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术后3个月支气管扩张大咯血动脉栓塞止血的护理

2019-02-15 16:28靳蓉晖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抗凝脊髓栓塞

靳蓉晖,伏 鑫,张 敏

(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呼吸科,长春 130033;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护理部,长春 130033)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可有效地实现狭窄、闭塞血管的再通,早期、持续、完全恢复心肌细胞血液供应,从而缓解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内科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但前者疗效不明显,后者创伤大,特别是对继发肺功能明显下降的患者来说,存在着较高的病死率风险[2]。近些年来,随着介入学的发展,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取得满意疗效。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58岁,因间断咳嗽、咳脓痰、咯血30年,加重1天于2017年4月13日入院。昨晚患者突然出现大咯血,每天咯鲜红色血液约50 mL,伴有少量黄、白痰,无发热,无咽痛,无头痛,头晕,无胸痛,无呼吸困难,无喘息,伴有鼻部间断流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糖尿病史20年,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3月。1)查体:体温36.5℃,脉搏92次 /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1/95 mmHg。现口服拜阿司匹林1片/d,波立维1片/d,施慧达1片/d,立普妥1片/d,美托洛尔23.75 mg/d。2)血常规:红细胞压积HCT0.385 L/L,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12.0%,单核细胞MONO8.3%。ABO血型O型,Rh血型Rh阳性。肝功+血糖+血脂:血糖6.30 mmol/L,总蛋白T61.93 g/L,D-二聚体定量、原检验结果未见异常。3)心脏彩超:EF值63%,主动脉硬化,左室收缩压功能正常,左室舒张功能减低。4)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5)动脉血气分析:PCO2:45 mmHg,PO2:69 mmHg,K+:3.1 mmol/L,Na+:140 mmol/L。结合病史及检查诊断“支气管扩张大咯血”。于14日行支气管扩张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调整抗凝治疗方案,暂停抗凝,应用抗血小板策略。

2 手术方法

2.1 栓塞材料 5F-Cobra型导管,明胶海绵或注入PVA-200,PVA-300颗粒。

2.2 操作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插入,选取右侧股动脉居多,也可以选左侧股动脉穿刺插入。在DSA透视下寻找支气管动脉开口,当导管顶端进入支气管动脉开口后注入造影剂,观察并确认支气管动脉显影和脊髓动脉显影后,在注射造影剂的同时拍片1或2张,通过阅片判断出血征象[3],确定出血的血管分支。经支气管造影显影情况,确定栓塞治疗的靶血管后使用明胶海绵或注入PVA-200,PVA-300颗粒栓塞病灶,整个过程需在X线影像监视下进行栓塞剂推注。造影栓塞术后再拍胸片1张,栓塞成功的标志是被栓塞的支气管动脉不再显影。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大咯血的处理 1)使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积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误吸引起窒息;2)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 L/min,3)建立静脉通路,至少在2条以上,遵医嘱给予抗炎、止血药物及其他辅助治疗,并注意病情观察;4)同时进行心电、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检测。

3.1.2 一般护理 1)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疏导,减轻病人的心理恐惧,做好心理护理;2)遵医嘱暂停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禁食过热的食物,注意观察有无其他部位出血;3)术前检查血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术前免疫,双侧腹股沟区备皮,碘过敏试验,介入治疗时由医生陪同;4)做好口腔护理,咯血后用淡盐水漱口,及时清除口腔内残留的血液;5)注意保暖并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压疮,保持病床整洁、干燥。

3.2 术后护理

3.2.1 病情观察 1)绝对卧床24 h,穿刺侧肢体平伸制动12 h,护士协助完成各种生活需要。术后24 h鼓励病人做轻微活动,72 h后可进行床边活动。2)穿刺部位应压迫止血,加压包扎,用1 kg沙袋或弹力绷带压迫穿刺点4~6 h,随时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有无皮下血肿形成,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嘱病人咳嗽时压迫穿刺部位。3)术后每30 min观察穿刺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肢端血运、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若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则意味着腹股沟处股动脉包扎过紧或血栓栓塞形成[4],应立即告知医生作进一步处理。4)嘱患者较小范围活动肢体,以避免股动脉处弯曲后出血或完全制动后出现下肢血栓[5]。

3.2.2 饮食护理 术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易少量多餐。嘱病人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清除,并观察尿量、尿液颜色及透明度,警惕肾功能不全的发生,保持大便通畅。

3.2.3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血压、呼吸、脉搏的变化,特别注意病人有无咯血情况,术后1~4 d咯有少量陈旧性血痰,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止血等对症治疗,暂停抗凝,应用抗血小板策略,5 d后咯血停止,恢复双抗治疗。

3.2.4 并发症的护理 出血后更改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使发生心肌再梗及支架血栓的概率增加[6]。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律、心率,询问有无胸闷、胸痛等症状,警惕心脏恶性事件的发生。脊髓损伤是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原因是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有交通,高浓度的对比剂或药物误入脊髓动脉,造成脊髓细胞损伤或脊髓血供被阻断,而致脊髓缺血[7]。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感觉障碍、剧烈背痛、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

4 讨论

PCI术后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降低心脏支架内血栓的形成,但同时增加了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风险。对于支气管扩张致大咯血,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效果好,止血时间短,复发率低[8-9]。PCI术后合并支气管扩张的病人应用双抗治疗时,应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制定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发现病情变化,加强术后护理,防止再次发生出血及血栓等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达到痊愈的目的。

猜你喜欢
抗凝脊髓栓塞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Mutually Beneficial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