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2019-01-26 11:43沙吾列沙力木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状态内容思想

沙吾列·沙力木

(中共塔城市委党校 新疆 塔城 834700)

[内容提要]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实践探索中的核心目标与主要方略进行分析。在思想地位上,通过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从历史定位、战略部署、工作基调、发展策略、资源配置这五个方面,详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性与内容深度,推进思想研究与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指导下形成的,是在延续政治经济学本质与精髓的同时,结合中国经济建设实践发展条件,对新时期的发展的战略思考。对这一思想的深度研究,要从其思想内容中的核心要点出发,鲜明且清晰的指导实践工作,以保证深邃思想的应用转化。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核心

理论思想内容,是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尝试与探索中总结出来的精髓,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应用性。在坚持思想内容历史发展背景的前提下,形成了基于实践工作的具体经济学逻辑关系,不仅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经济的历史性总结,也是横向对比世界各国与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性内容。在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思想的指导作用更加明显,通过对理论成果的展示,为中国未来的历史发展规划了宏伟的发展蓝图。同时,也只有深化认识这种思想内容,才能在坚持经济原理科学性、真理性的基础上,为人民的思想塑造提供指导,并在开放性的条件下,体现时代精神。

另外,从创新的角度出发,习近平提出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深入创新。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并在解读实践内容的过程中,将科学理论作为塑造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维护中国经济的发展状态,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形成以此为核心的新型实践经济发展的具体逻辑关系,保证经济成长动力与状态。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实践内容

(一)掌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历史定位

进入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态,与我国国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指导经济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在保证新方向准确性的前提下,从宏观的大逻辑角度出发,清晰地了解经济形式,并在正确历史定位的指导下,快速做出正确决策,以此保证对于经济发展环境的适应性条件。

优化经济新常态历史定位的过程中,应先从其研究与判断入手。通过对我国经济环境的精确定位,在分析经济发展条件的同时,确定我国市场经济的正确体量与发展质量[1]。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市场日趋复杂化的条件中,应将经济环境中的主要矛盾作出正确的历史性评价。通过对发展与需要的衡量与评估,将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定位在更加宏大的高层次现代强国发展目标上,并坚持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定位。

同时,从经济新常态的角度出发,需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形式内容作出分析。明确定位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主要的优化内容,将转化发展形式、调整经济结构、转移发展动力、升级驱动预留等内容,作为新时期经济建设工作核心,以保证社会经济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理清复杂战略环境中的规律性认知,完成阶段性演化与发展。

(二)坚持经济发展思想核心部署战略

问题是时代心声,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找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并针对性的部署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有效性。通过对所处经济状态的论证与分析,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对此,在战略部署过程中,应针对贫富差距、开放程度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创新动力不足、发展状态不平衡等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中,将具体问题的处理与解决,作为战略性的执行方案,以此保证经济思想对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效果。处理经济发展中的短板问题,并在生态环境建设、经济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项目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项目中,维护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条件,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基础性动力,通过此类国家经济引导的核心战略,保证国家的成长状态。

(三)巩固经济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基本步入了新常态的发展状态。在面对复杂经济环境的过程中,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确定因素也明显增加。在进行经济发展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方法策略,对经济环境中的风险性问题进行严格的控制,以此才能在管理经济环境的同时,执行经济稳定性发展的总基调原则。分析过程中,必须强调“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宏观层面上,保持发展中“进”的状态,需要足够的稳定性作为基础保障。而从执行的角度,落实经济建设中的稳定性管理,需要保证经济基础结构的稳定状态,并在各发展要素的协调性上作出调整。从“进”的层面来说,需找准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并在积极筹划影响经济发展关键环节的过程中,持续性、同步性的完成经济建设目标。由此,在“稳”的措施落实与“进”的动力推进影响下,形成立体化的发展空间,在守住资本发展环境的同时,维持经济建设的状态,实现经济长足稳定发展状态。

(四)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发展策略

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处理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拉动了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也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的成长条件。尤其在矛盾问题转化的过程中,将供给侧改革作为经济调节的逻辑主线,保证经济建设发展水平[2]。而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看,每一次成功的经济发展,都是通过经济形式的调整转型,保证了经济形式与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并在长远眼光下,带有明显的经济发展优势。在供给侧改革的战略内容中,也针对性的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新型策略。通过对以往历史经验的总结,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的改革策略,将改善人民生活与发展经济产业结构作为政策基调,保证了经济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维护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状态条件。

(五)不断提高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

经济发展思想,需要实际的市场环境作为补充,在指导思想的内容中,重点强调了市场的调节作用,在发挥市场自身运转优势的同时,适当的进行控制,才能保证资源条件的合理配置,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处在不断深化的发展状态中。在发展进程中,需重点明确市场的主体作用,通过其自身的资本引导优势,保证发展状态。而从政府的角度出发,需强调服务性与管理性,通过对市场规则的制定,约束市场行为,保证市场发展的平稳状态。由此,不仅可以保持市场经济的最优化发展条件,也限制了市场经济过度膨胀,为社会带来的风险隐患。发展过程中,需辩证的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分析一般性相同点与特殊性差异条件。通过强调政府部门的科学化管理,保证市场在调节资源配置时的应用优势。

综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概括总结,也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规划,更是指导当前经济建设方法的主要内容。在学习与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同时,要在强调其思想内容宏观性的同时,保证其经济思想的指导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创建更加稳定的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
状态内容思想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状态联想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主要内容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