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深静脉置管的管路护理

2019-02-14 06:08李焕丽许红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灌流血栓导管

李焕丽, 郭 淼, 许红云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1. 急诊科; 2. 重症监护室, 安徽 宿州, 234000)

血液灌流是临床救治中毒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可通过血液净化治疗排除体内毒物,该治疗需要通过建立血管通路从而保证充分的血流量,达到血液净化的要求[1]。深静脉置管操作简便,易重复建立血液循环,插管为血液灌流提供充分的血流量[2]。临床实践表明,改进深静脉置管管路护理水平,对于改善血液灌流效果及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比较实施规范化、系统化深静脉置管管路护理前后护理效果,探讨深静脉置管管路护理临床优势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行血液灌流治疗的中毒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深静脉置管护理改进前和改进后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11~65岁,平均年龄47.5岁; 实验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8.6岁。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2组患者性别、年龄、穿刺置管部位等一般资料相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临床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建立血管通路,行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血流灌注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血液灌流护理基础上加强规范化、系统化深静脉置管管路护理。

1.2.1 成立护理研究小组: 护理部与2016年3月组建管路护理研究小组,由1名具有丰富置管护理经验的护士长任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考核及入选。本小组采用自愿报名方式,统一接受护理培训,包括置管方法,置管护理要点,操作规范等内容,每周培训2 h, 共4周。培训结束后经考核择优录取,共5名护士入选。

1.2.2 规范化、系统化置管护理: 患者确诊后予以彻底洗胃,根据实际病情采取利尿剂、补液、纠正低血压休克,改善呼吸与循环系统衰竭状态,及时处理中毒后并发症[3]。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灌流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系统化深静脉置管路护理。① 评估患者或家属认知能力,结合认知能力采取合适的健康宣教。详细向患者解释置管的用途及必要性,置管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教育患者如何配合置管,促进置管顺利实施[4]。② 由于股静脉置管本身会限制患者部分活动能力,甚至出现焦虑、抑郁、躁动等消极情绪,配合程度较低,增加了非计划拔管风险,护理人员应与患者或家属建立主动地、有效地沟通,讲解置管的优势及效果,以细致、娴熟的护理手段,体贴入微的人文关怀,促进患者消除负面心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树立治疗信心[5]。置管过程会有一定疼痛,提示患者作好心理准备,降低置管应激。③ 全面准备做好患者病情评估,严格把握置管适应症与禁忌症,选择正确体位与深静脉置管方式,护理人员置管前充足的准备可以减少置管不良反应发生并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患者上机治疗后给予肝素钠注射液,可减少双腔管置管后导管血栓的形成[6],选择合理的双腔管缝线固定角度可降低使用时血流量的影响。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血栓形成。④ 规范化双腔管置管无菌操作流程,碘伏消毒管帽周围及整根导管。穿刺处换药使用碘伏棉球顺-逆时针消毒法进行常规消毒[7]。严密监测导管是否有血栓形成,控制血液灌流速度,定期检查管道接头,观察有接头松脱、或漏液、漏气等现象。灌流停止时,采用脉冲式封管法,先用10~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用125 U/mL的肝素化生理盐水正压封管。选取弹性好,粘合效果佳,透明透气性敷料,防止细菌或外部环境污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8]。⑤ 深静脉置管并发症护理。导管感染是深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局部换药,保持敷料干燥清洁[9]。留置期内发现导管部分滑出,需严格消毒后方可回置。导管留置期间,需妥善固定导管,应教育或限制患者做剧烈活动,安抚患者躁动情绪,以防止导管意外脱出,必要时可固定约束带[10]。发生导管脱出时,尽快采取止血措施,止血后予以无菌包扎。动脉误伤与拔管后按压不当易引起血肿,导管拔出后按压穿刺点20~30 min, 压力变化均匀,中途不要放松。⑥ 部分昏迷患者意识转清晰后,通常出现情绪起伏,不思饮食、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促进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治疗操作,积极进食保证机体正常营养供应,利于病情康复。针对性采取疏导、安慰、鼓励等方法,消除患者担心、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治疗信心、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导管感染、导管血栓、其他原因及非计划性拔管等发生率; 统计并比较2组导管脱落、导管堵塞、局部感染及血肿等置管并发症发生次数及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置管及维护情况比较

实验组导管感染、导管血栓、其他原因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置管及维护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置管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5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置管并发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血液灌流是借助体外循环通过特异性配体的吸附装置,达到去除血液毒素或药物的目的,是提高各类急性中毒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的有效途径。深静脉置管是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时建立的重要血管通路,本院急诊科均采用股静脉置管,但该置管方式易因患者下肢活动造成导管弯折、脱出,故于灌流中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意外拔管发生,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于降低置管时间与减轻治疗负担,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1]。

本研究中,实验组针对置管护理薄弱问题,首先建立置管护理研究小组,通过培训与严格考核,筛选出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及临床操作经验的护士负责血液灌流患者日常置管管路的护理工作。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深静脉置管方式,迅速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灌流。结果显示,实施置管管路护理后,导管感染、导管血栓、其他原因及非计划拔管等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本文总结置管管理护理体会认为,在穿刺置管、穿刺点及管路维护操作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注意操作前洗净手、穿戴无菌衣帽降低感染发生风险[12]。严格检查导管是否有血栓形成。调节合适的灌流速度,保证接头无松脱、漏液或漏气等情况。置管后做好接口消毒、清洁,妥善固定,采用黏性好、透气性佳的透明敷料,防止导管脱出及穿刺处局部感染发生。加强预防护理操作,避免置管并发症[13]。正确执行灌流操作流程及管路护理要点,降低导管感染、导管脱出、堵塞、穿刺点血肿等情况发生。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提高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遵医行为与配合度,降低非计划拔管及并发症的发生[14]。同时,有效的管路护理通过降低非计划拔管及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保障血液灌流效果,促进毒素的尽快排出,有利于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15],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灌流血栓导管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