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蔬菜产业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

2019-01-20 20:54杜晓宇张玉晏莉霞谭明明李海龙周凤蓉
中国蔬菜 2019年3期
关键词:南充市南充蔬菜

杜晓宇张 玉晏莉霞*谭明明李海龙周凤蓉

(1南充市农业经济作物管理站,四川南充637000;2南充市有机农业发展中心,四川南充637000)

蔬菜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2010年蔬菜对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4%(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农业部,2012),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首选产业。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了家庭联产承包分散小块经营向新型经营主体承包集中规模经营的转变,新型经营主体规模承包经营的土地租金、科技服务、农民务工等新增性投入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形成了蔬菜产业效益高、农民增收幅度大、经营主体赚钱难等蔬菜产业发展新特征。如何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增收,已成为现代农业新经营方式下推动蔬菜产业持续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

1 南充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优势

1.1.1 市场需求量大 南充市位于川东北六市的中心地带,地处成渝两小时经济圈,该区域市级以上城市居民超过2 000万人,鲜食蔬菜常年需求量500万t左右,其中南充9县(市、区)城市居民常年鲜食蔬菜需求量50万t以上。南充市蔬菜加工类型多样,蔬菜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00万t,初步形成了南充冬菜、阆中泡菜、仪陇榨菜、西充辣椒酱4种加工类型;具有蔬菜产业发展的巨大市场和建设四川东北部蔬菜中转、集散中心的区位条件。

1.1.2 生产条件适宜 南充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7 ℃左右,年降雨量1 100 mm,最寒冷的1月月均气温6~7 ℃,最炎热的7~8月月均气温27~30 ℃。嘉陵江从北向南流经南充7县(市、区),沿岸低阶冲积平坝面积0.67万hm2,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宜耕性强,是建设绿色生态蔬菜基地最适区。南充市现有耕地29.9万hm2,小麦、玉米“双六尺、双三尺”等多样化耕作制度为蔬菜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

1.1.3 产业规模较大 2017年,南充市蔬菜种植面积15.13万hm2,产量343.31万t;其中,商品蔬菜种植面积5.19万hm2,产量155.71万t,占南充市蔬菜总产量的45.4%。商品蔬菜中鲜食蔬菜种植面积2.52万hm2,产量81.71万t;加工原料蔬菜种植面积2.67万hm2,产量73.53万t。现有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573家,规模种植面积3.03万hm2,占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58.4%;蔬菜规模加工企业17家,订单面积1.33万hm2,占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25.6%。

1.1.4 营销渠道顺畅 川北农产品批发市场、南充现代物流园分别是全国蔬菜批发50强市场、四川省八大次区域物流中心,蔬菜年交易量超过300万t、年货物吞吐量达8 000万t。2017年,南充蔬菜已有“蜀昇源”等企业商标29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全国名特新产品4个、有机(含有机转换)产品47个、绿色产品7个;南充市20万t成品加工蔬菜、20万t韩国萝卜、15万t鲜食叶菜类蔬菜、10万t莲藕、5万t食用菌畅销全国各地,外销产值达26.23亿元,解决农民就地就业1 278.6万人次,农民务工工资性收入7.49亿元,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1.2 存在问题

1.2.1 规模经营新增成本较高 对经营规模达2.0~23.3 hm2、效益良好的仪陇源达、嘉陵裕兴等21个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调研发现,蔬菜规模经营新增生产成本占销售收入的30.7%~63.8%,平均为39.5%,且随经营规模的增加新增生产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下降,其中,支付农民土地租金占4.3%~13.1%,平均为6.0%;支付农民务工、科技服务及营运管理人员工资占16.7%~56.8%,平均为33.5%,致使蔬菜规模经营生产效益大幅下降。

1.2.2 基地生产设施严重滞后 南充市1.17万hm2保障性鲜食蔬菜基地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覆盖率不足10%,塑料薄膜大棚等保温、避雨栽培设施覆盖率不足5%,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等病虫绿色防控利用率不足30%,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利用率不足12%,基地田间贮肥(沼液)池或堆肥场配套率不足15%。

1.2.3 产地商品化处理程度低 2017年,南充市8个万亩现代蔬菜产业基地只有1个配套建设了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且只配套了质量安全检测和交易厅棚。南充市573个蔬菜规模种植户,仅有6个配套采后预冷、分级包装、冷藏保鲜、加工配送等设施,18个配套采后整理、分级、包装等设施,蔬菜采后处理业主数量仅占规模种植业主的4.2%,全年鲜食蔬菜商品化处理量不足生产总量的20%。

1.2.4 基地职业菜农严重匮乏 2010年以来,南充市城郊0.37万hm2老菜地被城建征占,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7 300多个菜农改行或入城务工。至2017年,南充市累计新建鲜食蔬菜基地0.52万hm2,培育职业菜农382个,其中从事过蔬菜生产的仅占33.2%,基地留守的农村劳动力普遍年龄较大,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弱,科技种菜水平差;加之农村劳动力缺乏,粗放种植现象突出,新基地蔬菜生产能力差。

1.2.5 缺乏持续生产关键技术 受区域气候制约和设施农业不足影响,南充地区蔬菜生产季节性较强;加之茄果类蔬菜挂果越冬延后采收栽培技术、油麦菜等叶菜类蔬菜夏季降温栽培技术、蔬菜价格波动早期预警与生产供给调控技术缺乏,茄果类、瓜类、豆类、根茎类等本地蔬菜生产供给淡旺季明显,价格波动频繁,“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现象时有发生,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受挫。

2 蔬菜产业持续发展思路

2.1 科学规划培育优势产区

以嘉陵江沿岸冲积平坝区为重点建成20万t冬季鲜食叶菜、30万t韩国萝卜外销优势区;以西充、顺庆、嘉陵为重点建成10万t食用菌外销优势区;以顺庆、高坪、嘉陵、西充为重点建成0.67万hm2南充市主城区鲜食蔬菜保障供给区。以顺庆、高坪、嘉陵为重点建成1万hm2南充冬菜原料优势区;以阆中为重点建成1万hm2泡菜原料优势区;以仪陇为重点建成0.67万hm2中味榨菜原料优势区;以西充为重点建成0.67万hm2二荆条辣椒酱原料优势区。力争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超过6.67万hm2,占蔬菜总种植面积的50%以上,通过培育优势产区创建地域品牌和完善产地市场。

2.2 创新机制培优经营主体

支持蔬菜生产企业培育本地蔬菜专重大户,大力推广高坪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小业主”返租倒包模式。积极探索激励性生产新机制,大力推广嘉陵蒋氏祠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基地+种植能手”托管经营模式,通过工资保底、产量提成、利润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务工农民积极性。大力推广西充金满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销售龙头+农户+基地”订单产销模式,通过市场推动蔬菜特色产业村建设。开展市级财政资金对蔬菜专业种植户进行直接补贴试点,吸引农民返乡发展蔬菜产业。力争蔬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面积超过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90%,新型经营主体赢利率超过95%。

2.3 调优品种提质增效

围绕市场需求,立足本地气候特征和消费习惯,走错季、特色、优质、安全之路。一是以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为重点推广春提早、秋延后等错季品种,通过调控市场缺口增效;二是以叶用甘薯(苕尖)、芦笋、羊肚菌为重点推广特色品种,通过品种特色增效;三是以鱼腥草(折耳根)、马苋藤、蒲公英为重点适度发展药食同源蔬菜,通过助推健康增效;四是以特小凤西瓜、圣女果番茄、保健甘薯为重点适度发展礼品蔬菜,通过拓展功能增效;五是以绿色、有机生产为重点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宅配、电商、专卖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增效。力争本地错季蔬菜生产能力超过6万t,占本地市场淡季供应量40%以上。

2.4 科技示范强化技术培训

大力实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四新”技术示范工程,搭建蔬菜新型经营主体技术交流平台。加强蔬菜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搞好优新品种贮备与轮换。强化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春提早、秋延后栽培和叶菜类蔬菜夏季降温栽培示范,探索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浅丘区鲜食蔬菜的持续生产与均衡供给、蔬菜价格早期预警与生产供给调控、蔬菜轻简化栽培技术、蔬菜加工方向与加工原料品种筛选、蔬菜连作障碍控制技术、番茄挂果越冬栽培技术。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蹲点技术帮扶,培育667 m2(1亩)纯收入上万元的经营主体。力争蔬菜持续生产关键技术推广率超过90%。

2.5 兴市场创品牌推动发展

坚持“建市场、抓流通、带生产”的蔬菜产业发展理念(唐正荣和李晓辉,2010),以川北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基础,加强冷藏保鲜和冷链物流建设;在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具有采后预冷处理的产地批发市场;鼓励龙头企业在社区农贸市场建立基地蔬菜专销区,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办好蔬菜博览会,提升蔬菜知名度(李学工 等,2007)。围绕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立南充市蔬菜高新技术博览园,通过召开区域性年会,搭建地域性大品牌外宣平台,力争实现从区域性蔬菜生产中转集散到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蔬菜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南充冬菜”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用标商品超过5万t,新培育“嘉陵江萝卜”、“阆中泡菜”、“仪陇榨菜”、“西充辣椒酱”等地域鲜明的区域性品牌4个,南充商品蔬菜品牌销售率超过80%;绿色、有机蔬菜基地面积超过0.67万hm2、产品达到100个。

3 蔬菜经营主体增效路径

3.1 适度规模经营

蔬菜是劳动力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生产方式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标准化是蔬菜规模化发展的前提。蔬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小型经营主体,茄果类等劳动力密集型蔬菜种植规模宜控制在2.0~3.3 hm2,大白菜、甘蓝、南瓜、绿叶类蔬菜等田间管理简单的蔬菜种植规模宜控制在6.7~20.0 hm2,韩国萝卜等适宜机械化种植的蔬菜种植规模可在33.3 hm2以上。

3.2 围绕市场生产

受冬季低温、夏季高温影响,南充市蔬菜价格季节性波动较大,可考虑围绕市场价格安排蔬菜生产。南充蔬菜批发市场本地产蔬菜,3~5月春提早、9~11月秋延后的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价格较6~8月上涨50%~100%,7~8月绿叶类蔬菜价格较9月至翌年6月上涨150%~400%。调查近5年批发价格,4~5月番茄为2.8~6.4元·kg-1,3~4月黄瓜为2.4~4.8元·kg-1,4月至5月上旬菜豆(四季豆)为2.4~8.8元·kg-1,6~8月普通白菜(小白菜、上海青)、油麦菜等2.4~5.6元·kg-1。

3.3 突出产品特色

立足口感好、品质优、产品稀、消费者喜欢等特色小品种蔬菜,适度发展叶用甘薯(苕尖)、芦笋、黄秋葵、特小凤西瓜、圣女果番茄等特色蔬菜。2013年以来南充产地价格,苕尖3~5月为9.0~12.0元·kg-1、6~8月为 3.6~7.0元·kg-1、9~11月为3.0~3.6元·kg-1,芦笋3月为24.0~30.0元·kg-1、4~7月 为 15.0~20.0元·kg-1、9~11月 为13.0~20.0元·kg-1,特小凤西瓜每个10.0~15.0元,圣女果番茄为7.0~10.0元·kg-1。

3.4 注重品牌创建

突出“绿色、有机、生态”等公用健康品牌,大力推广“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绿色(有机)标识”组合用标,以提高产品单价促进增效。通过“互联网+”电商直销、“基地+超市”订单销售和“基地+宅配”私人订制,西充县金科种养殖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栗子南瓜通过“有田有家”(http://www.jinkevip.com/)按照每个价格20元畅销重庆,南充市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绿叶蔬菜通过“乐活家”(https://h5.youzan.com/v2/showcase/homepage?kdt_id=16188105)按照价格10元·kg-1宅配本地,规避季节性市场菜价波动风险。

3.5 合理配套设施

推广光诱、色诱、性诱、食诱“四诱”绿色防控技术,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和减少农药用量。推广大棚设施等早春保温、夏季避雨栽培,调节蔬菜上市时间和减轻病害发生。推广银黑双面膜等新材料,实现补光、增温、除草、保墒、避蚜多重功效。加强蔬菜基地沼液贮存池、沼液灌施管网等肥水一体化灌溉设施建设,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基地抗旱能力和降低蔬菜生产成本。

猜你喜欢
南充市南充蔬菜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南充市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与评价
奇怪的蔬菜
有惊无险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全省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训班在南充市嘉陵区举办
田间趣事
蔬菜
TheDifferencebetweenOrientalandOccidentalThinking PatternsinTranslation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