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幼儿一日生活中时间的隐性浪费

2019-01-11 12:46福建省福鼎市山前中心幼儿园郑珊珊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3期
关键词:浪费班级幼儿

福建省福鼎市山前中心幼儿园 郑珊珊

一、造成时间隐性浪费的原因

㈠活动时间缺乏弹性

由于幼儿每日活动的环节多,教师为了避免麻烦和保证孩子的参与性,往往会过分追求幼儿参与各环节的时间整齐划一,很少会根据现实情况和幼儿的实际需要对活动时间进行恰当的调整,这就会导致许多幼儿消极等待。例如:组织幼儿盥洗、如厕,教师为了确保活动有序和幼儿能在自己的安全视线范围内活动,经常不顾幼儿的意愿和需要,要求所有幼儿排队到盥洗室如厕、洗手;又如中午吃饭时,教师在分午餐时要求幼儿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若有幼儿说话就马上停下,等幼儿都安静了再继续分午餐——时间常常在老师这种高控下白白浪费。

㈡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怕出现自己控制不住的场面,多数的教学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忽视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及幼儿从中能学到什么。表面上看每个幼儿都在学习,但是因为教师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缺乏师幼互动,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例如:在美术欣赏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了解作品的内容和特点,教师经常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想法强加给孩子,甚至直接告知幼儿,导致缺乏有效地引导,忽视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想法,即使孩子记住了,但是无法体验作品中的情感,这样呆板缺乏互动的教法,只会使孩子感到无趣而他顾,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要不断地整顿纪律,这样不仅浪费幼儿的时间,教师自己也很吃力。

㈢班级人数过多,教师无暇顾及

因为班级人数过多,教师的工作量太大,为孩子准备的教具也经常是统一的,没有任何个体差异,导致无法顾及到特殊孩子的需要,这也是一种时间浪费。

㈣班级常规混乱无序

有些教师忽视对班级常规的培养,不注重活动细节。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的时候,针对幼儿间的争吵、违反活动规则等不良行为经常作出不适宜地处理,因而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

例如:老师正在上课时,有个别孩子在争吵违反纪律,这时老师就立即停止正在组织的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样其他正在认真听课的孩子都必须停下来好好坐着,跟着一起听训。

㈤活动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幼儿的回答可能有100种,幼儿的提问也可能层出不穷,对于幼儿的无关提问,教师要将其引导到活动主题上来,避免造成幼儿注意力的分散。如,教师在一次韵律活动中,问幼儿你知道这段音乐是哪个地方的音乐?幼儿有的说是新疆的、有的说是……;教师说这是河南的一种地方戏曲:豫剧;幼儿接着问什么叫豫剧?老师又给幼儿解释;于是,幼儿又问为什么叫豫剧不叫别的?……此类问题层出不穷,越说越偏离主题——这也是一种时间浪费。

二、解决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解决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合理安排幼儿在园一日活动,避免整齐划一的时间安排

首先,老师在安排幼儿园一日活动时应尽量避免整齐划一的时间安排,建立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活动日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

集体行动过多是一个老问题。多数教师认为集体行动易于管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感和纪律性。但是有些统一行动势必造成幼儿无聊的等待,与其让幼儿进行无聊的等待,还不如让幼儿自由活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可以将点心和区域活动安排在同一个时间段,想要吃点心的幼儿可以先吃,吃完再进行区域活动;肚子不饿的幼儿可选择先进行区域活动,待想吃点心时再吃——这样孩子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也避免集体进点和区域活动可能产生的时间浪费和拥挤问题。又如起床环节,让睡醒的幼儿先起床,还想睡的幼儿则可以接着睡一会儿;可以让要梳头发的女孩子先起床,男孩子再睡一会;由于幼儿是陆陆续续起床的,盥洗和整理床铺等活动就不会显得那么拥挤。

㈡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日活动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为了减少教师不必要的管理行为,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教师应与幼儿一起建立合理、科学的班级常规,如:制定关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环节安排的总体规定,让幼儿明白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使幼儿在一天的生活中有条不紊,避免无所事事、做事情拖沓、班级活动无序的状态。

在没有教师直接指导的状态下应积极利用幼儿好模仿、好胜等心理特点,运用一些技巧,如,评五角星、发红点、学榜样等方法,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自我管理。在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积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㈢做好活动前的充分准备

1.物质材料的准备

教师应该在活动前做好物质准备,并充分地考虑如何合理摆放便于教师取放和幼儿收放。如,上课时需要用到挂图,在课前教师就应该先把挂图贴在黑板的反面,上课时只要转一面就行了;需要幼儿操作的材料,若需要人手一份的,可放在孩子椅子底下便于取放。

2.知识经验的准备

教师在活动前应做好充分的知识经验准备,要对自己准备传授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特别是一些科学领域方面的知识,不能传递给孩子错误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前让幼儿获得一些经验,引导幼儿有机地联系前后知识。如,组织一次美术活动“装饰花瓶”,如果孩子没有装饰的技巧,那么就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

3.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简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多一些开放性的提问,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啰嗦等无效语言。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充满了暗示性,孩子从教师的动作或表情中就能猜到答案;有些教师甚至不懂得引导,抛出问题后,就等待孩子作出与自己设想的答案一样的回答,若孩子回答的不理想,就一直等到有孩子回答出她设想的答案才停止——这些无疑是在浪费时间。教师的提问应该扣紧主题,把握内容的主线,使幼儿得到有效的学习。

除此之外,还要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集体教学活动要保证每个幼儿的积极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一方面准备教材,一方面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并在两者的结合点上准备教法、教案,找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注重研究幼儿学习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才能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锐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当教师在自己预设的课程计划中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时,应考虑是否从幼儿的兴趣展开活动,若判断有价值,教师完全可以放弃原来的计划即时生成活动。例如在一次歌唱教学活动《小小男子汉》中,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不大,于是教师临时更换了活动的流程,把歌曲和动作结合在一起,让幼儿摆造型记旋律来唱,造型是幼儿自由摆出的,既有组合的又有个人的造型,教师及时对造型进行点评,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在一遍遍不同的摆造型中记住了旋律并把歌词唱了出来。

三、结论

时间隐性浪费问题的出现与我们教师的责任心、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及专业素质等各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它“隐性”的特点,往往会被人忽视。如果我们把时间作为孩子生命的历程,作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来看待,创造性地组织活动,就可以把有可能浪费的时间合理地利用起来,变消极等待为积极活动。有效地利用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努力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真正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浪费班级幼儿
不浪费
班级“四小怪”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班级英雄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