30 d,平均病程(16.39±5.24)d,其中左下肢 10 例,右下肢13例,双下肢19例;观察组患者43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36~69岁,平均年龄(52.58±6.03)岁,病程 3~35 d,平均病程(19.06±5.57)d,其中左下肢11例,右下肢14例,双下肢18例;排除伴有严重过敏禁忌、精神障碍、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常规溶栓治疗。

方法:尿激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290),使用微量推注泵静脉推注,35 U左右,1次/d,连续用药7 d;通塞脉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2020535)规格:0.35 g*75 s,用法用量:5~6 片/次,3 次/d。用药 1 周后进行复查,在此期间告知患者,使用弹力绷带包扎并抬高患肢,利于静脉血回流。若患者病情稳定,可结束溶栓治疗。

观察组:常规组的基础上加以祛瘀通脉汤进行治疗。

方法:祛瘀通脉汤:中药成分:草河车、鸡血藤、牛膝、白花蛇舌草、土茯苓、海藻、昆布、生牡蛎(先煎)、生黄芪、当归、党参各15 g,萆薢、三棱、莪术、炮山甲(先煎)各 10 g,用法用量:1 剂/d,水煎 2 次,15 d 为 1个疗程,饭后1 h服。后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安排,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效:患者患肢疼痛、肿胀消除,患肢活动不受限;有效:患者患肢疼痛、肿胀减轻,但活动后会出现肿胀;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甚至加重。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出血、食欲不振、过敏。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用[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组患者的治疗显效为32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42例,占97.67%;常规组组患者的治疗显效为20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35例,占83.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2.2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无出血,无食欲不振,过敏1例,总不良反应1例,占2.33%;常规组用药不良反应出血2例,食欲不振3例,过敏3例,总不良反应8例,占19.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后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是指下肢静脉血管内形成血栓后,患肢早期出现疼痛、肿胀、皮肤青紫,浅静脉栓塞时沿受损静脉可摸到一条有压痛的条索状物[4];后期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休克及肢体静脉性坏疽;急性期随时可能会由于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发生肺栓塞,严重时导致猝死。血流滞缓,血液高凝及血管壁损伤,是造成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下肢静脉血栓血栓容易脱落会导致肺动脉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甚至因静脉阻塞加重发展至股青肿,导致肢体坏死,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庭劳动力[5]。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治疗,必须配合以药物和其他辅助治疗。下肢静脉血栓血栓容易脱落会导致肺动脉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早发现、早治疗。

该研究显示通过常规溶栓治疗与祛瘀通脉汤进行治疗,常规溶栓治疗通塞脉片的成分是黄芪、当归、党参、玄参、金银花、石斛、牛膝、甘草组成,具有活血通络、益气养阴,玄参凉血滋阴,泻火解毒,当归补血活血,党参补气健脾,黄芪益气固表,银花、石斛、牛膝、甘草具有滋阴清热活血的功效[6];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分离而得的一种蛋白水解酶,亦可由人肾细胞培养制取,无抗原性,由LMW-tcu-PA和HMW-tcu-PA两部分组成,其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7]。本品不仅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效果好,还能提高血管ADP酶活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而祛瘀通脉汤具有温经祛瘀、行气活血、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深静脉血栓属中医“湿热流注”“股肿”及“脉痹”范畴,系湿热流注于脉络,致气滞血瘀,瘀阻脉络而成“痹”,即血栓形成。方中草河车、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萆薢清热利湿;三棱、莪术、炮山甲、鸡血藤、牛膝破瘀活血通络、养血;海藻、昆布、生牡蛎软坚散结,助活血化瘀,溶解血栓;当归、生黄芪、党参益气活血,增强活血化瘀作用,并防止三棱、莪术破血太过。祛瘀通脉汤主要是通过中药成分将患者体质进行改善,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使淤血吸收,从而达到减少静脉渗出,达到改善静脉血液瘀滞的情况,使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减少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由于血栓形成的原因,往往突然患肢冰冷、疼痛、青紫、肿胀。本方有较强的化瘀通脉作用,可使病情尽快改善[8]。

综上所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祛瘀通脉汤进行治疗能够显著增强疗效,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采取祛瘀通脉汤安全性高,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叮嘱患者平时多注意保暖,适当地进行锻炼有利于恢复,出院后告知患者可以穿静脉循环压力袜,利于病情恢复。故此,祛瘀通脉汤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通脉患肢溶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与通脉颗粒的相容性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