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伊宁市旅居融合品牌助力旅游发展

2019-01-26 11:43阿依奔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伊宁市旅居伊犁

阿依奔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内容提要]在伊犁州党委全面打造“塞外江南”新伊犁的背景下,伊宁市依托特色民居小巷打造旅居融合品牌优势明显,同时对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定位、服务民生、助力旅游整体提升意义重大。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分析、查阅数据资料等方法,充分挖掘、分析伊宁市特色民居小巷现状、优势、不足及发展前景,并统筹考虑政策、市场及人才等因素,提出几点思考。

伊犁素来以“塞外江南”著称于疆内外,有着“不来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来伊犁不知新疆之美”的美誉。近年来,随着伊犁州党委稳步推进打造“塞外江南”新伊犁,伊宁市依托自身优势资源、要素,在发展旅游特别是打造“塞外江南·诗画伊犁”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发展伊宁市特色民居小巷、打造旅居融合品牌出发,进一步对延伸旅游业态、助力旅游发展、服务壮大地方经济提几点建议。

一、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空前发展,全国各地旅游业迅猛发展,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产业。不少地方将过去的民居小巷、胡同弄里发展打造为新的旅游热点,如北京的南锣鼓巷、南京的夫子庙等,在展示地方建筑风格特色、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同时,也为当地旅游发展注入了新鲜、强劲的活力。

2017年伊犁州党委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塞外江南”新伊犁,建设伊犁“六个区”的美好愿景,对新时期伊犁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近两年来,伊犁经济,特别是伊犁旅游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潜力。据统计,2018年伊犁州直旅游收入达到488.54亿元,来伊旅游人数突破4000 万人次,较2017年分别增长70%、41.8%①2018年伊犁州统计公报数据。伊宁市作为州直首府,随着城市旅游、民宿产业等的蓬勃发展,市域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旅游资源、要素优势进一步发挥,其中,极具伊犁风情、特色的民居小巷,为进一步打造伊犁旅居融合品牌,助力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明确城市发展定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愈来愈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特别是对伊犁来说,旅游资源集聚、优势明显,“塞外江南”的美誉享誉疆内外,需要我们抓住机遇,确立旅游在伊犁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就伊宁市来说,通过大力发展特色民居小巷、打造旅居融合品牌,在进一步提高旅游收入比重的同时,能带动全民积极参与、投入到旅游事业发展中,强化旅游支柱产业意识和战略地位。

(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伊宁市特色民居小巷一般多分布在老城区、城乡结合部等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发展特色民居小巷、打造旅居融合品牌,除在整体上助力伊犁旅游发展、提高地方经济,还能惠及普通民众,带动当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为加快产业扶贫提供新支撑。

(三)打造特色品牌。长期以来,新疆的旅游名片多以大山、湖泊、花海、峡谷、草原、沙漠等自然景观为主,或磅礴大气,或风景隽美,较少精巧、细致的城市景观带,特别是充满浓郁人文气息、民族风情的特色小巷、弄里,挖掘、培育得更是不足。充分挖掘、打造伊宁市原生态景观街、观赏路,有利于进一步塑造伊犁特色旅游品牌和名片,丰富来伊游客旅游体验,营造更为立体的旅游影响力和软环境,推进旅游业全面、综合发展。

(四)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发展伊宁市特色民居小巷、打造旅居融合品牌,在进一步推动民宿、城市旅游提质升级的同时,能够有效带动餐饮、小商品、手工艺、加工业、文化创意等上下游产业、周边产业和链条产业发展,充分吸引客流、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文化艺术流,真正以旅游业带动地方产业振兴发展。

二、主要特点和优势

(一)先天优势明显。伊犁素有“塞外江南”的美誉,在疆内外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加之伊宁市温暖湿润、宜居宜游的气候环境,优美隽丽的城市风光,底蕴厚重的人文、民俗、地方文化资源,特别是在整个伊犁河谷旅游发展中鲜明的区位优势和旅游集散中心地位,具备发展以民居小巷、特色民宿为依托的特色旅游的先天优势。

(二)个性特色鲜明。伊宁市民居小巷民族风情浓郁、文化资源丰富,有大量别具特色、独具风格的美食、建筑等。坐落于伊宁市老城区的伊犁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便是一个例子。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总面积约22.9平方公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曾是伊犁民族手工艺品制作销售中心,由于这里的民居和建设始终保持着百年前的传统风貌,一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乘坐用艾德莱丝绸装扮的马车,品尝当地的特色食品,游览带有浓郁“伊犁蓝”风格的建筑雕饰,进入当地居民家中感受传统生活。

(三)基础条件扎实。伊宁市民居小巷普遍具备院落大、宽敞、极具民族地方特色等优势,特别是在夏季旅游旺季,配备了空调、淋浴设施等现代设备的民宿比起酒店更为凉爽、舒适。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不断加大扶持、引导力度,不少民居已具备发展为农家乐、庭院餐饮、民宿的条件,群众生产生活与旅游发展天然融合在一起,初步实现了旅居共享。

(四)文创资源丰富。在伊宁市特色民居小巷的周边,发展文创产品的空间和资源非常好,带有独特“伊犁蓝”风格的窗户、门、雕饰等图案可以开发为特色明信片,少数民族首饰、服装等手工品具备二次加工、深度开发为文创产品的可能,加之当地居民大多具备一定的手工艺技术,拥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三、面临的困难和不足

(一)居民思想保守,经营方式粗放。不少居民思想依旧保守,固守着过去简单、粗放的经营模式,对发展民宿、庭院农家乐等持观望心理,打造旅居融合品牌尚需加强思想理念上的引导、引领。

(二)相关政策配套措施欠缺,经验不足。随着伊宁市旅游业的发展,日益凸显伊宁市在发展旅游业方面相关政策、配套措施的欠缺和不成熟,以及发展特色旅游、打造旅居融合品牌的经验不足,将导致前期的发展摸索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投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及风险、挑战。

(三)区位、交通优势没有完全发挥。目前,伊宁市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并没能换来相应的旅游人口和收入,伊宁市更多地扮演着旅游集散地的角色,大量游客在伊停留时间短,呈现出短期性、不稳定性等特点,未能将这些客流悉数引入本地的旅游、民宿、餐饮等消费中,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

(四)培育和挖掘力度不够。实际上,伊宁市特色民居成片区的地方还有不少,比如伊宁市六星街,但眼下对其培育、挖掘力度尚不够,在形成集聚效应、进而打造品牌效应方面,还有待提升。

(五)自身短板不足。伊犁旅游具备诸多先天优势和潜力,但也存在行程长、季节性强、人才缺等先天短板,精品少、配套弱、链条短等后天不足,亟需精准施策,重塑旅游形态,发挥整体效应,力争后来居上。

四、思路与措施

在思路上,要坚持“特色为要、文化为魂、自然为基、人民为本”,坚持自然与人文并重、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城市建设与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同步、旅游业态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在人才智力、基础设施、客源输送、品牌推广、产品开发等方面争取更多支援,加快实现“文、景、城”合一及旅居共享的城市格局,统一认识、总体规划、多业参与、培养人才,不断发挥旅居融合品牌影响力,带动城市旅游整体层次和吸引力不断提升,打造出文化品位高、地方特色强的文化旅游名品、产业观光旅游佳品。

(一)巩固基础,全面优化升级。政府各部门和相关方面应加强磋商研究,建立联动机制,加大项目投入,坚持多规合一、统筹推进,确立“旅游即城市”战略,把城市当作最大的景区来打造,在保持原有轮廓和特色的基础上,按照旅游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对伊宁市民居小巷硬件建设、基础设施进行整体改造升级,营造设施先进、综合功能强,游、购、娱、吃、住、行配套发展的一流环境。同时,要根据各民居小巷的实际进行精准定位、个性设计、特色升级,在确保整体提升的基础上,将不同的特色民居小区依次开发好,着力打造鲜明的个性特色,形成集聚效应、品牌效应,真正将民居旅游资源做大做强。

(二)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布置。特色是旅游的灵魂和生命。发展特色民居小巷、打造旅居融合品牌,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丰富内涵,沿着小巷打造民俗风情游,将歌舞表演等合理融入其中,确保既有特色产品又能体验特色风情,真正将资源优势变为项目优势。

(三)扶持引导,打造文创盛地。旅游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文化经济,只有与文化结合,才会产生旺盛的生命力和经久不衰的竞争力。政策研究部门、特别是文化旅游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做到“身在宝山能识宝”,以民族文化为突破口、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全面发掘本地民族文化底蕴和各种文化内涵,加大对民居小巷周边商铺、饭店、手工作坊的扶持引导、增设升级,并根据旅游者消费喜好和当下潮流,跟进开发、设计一批特色古玩、首饰服饰、明信片等文创产品,营造文化优势,使之成为民族文化与现代旅游结合的成功佳作。

(四)多业参与,形成集聚合力。旅游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旅游产业化,就迫切需要扩大旅游的内涵,在产业联动、增强功能上抢抓先机、开拓创新,处理好旅游与多业的关系,让旅游渗透多业、让多业参与旅游,形成集聚合力。要发挥旅游就业容量大、增长快的潜力,依托本地民族旅游资源优势,沿民居小巷开发、打造旅游商铺,推进购物之旅,实施产业化经营,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文化旅游板块,开展旅游文化活动,开发夜间旅游文化娱乐市场,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地方党组织可以借助各类合作社、夜校、培训资源,发展旅游餐饮,让更多的群众吃上“旅游饭”,助力餐饮小吃行业配套升级。

(五)广纳贤才,完善人才机制。要发展特色旅游、打造旅居融合品牌,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一定的艺术品鉴力以及对市场和受众喜好的敏锐嗅觉,这都离不开大量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参与其中。这需要地方政府在人才引进、招商引资时加大这方面的倾斜和考虑,注重高层次、多技能、创新型人才引进。同时,要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推动校企合作,加强本土旅游人才与当地土专家、非遗传承人培训培养,造一支领域全面、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旅游人才队伍,为打造旅居融合品牌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此外,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也要有一定的骨干储备,为日后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六)发挥民智,激发原生活力。作为伊宁特色民居小巷的原住民,如何激发、引导这些居民主动参与进来,发挥原生活力,是成功打造旅居融合品牌的一大关键。在做好前述各类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扶持引导的基础上,关键是要转变居民思想,促进观念市场化,从以往简单、粗放的经营模式中走出来,从长期忽视特色民居这一文化资源的淡漠中走出来,同时着力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继而用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共享式发展。

(七)智慧引领,打造畅游平台。以提供优质服务为根本,全面推进伊宁市旅游基础信息数据、旅游公众信息服务、旅游产业运行管理和旅游市场营销推广四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旅游企业咨询服务平台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规范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和游客中心,面向广大游客提供咨询查询、在线预订和支付服务,打造智慧旅游畅游平台。

猜你喜欢
伊宁市旅居伊犁
过冬!避暑! 一卡在手说走就走
过冬!避暑!一卡在手说走就走
伊犁书
伊犁将军长庚
超八成老人无法“旅居养老”
达达木图乡青年干部的良师益友——记伊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王成俊
丝绸之路与伊犁
“我爱我的祖国!”:记伊宁市关工委副主任兼宣讲团团长阿不都热西提
咏伊犁风光词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