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赋能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责履行

2019-01-28 10:30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浙江国土资源 2019年11期
关键词:空间数据国土浙江省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黄 炎

□上海杰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陈舒燕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和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总体部署,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秉持共享、开放、协同的建设思路,充分融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统筹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赋能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责履行,不断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基本情况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明确指出“整合各类空间关联数据,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总体方案》(浙政发〔2018〕48号)明确要求“建设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整合自然资源空间数据以及发改、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共享空间数据,建立完整的自然资源空间数据资源体系,提供覆盖全省地上地下、过去未来的空间基础数据支撑与服务”,并将浙江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列为省政府首批数字化转型“8+13”重大项目。2018年以来,按照政府数字化转型和自然资源部门履行“两统一”职责的要求,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着重从三个方面聚焦平台功能定位,统筹推进平台落地见效。一是发挥统筹整合功能。推进基础地理、国土调查、空间规划等各类空间数据资源与信息平台的整合,形成全省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库,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空间工作底图、底线和底板。二是发挥共享协同功能。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为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供可靠、高效、统一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平台。三是发挥分析研判功能。实现自然资源管理成果可视化展示与分析研判支撑,为自然资源部门履行“两统一”职责提供空间要素的精准落地与全要素全生命管理的有效手段。

二、主要做法

第一,强化工作举措。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将平台建设列入《2019年全省自然资源十大改革举措及分工方案》,要求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管控“底图”“底线”“底版”;整合自然资源空间数据以及发改、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共享空间数据,加快建设完整的浙江省国土空间数据资源体系,为统筹全省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提供安全、可靠、有效的信息工具和平台。会同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下发《加快推进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通知》,要求遵循“统一规划、迭代建设、分级应用”思路,通过数字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认知和表达自然空间的能力,有效支撑自然资源管理体系构建。

第二,完善协同机制。成立了重大项目跨部门工作专班。召开省级协同部门专班会议,明确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任务。不断完善工作协同机制,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建立“领导领衔、专班推动、上下联动、宣传发动、考核激励”的组织推进机制,保障平台建设持续深入推进。

第三,加强督查考评。严格督查抓落实,强化考核求实效。围绕目标任务,以督促改、以督促建,把责任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和责任单位。2019年,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将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列入内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和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重点工作绩效目标考核,充分发挥督查考核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

三、主要成效

目前,平台已实现模块100%上线、市县100%贯通;全省发布空间数据服务6108项,共享绩效完成率305%;与多个数字化转型重大项目开展了协同应用,协同目标完成率100%。平台各项建设走在全国同行前列,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样本”。

第一,实现了空间数据大集聚。围绕数字政府公共支撑建设要求,按照“因需归集、应归尽归”原则,在省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下,从数据类型、数源部门和业务管理三个维度,梳理了包含4个层级的全省国土空间数据资源目录体系(见上表),具体划分为4大门类19亚门类74大类244小类。根据目录体系,统筹整合土地、矿产、水资源、森林、湿地、海洋、自然保护地等现状、规划和管理类数据,涵盖了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的各个方面。截至10月底,全省累计归集6108个空间数据项,共计4.5亿个图斑,形成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第二,实现了空间数据大共享。建设国土空间数据平台,促进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落实数字政府公共支撑一体化要求。横向对接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政府各部门间国土空间数据的“共建、共享、共用”。抓好省市县平台统筹建设。提出“统一平台谋划、分级数据整合、两级功能建设、三级场景应用”的建设模式,纵向贯通11个市级分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空间数据全贯通。坚守数据安全底线,制定国土空间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推进国土空间数据分类管理,按照无条件共享、受限共享、非共享,对数据实施分类、授权管理。

第三,实现了核心业务大协同。一是建成空间规划成果共享模块,促进“多规协同”。统筹衔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现有各类空间性规划,实现各级各类空间规划成果的可视化展示、一致性校验与跨部门共享,为全省统一规划体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开发政务服务“用图查验”模块,做好“审批协同”。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为用地、用矿、用海审批提供“空间落位”“带图审批”“以图管控”功能,不断提升审批效能。三是构建自然资源管理态势感知模块,推进“监管协同”。接入中国铁塔基站360°高清摄像头,对铁塔周边3—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基本农田、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各类管理对象开展实时动态监测;对接“观星台”,对土地总面积、土地开发强度等各类监管指标开展可视化展示、动态比对和预警提示,推进自然资源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监管。

第四,实现了政务服务大提升。按照打造“掌上办事”“掌上办公”之省的要求,集成自然资源掌上政务服务。对接“浙政钉”,构建“自然资源掌上办(政务版)”,为政府部门提供全省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核心业务指标掌上查询服务和基于位置的国土空间信息掌上“一张图”查询分析应用。对接“浙里办”,建设“自然资源掌上查(公众版)”,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不动产权属证明查询、土地征收、土地交易、标准地出让、地灾气象预报等一系列掌上便民服务。

四、典型应用

第一,对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版。为全省企业投资项目提供遥感影像、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土地利用规划等100多项空间数据共享服务,为15个审批事项提供项目精准落地、控制线准入分析、规划条件比对、土地指标校核、项目空间定位等“带图审批”功能,综合协调减少建设项目空间准入中的各种矛盾,促进项目策划生成与实施落地,推动职能向“减审批、强监管、优服务”转变。平台为“标准地”数字地图提供出让土地地块数据服务,推进土地资源和项目资源精准对接与高效配置。

第二,对接其他政府数字化转型“8+13”重大项目。对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为推进浙江电子口岸“一张图”管理提供空间底图和功能服务;对接生态环境协同管理系统,共享生态保护红线、水源地保护区、环境功能区划等空间数据,服务于生态环境的协同保护;对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行政执法监管平台,为“掌上执法”提供给空间底图。

第三,上线自然资源交易“掌上办”。在浙江省政务服务APP“浙里办”上线“自然资源掌上办(公众版)”应用,开放自然资源交易掌上查询服务,支持全省所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交易公告、交易报价、交易宗地、成交结果等信息随时随地可查,并提供直播服务,展示宗地实时竞价过程,另外还可进行交易数据的动态监测与统计分析,最大限度地促进了自然资源交易的公开透明,实现了国有建设用地和矿业权出让领域“最多跑一次”,使得资源要素供给更“阳光”,促进交易监管由现场分散监管向网上集中监管转变,形成了市县地方自律、社会公众参与、省级集中监管的三位一体监管模式。

第四,实现不动产权属证明“掌上查”。通过“自然资源掌上查(公众版)”应用,申请人可自行打印查询结果,作为子女读书、房产抵押、银行贷款、户口迁移、社区停车、遗失补证、无房证明等场景中的名下不动产情况的证明。以前,要想开具“不动产权属证明”,群众需要前往所在地不动产登记窗口,排队办理。现在只需手指点点即可轻松完成。对接银行,开展企业融资抵押业务,绍兴等9个设区市(市本级)已经完成银行协办不动产抵押登记的测试工作,实现了抵押贷款人申请登记“零跑路”。截至10月底,仅“浙里办”移动端应用访问量累计达到148万次。

五、工作展望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重点领域,持续更新数据,不断迭代功能,深入拓展应用,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是实时更新国土空间数据。利用2—3年的时间,健全海量、多源、多尺度、多时相,分布式部署的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及时对接汇聚“国土三调”成果。建立更新运维机制,形成自然资源数据“中台”。二是继续完善迭代平台功能。动态跟踪平台在国土空间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应用过程中的需求和反馈,持续迭代完善功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使得功能更有用、更管用、更好用。三是持续深化平台场景应用。不断深化场景应用,构建起既面向“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要素,又面向各项目的数字化应用体系,着力解决事中事后监管中的盲点及滞后问题,聚焦用地、用矿、用海、地灾、生态修复的全生命周期,实施全方位数字化监管。

猜你喜欢
空间数据国土浙江省
《初心》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鲜花盛开的国土
GIS空间数据与地图制图融合技术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网格化存储的几项关键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