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定力的必要性与路径选择

2019-01-26 11:43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兴邦定力实干

耿 睿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044)

[内容提要]政治定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正确立场的能力,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具体体现。政治定力的基本内容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群众路线和党的权威的坚定维护。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所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的紧迫性课题。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需要在理论学习中增强,在实干兴邦中锤炼,在抵制诱惑中磨炼,在内外监督中提高。

政治定力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素养,事关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局,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关键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推进党和人民发展的角度,多次强调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以抵御各种利益诱惑,经住各种风险和考验,不断提升洞察力和鉴别力。

一、政治定力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优势

(一)政治定力的主要内容

所谓政治定力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自觉排除各种外界干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保持政治定力,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思感、顽强的意志品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持续抓下去。”[1]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全面把握和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意志力,使其丰富内涵主要内容灌输于脑、根植于心。

自觉排除各种外界干扰,消除各种利益诱惑,对党的信仰、宗旨和社会主义事业,在政治上忠贞不渝,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旗帜,也正是这种信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新时代党员干部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更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错误思想面前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党员干部理应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同时加强作风建设,达到思想建设与实践工作的统一,以此彰显党员干部自身强大的政治定力。

二是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3]纵观历史,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正是因为共产党人始终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面向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应廓清迷雾,不忘初心,以坚强的政治定力,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三是对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群众之策则无不为,群众之力则无不胜。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无疑需要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以持之以恒的政治定力,切实贯彻群众路线,践行群众观点。

(二)政治定力的核心优势

政治定力是党员干部的核心素养,其核心优势集中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是道路自信。道路自信集中表现为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坚定相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定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所验证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时代之基,未来之石,对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具有强大的奠基作用。

二是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积极认同。在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党和国家在实践中总结的唯一正确理论,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和开放性,正是由于这“三性”,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满自信,也正是在强劲理论自信的指导下,我国才在经济、科技、生态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这无疑激励着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自信满满,底气十足。

三是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以及一系列法律体系的坚定认同和自觉遵循。坚定制度自信,关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对实现“四个伟大”具有制度规范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符合国情的最佳政治制度,是迄今为止最优越的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坚定制度自信既对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具有制度保障,又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划时代的制度优势。

四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说到底是对民族生命力的自信,是一种心理认同和正确文化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这一号召把文化自信的关键作用表达的淋漓尽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更为党员干部坚定政治定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定力的必要性

(一)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定力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所在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即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激励和鼓舞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的政治灵魂和精神动力,是指引共产党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开关。作为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始终高瞻远瞩,展望未来;才能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凝聚共识。

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的信念是坚定的,但也有一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出现了滑坡,理想信念出现了动摇。有的奉行金钱至上、享乐至上,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社会主义优而不越等,出现由政治定力不足所致的信念动摇现象,具体如下:

一是共产主义“渺茫论”。有些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发生动摇,把入党誓言抛之脑后,认为共产主义虽然能够实现,但那是几代人,几十代人以后的事情,自己这一代人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因此,把共产主义理想口号化、标签化、边缘化,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严重缺乏政治定力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精神。

二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有些党员干部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的西方社会理论,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国情,更有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涉及到升官发财就占卜算卦,烧香拜佛,理想信念出现严重动摇,缺乏政治鉴别力;甚至有些党员干部将当前出现的收入差距归结为资本主义的产物,在不了解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际的情况下,就妄下评论,可谓是严重污染党风。

(二)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定力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客观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关键抓手,是提升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定海神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但是党内仍然存在堕落腐化、违反党纪、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其中由于政治定力严重不足而导致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是违反党纪现象依然存在。随着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互联网基本全覆盖,有些党员干部口无遮拦,利用互联网乱评乱议,传播、发表小道消息和负面新闻,甚至妄议大政方针。如果一名党员干部做不到在政治风浪来袭时拥有坚如磐石的定力与清醒头脑,势必会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严重制约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二是腐化堕落现象仍未根除。虽然当前的反腐败高压持续走高,但滋生腐败的土壤仍然存在,有些党员干部触碰高压线,顶风作案;有些党员干部缺乏信仰、缺乏不慕权势的政治定力,在权力、钱财、美色面前抵不住诱惑,一步步坠入腐败和犯罪的深渊。腐化现象作为党的一颗毒瘤,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降低了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从而损害了党的健康肌体。这一幕幕无不反映出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艰巨性,无不强调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定力的重要性。

(三)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定力是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的紧迫性课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着关键奠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 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我们党需要向人民交出的美好答卷。

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过程中是积极的、信心十足的,但是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畏缩现象,表现在宗旨意识淡薄、执行力不足、政治行动不坚决、做表面文章而不深入实际,其中由于政治定力不足出现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是宗旨意识淡薄。有些党员干部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实现,无需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挂在嘴边,不自觉地将其抛至脑后。有的甚至在权力面前自我膨胀,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办事推诿扯皮,损害人民利益,走到了群众的对立面。此外,农村经济发展的严峻性、绿色发展的艰巨性无不显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任重道远,仍需下大气力精准脱贫,提升民生质量。而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政治定力动摇,势必会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

二是政治行动不坚决。有些党员干部对中央的方针政策落实不力,在执行中央决策时打折扣、搞变通或讨价还价;有的消极怠工,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做事。即使是中央党员干部也存在政治行动不坚决,违背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原则,忘记了当初的入党誓词,违背从政初心,从而严重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

新时代面对新矛盾和新问题,党员干部更应调整心态,克服难题,增强政治定力,做到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只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勇于担当,服务群众,继续顽强奋斗,我们就能比任何时候更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人民幸福指数就会成功踏入更高台阶。

三、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定力的路径选择

政治定力是党的政治素养和最基本的政治要求,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增强政治定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增强政治定力,既要加强理论学习,又要落实工作实践;既要抵制利益诱惑,又要强化内外监督,在理论与实践、内部与外部的共同约束下提高政治觉悟,历练政治品格。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政治定力

一是把学习作为第一任务。当今时代,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的复杂局势,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才能在执政为官的路上不掉队,紧跟时代步伐。因此,党员干部需要沉下心来,坐住冷板凳,将学习作为第一要务,端正学习态度,克服理论没用、学习没空的错误思想,真学、苦学、勤学,把学习当做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责任担当。

二是把握学习内容。学习不能空洞地学,不能泛泛地学,要有重点地学。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7]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利于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要义,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强大辩证思维逻辑;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其思想精髓。同时,还要全面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信息等综合知识,以开阔眼界,提升工作能力、综合能力和思维层次,为保持政治定力奠定知识基础;最后,党员干部需要重温入党誓词,时刻牢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时刻保持政治定力。

三是创新学习方法。学习不能刻板地学,不能书呆子式学,要在学习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变革。首先要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深入研究,而不是不假思索地打开书就读,做无用功;其次,书本不是学习的唯一途径,要善于运用互联网这一强大学习工具,时常关注人民日报和学习时报,关注共产党员等公众号,时刻关注中央最新动态,了解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此外,要善于交流,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能闭门思索,要打开思维,积极与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干部交流,在交流中得到启发,提升能力。

四是明确学习目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并不是单纯为了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学习的目的不是停留在说的层面、能说会道就行,而是运用到实践中,用于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达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二)坚持实干兴邦,锤炼政治定力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对锤炼政治定力具有强大潜伏力和助推力。党员干部除了加强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坚持实干兴邦,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锤炼政治定力。

一是树立实干兴邦的理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是说出来的、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拼出来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只有在实干兴邦中才能解决遇到的难题,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如约而至。为此,党员干部势必要时刻把实干兴邦铭记于心,把实干兴邦作为工作砝码、服务标杆,自觉树立起实干兴邦的理念,为增强政治定力提供理念支撑和精神支持。

二是熟知实干兴邦的检验标准。检验标准作为一把标杆,是研判成败与否的关键。坚持实干兴邦,更是要有一个检验标准,首先应看党员干部是否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始终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否对党和人民忠诚,是否切实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时常利用检验标准去衡量,自觉深入基层,察民情、解民意,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中锤炼政治定力,以带动我们的党成为一个有作为、有定力的党。

三是讲求实干兴邦的效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8]党员干部在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无疑需要真干、实干和苦干,需要革新方法,讲求效率,养成办事不拖拉、雷厉风行的好习惯。对于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要积极落实,令行禁止,利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成效;要时常搜集民意,人民群众关注的积极去做,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政治定力。

(三)抵制利益诱惑,磨炼政治定力

新时代条件下,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形势,在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面前,党员干部能否自觉抵制,是检验其政治定力的重要尺度。党员干部只有自觉抵制利益诱惑,才能磨炼政治定力,才能始终廉洁从政,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提升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和执政高度。

一是要守住人格尊严。党员干部不仅代表自身,更是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党。一个党员干部如果没有人格尊严,就很容易在从政的道路上栽跟头,有些党员干部并不是分不清是非对错,而是缺乏过硬的人格品质,在利益诱惑面前左右摇摆,最终踏入腐败的深渊。作为人民的公仆,若要远离腐败,内心要始终牢记人格尊严大于利益诱惑,高尚操守高于眼前利益,坚持尊严至上、人格至上和操守至上。

二是要坚持自我反省。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常反省自己,有没有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有没有在利益诱惑面前洁身自好,做的好方面继续保持,不好的方面即刻改正。同时,党内要把组织生活会落实好,对于坚守原则、政治清明的党员干部要提出表扬,通过榜样示范,鼓励其他干部坚守原则底线,自觉反省自己;还要落实“两学一做”,突出党性锻炼,从而磨炼出坚强的政治定力。

三是要培育法治思维。法治只有先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行为准则,才能在利益诱惑面前始终保持定力。党员干部如果法治意识淡薄,就很容易触碰法治底线,滥用权势,忽略人民公仆的角色,认为金钱至上,其政治定力无疑会发生动摇。因此,党员干部必须信仰法治,培育法治思维,自觉研究法治规范,增强法律意识。

(四)强化内外监督,提升政治定力

一是落实党内互相监督。党内互相监督是最直接的监督形式,关乎党员干部政治定力的坚定性。既然党内监督是第一位的,是最基本的,就必须落实到位,而不能使其子虚乌有,避免只注重形式而没有实际效用。为此,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要坚持党内监督无例外,落实好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让党内互相监督蔚然成风。发现政治定力动摇的现象,要即刻指出,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进行批评教育,党内必须杜绝严重错误思想。落实党内互相监督,形成强大的约束合力,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

二是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民主监督是新时代切实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重要途径,对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要创新民主党派监督新形式,为民主党派监督提供有效途径。其次要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坚持信息公开,健全民主参与机制,以提高群众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信访举报的大门要永远为群众敞开,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评价,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建议,特别是通过网络等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让人民群众随时随地进行监督。

三是加大法治监督力度。法治监督是国家治理的开端,对提升政治定力具有重大的法律震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9]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如果没有法治的监督,没有了约束,政治定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健全法制监督体系,加大法治监督力度。法律的红线谁都不可触碰,对于政治定力严重动摇者,要加大处罚力度,严惩不贷,既要打老虎又要打苍蝇,让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不敢动摇、不能动摇。

政治定力是党员干部的自身修养,党和国家的高层次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党员干部自身的强大政治定力,增强政治定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做好永远在路上的准备。这就更加需要党员干部持之以恒将增强政治定力作为终生的必修课。

猜你喜欢
兴邦定力实干
何为定力?
最硬核“创新之城”在疫情应对中彰显定力与温度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anosecond laser ablation and plasma characteristics considering a real gas equation of state
比武激活力 实干写担当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基建的“定力”与“发力”
百十初心不忘 树人扶农兴邦
——华南农业大学建校110周年历史回眸
百十初心不忘 树人扶农兴邦
——华南农业大学建校110周年辉煌成就
做事应经得起“火炼”——实干不能玩“虚”
纸媒转型要保持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