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2019-02-14 06:08陈君侠张岳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脂蛋白阿托胆固醇

陈君侠, 张岳亭

(陕西省韩城矿务局总医院 心内科, 陕西 韩城, 71540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不稳定型心肌缺血综合征[1]。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具有微创、痛苦小、成功率高等优势,已成为治疗UAP的常用手段。PCI术中需进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操作,可能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及微小心肌损伤,激发机体自身炎症反应,引起病变再狭窄或支架内再狭窄发生[2]。既往研究[3]认为, PCI治疗前后口服他汀类药物可减轻UAP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程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纠正心肌重构,增强粥样斑块稳定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本研究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UAP行PCI术患者的血脂代谢、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接受PCI治疗的UAP患者。纳入标准: 满足UAP诊断标准[4]; PCI治疗前心肌酶谱处于正常水平; 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急性心肌梗死者; ②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③ 凝血功能异常者; ④ 主动脉夹层者; ⑤ 全身恶性肿瘤者; ⑥ 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⑦ 严重肺功能障碍者; ⑧ 既往有PCI治疗史者; ⑨ 入组前4周有他汀类药物应用史者,或对他汀类药物过敏者; ⑩ 严重精神疾病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组各75例。A组中男44例,女31例; 年龄52~76岁,平均(60.20±7.10)岁; 病程1~8年,平均(4.10±1.20)年; 吸烟35例,高血压23例,糖尿病18例。B组中男43例,女32例; 年龄51~78岁,平均(60.40±7.30)岁; 病程1~10年,平均(4.30±1.40)年; 吸烟34例,高血压22例,糖尿病1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2组均择期行PCI治疗。A组PCI治疗前后接受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术前3~7 d, 每日晚间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20050) 20 mg/次, 1次/d, 术后继续服用, 20 mg/次, 1次/d, 维持4周。B组PCI治疗前后接受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术前3~7 d为40 mg/次, 1次/d, 术后继续口服, 40 mg/d, 持续4周。若有严重不良反应则立即停药。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3个月均留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600型,日本日立公司产品)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水平,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飞利浦IE33型心脏彩超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心排出量(CO)、每搏量(SV)。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组均随访12个月,统计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2 结 果

治疗3个月, 2组TC、LDL-C显著降低, B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A组(P<0.05), 见表1。治疗3个月, 2组hs-CRP、cTnI、Hcy均显著降低, B组各指标降低幅度显著大于A组(P<0.05), 见表2。治疗3个月后, 2组LVEF、SV、CO较治疗前显著上升, LVDD显著降低(P<0.05), 且B组LVEF、SV、CO显著高于A组, LVDD显著低于A组(P<0.05), 见表3。A组发生胃胀气及恶心、呕吐各3例,肌痛、耳鸣、肝功能异常各1例,发热2例,腹泻4例; B组发生胃胀气、腹泻及恶心、呕吐各5例,肌痛、耳鸣、肝功能异常各2例,发热4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心绞痛再发4例,心肌梗死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休克1例,心律失常3例; B组心绞痛再发2例,心肌梗死1例,心律失常1例。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血脂代谢水平比较 mmol/L

TG: 甘油三酯; TC: 总胆固醇; 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A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生物标志物水平比较

hs-CRP: 超敏C反应蛋白; cTnI: 肌钙蛋白Ⅰ; Hcy: 同型半胱氨酸。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A组比较, #P<0.05。

表3 2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LVEF: 左室射血分数; LVDD: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CO: 心排出量; SV: 每搏量。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A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阿托伐他汀为常用他汀类药物,属羟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口服水解后其产物可在体内与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竞争,减少胆固醇合成,并促进LDL-C合成,下调TC及LDL-C水平。其分子结构包含苯环、氮杂环,进入体内无需代谢即具备生物活性,且分子量较其他他汀类药物大,降脂作用强,起效速度快,持续时间长[5]。阿托伐他汀可通过自身调控机制,代偿增加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上调其活性,促进血LDL摄取,并经LDL受体途径代谢排出体外,降低血TC、LDL-C水平。早期研究[6]认为,血脂异常、高血脂状态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持续高血脂状态可引起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促进血液内脂质渗透并沉积于血管内膜,导致动脉斑块形成,引起血管闭塞。

目前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已得到肯定,但对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UAP择期PCI手术前后应用的安全性尚存一定的争议。Kucera等[7]指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提高UAP调脂效果,发挥心肌保护效应。Su等[8]发现,大剂量打托伐他汀可能增加患者肝脏毒性反应。本研究中, A、B组分别应用常规剂量、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发现2组治疗3个月TC、LDL-C均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大于A组,提示阿托伐他汀调脂作用可能呈剂量依赖性特点[9-11]。血生化指标监测发现,治疗3个月B组hs-CRP、cTnI、Hcy水平均低于A组。研究[12-14]显示, hs-CRP为经典炎症反应标志物,是早期预测及评估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Hcy为血管损伤性氨基酸,其过度表达可直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功能异常; cTnI为心肌损伤重要标志物,心肌受损后cTnI快速释放进入血液,导致其浓度上调。B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降低,且幅度大于A组,表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拮抗炎症反应、血管内皮损伤及心肌损伤均有确切的效果[15-17]。心功能指标监测发现,B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较A组改善明显,且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近,表明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疗效肯定,安全性高[18-20]。

猜你喜欢
脂蛋白阿托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低密度脂蛋白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类脂蛋白沉积症一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