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CT影像诊断分析

2019-02-20 22:18耿荣蓉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肺大泡疾病诊断肺气肿

耿荣蓉

(盐城市射阳县合德镇卫生院,江苏 盐城 224300)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医学检查技术也在快速发展。CT检测分辨率得到持续提升,也有检查快速、便捷等优势,完全克服了传统X线片检测时影像重叠问题,同时也有定量分析的优势。慢性支气管炎为中老年患者多发性疾病,患者发病率可达15%之上,也为老年患者多发和常见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诊断或治疗不及时则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现阶段诊断主要依据医生对病症观察,但对患者疾病合理性并未进行有效评估。有分析认为CT可有效进行疾病检测[1]。现选取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各种检测方式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6例,女性9例,年龄61岁-83岁,平均年龄(72.16±2.16)岁,患者病程均2年-21年,平均病程(8.26±2.16)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喘和咳嗽以及咳痰,在干燥季节病情于加重,需为患者进行祛痰、抗炎和平喘治疗。CT检查2次-3次,所有患者均依照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进行干预。

1.2 方法 在本次干预时主要采用本院联影16排CT仪器,检测时电压设置为120 kV,扫描层厚以及间隔层厚则为6 mm,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检测。

2 结果

CT检测时显示支气管壁有显著增厚,同时出现轨道征,管腔内出现不同程度狭窄或扩张,患者肺部纹理较为扭曲。肺气肿检测显示患者肺组织密度较低且并不均匀,小血管较为稀疏,且均为细小血管,多发于胸膜之下区域,患者肺大泡影响显示,患者气管都呈刀鞘状。间质纤维化时可见多种弥漫网状阴影。肺动脉高压多发于肺门近端,同时患者肺动脉扩张,但外周小动脉有显著减少,多表现为残根。可通过深入检测有效显示出肺间质以及肺实质内各种细微性变化。

在10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CT诊断中,所有患者均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异常,同时肺气肿以及肺大疱患者30例,磨玻璃、浸润性改变患者18例。有线状影患者20例,蜂窝状影19例、支气管扩张例结节影18例。患者各种表现均为复合性存在,同时患者多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异常,其中结节影以及肺气肿和浸润性改变最多,其次支气管束异常以及线状影像也较为常见。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为支气管黏膜和周围组织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数伴有长期大量吸烟史。主要指反复发作支气管黏液过度分析所引发的慢性咳嗽以及咯痰。其中临床以及流行病学分析中多数认为每年连续3个月或2年以上出现各种症状的疾病。此种疾病主要为支气管黏液腺提升以及支气管黏膜变厚,多数在气管以及大支气管才可见到杯状细胞,且数量较多[2]。同时气道也会出现不规则狭窄以及黏液分泌过度,并出现支气管壁炎症以及纤维化和水肿,以上各种因素均可引发气道阻塞。

CT检测主要为利用X线束,对人体特殊部位在一定厚度层面予以扫描,同时将得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最终转变为数字输入至计算机内予以处理。此种方式有分辨率高和快速的特点,可有效克服传统X线平面影像重叠问题,十分适合胸部疾病诊断。在本研究中,多数患者出现肺管壁增厚,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轨道征[3]。肺气肿则表现为胸廓前后径增大。但小叶中心肺气肿和肺上叶后部则有多发低密度区,轻者多表现为毫米大小。全小叶肺气肿则多以低密度较多,同时会伴随支气管变细的问题。肺大泡在肺尖部和膈处均较为常见,多表现为光滑管壁组织,可通过CT观察患者肺大泡位置、形态和大小[4,5]。对检测的CT进行深入分析时发现,当肺气肿CT表现为无壁或者为壁较薄的肺组织透亮区时,肺腔和正常组织并未进行连接,可有效判断为中度或者小叶中央肺气肿。肺气肿患者以及支气管血管束存在异常时,支气管周围浸润则会出现变化,此时可诊断为老年慢性支气管感染。

综合分析可知,由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为炎症性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在治疗中需尽早发现,同时在治疗中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CT诊断时有重要地位,在临床疾病诊断时需充分利用CT优势,便于在诊断时进行病情分析。

猜你喜欢
肺大泡疾病诊断肺气肿
不可逆转的肺大泡该如何治疗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肺大泡不是“肺大炮” 不会一点就炸
肺大泡并发血气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要点
消化内镜在胃肠道疾病诊断和随访中的作用
中国医保支付改革的探索与反思:以按疾病诊断组(DRGs)支付为案例
CD10表达在滋养叶细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诊治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