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程视域下雷锋精神的生成与培育

2019-02-20 20:02
关键词:学雷锋雷锋培育

曾 薇

(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2019年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6周年。56年来,雷锋事迹不断被传扬,雷锋精神持续被讴歌和阐释。雷锋,一个只有22岁年华的普通共产党员,他的事迹为何几十年来被千千万万中国人民久久传颂、学习?雷锋精神,为何历久弥新,激励人们奋发前进,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从社会工程视角再次透视“雷锋精神何以生成?何以延续?”以社会工程思维进行雷锋精神培育的工程再造,即“雷锋精神何以展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雷锋精神的历史生成

“社会工程哲学就是从‘人’出发,把‘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现实性和历史性、主体性和客体性、目的性和规律性等统一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打开,把‘人’的关系、人的社会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灰箱’打开,创立社会工程哲学的基本范畴,然后进行逻辑推演和哲学论证,构建社会工程的思想体系。”[1]“雷锋”这一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2]。雷锋精神的人格化载体“雷锋”,不仅仅是雷锋个人,而是承载“雷锋精神”的群体,是“雷锋式先进人物”的缩影。我们从社会工程视角打开这一“矛盾体”和“灰箱”,探寻“雷锋”及雷锋精神的生成背景和历史条件。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是雷锋精神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创造出光辉灿烂、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塑造出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的个人修养,“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世界观、自然观等,是雷锋精神最深厚的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积淀与孕育出革命文化,其所彰显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是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精神的思想文化源流。正如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所指出的: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

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孕育雷锋精神的土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调整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的准则。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在我国革命和建设初期所焕发的重要的价值导向凝聚力量的作用,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形成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催生了雷锋“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3]“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3]35等语言,在雷锋日记中呈现。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马克思曾提出:“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4]。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也指引着雷锋这一共产党员中的代表,不断践行着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是雷锋精神的时代呼唤。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政治斗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三年国民经济恢复为国家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摸索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领导中国人民投入火热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空前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正像《雷锋日记》中所说:“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翻天覆地千变万化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百花盛开的时代,一个6亿人民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应当鼓足更大的革命干劲,激发更大的革命热情,站得高些,更高些;看得远些,更远些”[3]20。雷锋精神丰富和发展于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进取劲头、创造热情与顽强毅力的生动写照。

卓越的个人品格是雷锋精神形成的内在特质。雷锋出生在旧社会的贫苦农民家庭,不满七岁便成为孤儿。“我家里很穷,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血海深仇,我永远铭记在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伟大的共产党拯救了我,党像慈父般的哺育和教育着我。从记事那天起,党和毛主席便成了我心上的太阳;对阶级敌人更加憎恨。”[5]童年生活的磨砺锻造了雷锋坚韧的意志和爱憎分明的性格,强烈的阶级意识由此孕育。成长在新中国中的雷锋感受着党、国家和集体带给他的指引、指导、关爱和帮助。新旧社会的爱与恨、温暖与冷酷、希望与失望的强烈人生对比在雷锋身上播下种子,进而生长出雷锋善良、仁德、正直、奉献、乐于助人等承载中华传统美德的个人品格,为雷锋精神生成提供了人格化载体。

二、雷锋精神的时代魅力

几十年来,雷锋精神过时论、雷锋精神无用论从未消失。尤其在市场经济逐渐完善、成熟的过程中,其言论甚嚣尘上,蒙蔽人心。这些质疑归根到底是未能真正领悟雷锋精神的真谛,未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未能真切体会中国精神的力量。雷锋精神不过时恰恰解读或折射出中华文明延续继承、从未中断的密码,那就是坚持批判继承,并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永远展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勃勃的青春活力。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锋号角。习近平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雷锋精神全景展示出来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奋斗精神,不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等,恰似吹响了冲锋的号角,使人们看到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在建设伟大工程指引下,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不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雷锋精神的精髓是永不褪色的党建命题。雷锋精神的实质和精髓,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为基,呐喊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6]这样响亮的口号。路过建筑工地,他义务搬砖干得热火朝天;出差路上,他是“人民的勤务兵”,好事做了一火车;担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他成为“红领巾的知心朋友”;抗洪救灾,他与战友日夜奋战,倾囊捐助……雷锋不断在工作中、生活上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生动诠释着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马克思说过:“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7]。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8]。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没有自己私利的时代宣言,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展现的奋斗精神和赤子之心。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重要论断。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根同源、目标一致、价值契合。学雷锋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五十多年的丰富经验,已经形成以各地研究学会为阵地,以多角度学术研究为支撑,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以歌曲、电影、刊物、网站、典型人物、先进团队为表现形式的各类资源。这些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鲜活的现实载体,体现了榜样的感召和示范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

雷锋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到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在当今纷繁交错的国家关系中,这种世界文明和谐共生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倡导,这种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的诠释,宛如一股清流,涤荡着国际竞争摩擦的尘嚣,扬起互信共建的清朗之气。雷锋精神所体现的无私、互助、友爱、通过不断学习而进步等,恰是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雷锋精神所焕发的互相帮扶、荣辱与共的力量,是对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呼唤,是共建人类和谐美好家园的向往,是新时代国际社会独具魅力、勇于担当的中国力量、中国智慧。

雷锋精神是破除资本逻辑的精神法宝。资本逻辑是在资本运动和周转中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殖。以增殖为目的资本逻辑必然会带来资本的全球扩张,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资本逻辑带来财富的大量积累和社会的巨大变革,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说过:“资本主义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往一切社会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10]。但同时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国家区域群体间贫富差距的加大、自然资源的大肆掠夺和破坏等问题伴随着资本的贪婪而出现,导致了马克思所批判的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类本质相异化。要彻底消除资本逻辑弊端的一条进路是构建社会逻辑,它以平等、公正、解放为主导逻辑,并围绕人民逻辑展开[11]。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在历史进程中展现人民逻辑。雷锋精神恰是这一人民逻辑催生出的美丽花朵。它向我们展现和要求的义与利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无疑是消解资本逻辑弊病最宝贵的精神法宝。

三、雷锋精神培育的工程再造

社会工程指“以社会科学理论为前提,以社会技术为中介,改造社会世界、调整社会关系、协调社会运行的实践活动”[12]。钱学森在中国最早提出“社会工程”思想。他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一门新的系统工程,我们把它叫做社会系统工程或社会工程,它是改造社会、建设社会和管理社会的科学,它的一个目的,就是把社会科学和其他科学结合起来,这是一门实际的技术,采用这门技术,就可以设计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如同现在的工程师门设计一个产品、一项工程一样。”[13]

当下,雷锋精神的研、学、践都有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瓶颈需要突破。比如:学术研究队伍建设逐渐规范化,主题选取日益多元化,但学理分析有待深化;各地学雷锋实践基地逐渐丰富,实践活动日益多样化,但实践开展有待系统化、持久化;学雷锋宣传环境逐渐完善,宣传氛围日益加强,但传播方式有待专业化。为此,可以从社会工程视域提升雷锋精神研、学、践水平,对雷锋精神培育进行系统再造,把雷锋精神培育作为一项社会工程进行构建,用社会工程思维打造“雷锋精神培育工程”,实现雷锋精神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

顶层设计是雷锋精神培育的基础。“社会工程设计是社会工程主体对社会工程的程序、细节、趋向、目标及达到某种新境界的规划过程,包括社会改造的思维、计划、方案和具体活动安排等。”[14]雷锋精神培育工程设计要以每个时期的历史条件为基础,充分考虑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和对象新特点。要明确雷锋精神培育的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每次具体活动的短期目标,充分考量雷锋精神培育在规范个人行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充分考量雷锋精神培育在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中的作用。紧密围绕目标设计合理的实施方案和活动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对活动的发展趋向进行科学预判,并积极进行总结,充分考虑到科学性、技术性、人文性和复杂性,把握工程运行规律性。在活动结束后展开效果反馈和目标达成度检验,以便新规划的制定或原规划的调整。

科学理论是雷锋精神培育的前提。理论和理论思维是人类活动的先导。科学理论包括雷锋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雷锋精神的学理思考、雷锋精神践行的理论总结等内容。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雷锋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系统研究习近平对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雷锋精神的理论研究空间进一步拓展,如对雷锋精神的新时代内涵,雷锋精神的国外研究和践行实践,雷锋精神与中国精神、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的建设等的关系等研究需加强;对雷锋精神践行理论总结要具体化、有针对性,落实、落小、落细。从教育对象来看,可以对不同雷锋精神培育群体,如学生、党员、领导干部、各类企事业单位等进行专题研究;从地域来看,可以从各地不断涌现的学雷锋典型中总结地域文化特点及活动开展成功经验;从具体形式看,可以通过志愿者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岗位标兵评选、道德模范推荐等各种实践载体中深挖雷锋精神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社会工程师是雷锋精神培育的主体。当下雷锋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现状:学者在研讨雷锋精神的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学雷锋活动管理者在谋划雷锋精神培育的目的,学雷锋活动实施者在设计实践行动方案,学雷锋活动参与者在方案中具体开展活动。但往往这些主体不在一个话语体系中实施该工程,导致有的参与者只参与零散学雷锋活动,主动性创造性未充分发挥;有的实施者只考虑实践雷锋精神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雷锋精神培育工程的效果检验缺乏跟踪,没有进一步反馈、提升的环节;相当一部分参与者、实施者甚至管理者对雷锋精神内涵把握欠缺,缺乏理论思考,使各项活动践行停留在雷锋精神的浅表层面;部分学者限于雷锋精神的理论探讨,对火热的实践活动缺乏切身了解。“我们搞社会工程……要我们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携起手来,共同发展和从事这项工作,共同为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要造就一大批系统工程师、系统设计师、社会工程师、社会设计师。”[15]要打造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道德情操高尚、雷锋精神情怀浓的有责任感、有担当的雷锋精神培育社会工程师,发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功效,形成雷锋精神培育的强大主体引导力、推动力、执行力。

全媒融合是雷锋精神培育的技术支撑。社会技术是社会工程实施的可操作化中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作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正在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习近平在接见某工兵团“雷锋连”指导员时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16]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趋势下,雷锋精神培育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创新雷锋精神传播的途径和方式。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旗帜鲜明地与污蔑雷锋精神、诋毁雷锋形象的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创新学雷锋活动传播的渠道,强化技术创新的引领驱动,实现“报网端微屏”的有效融通,提高大众对学雷锋活动的认可度和参与度,营造“人人可学、处处可为”的社会氛围。要推进信息生产供给侧结构改革,突破已有的图文、故事、日记、电影、纪念物等信息载体,以人工智能技术、云技术等新兴技术手段为支持,打造学雷锋活动品牌,建设好雷锋精神培育的网络阵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创新雷锋精神诠释手段。在学雷锋活动实施过程中积极进行策采编发,实现全程媒体;采取音视频、AR、H5等新鲜形式立体展示雷锋精神内涵和践行互动,实现全息媒体;开通在线问答、论坛、留言板等互动窗口,实现全员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分析受众群体关心的内容,及时传播和反馈,实现全效媒体。

常态化管理是雷锋精神培育的有效支撑。制度管理是培育雷锋精神常态化的重要保障。科学的制度建设是破解学雷锋活动形式化、表面化、暂时性的有效手段。要注重雷锋精神培育的组织管理,强化领导干部带头作用;要注重结合业务工作和实际生活进行建设,对管理制度、实践机制、学习机制、反馈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制定专门的制度予以规范化;要注重多方位选树典型,多渠道礼遇模范,以典型带动群众,让“雷锋”有荣誉、受尊重,在全社会营造“心存善心、常做好事、争当好人、可得好报、永扬好德”的浓厚氛围。

就像希望工程、知识创新工程一样,雷锋精神培育工程是以社会条件为背景,时代要求为目标,以信仰追求为价值取向,改造客观世界、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控制社会运行、有效进行社会管理的实践活动。雷锋精神培育工程要进行科学性、有效性顶层设计,以科学理论为前提,以全媒融合为技术支撑,以打造社会工程师为队伍建设目标,以常态化制度管理做有效支撑。雷锋精神培育工程是个常做常新、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

猜你喜欢
学雷锋雷锋培育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写给雷锋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学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