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记住的不仅是乡愁

2019-01-28 12:05潘毅刚
浙江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乡愁现代化

潘毅刚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公共政策)

乡村振兴之路,不能靠记忆推进,必须在土地指标、发展机会和公共服务上与城市居民平等,让钱投得下,事业、情怀和年轻人回得来

乡村是城市的根基。乡愁是城市人在“快生活”里记起的“从前慢”。在中国,大多数人无论在哪里,都眷恋着曾经的乡土、挥不去记忆中的乡愁。但眷恋与记忆只存在于意识中,一折射回现实,一切都变得并不美好。

最近这半年,笔者在一个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县走访了一些乡村,有发展得好的明星村、样板村,也有一些困难村,总体看这些乡村都在进步。不过,一直以来,农村农业农民“三农”发展所关注的那些问题,尤其是“村集体经济的薄弱、乡村人的脆弱、乡村产业的羸弱和乡村治理的虚弱”“四弱”问题依然突出。

在走访的十多个村里,村集体收入在5 万元以下的占了大多数,虽然政府也通过房租、分红入股等方式支持村集体经济壮大,但总体是杯水车薪。即使是一些已经开发成为3A 景区的农村,由于没有建立与旅游开发企业的利益共享机制,村容面貌很好,但收入来源匮乏,也属集体经济薄弱村。

更令人揪心的是,农村人生活水平的改善和不断提高是事实,但幸福的基础是脆弱的。年前慰问了几户农户,一户农民因车祸失能已经躺在床上多年,他的妻子停工照料他,儿子已在外打工,但曾经还不错的日子变得煎熬了。农村人因病、因事故失能是导致一个农村家庭重返贫困的主要原因。现有的保险、保障和救济制度,并不能保障现代农村人不因意外而中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村集体经济的薄弱,救济保障制度难以奏效,很大程度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羸弱、经济基础不强直接关联。大多数乡村并没有所谓的真正产业,也没有脱离千百年来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在远离都市区的乡村群落,即使有5A级旅游景区的带动,农村的生态经济、休闲旅游也并不兴盛。涉农的项目规模一般不会太大,资金来源也并不可靠,再加上城乡二元结构下,在土地要素指标、基本农田保护等约束,农村要因地制宜发展些产业无疑是带着镣铐跳舞。没有自生能力的农村,人口必然是净流出的。没有盘活土地经营性资产的农村,也只能沦落为城市的附属,成为城市人偶尔想起的地方。

至于乡村治理,更是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过去一轮的村庄调整中,一些行政村已经庞大到数千人,有些是下山移民,有些是村落合并。这样的村落的治理,从原来的熟人关系已经变成陌生人关系,宗族的影响更加弱化,加上大多数文化水平较高的年轻人和党员都在外,这让乡村治理从怎么治理变成了让谁来治理的问题,难度大大加大。

笔者看到的只是中国千万个村落里一些普通的个体,是当下中国乡村发展的匆匆一瞥,但她们面临的问题却是共性的,需要克服的困难是持久的,涉及的深层制度调整是艰难的。

当下,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如火如荼,是中国迈向现代化最关键、也是最后时间节点方能实现的任务。它要实现的是中国最广大农民的现代化、最落后区域的现代化。这其中,最难的是人的现代化,最关键的是农业和涉农富民产业生产力的提升。乡村振兴之路,不能没有记忆,但不能靠记忆推进,更不能陷入城里人记忆的样子的困境。乡村要重新振兴,除了那些人与村必然融于城市化中的乡村之外,必须在土地指标、发展机会和公共服务上与城市居民平等,让钱投得下,事业、情怀和年轻人回得来,才能为未来的乡村人留下记忆。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乡愁现代化
永远的乡愁
乡愁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九月的乡愁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回头一望是乡愁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