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类百日咳综合征疗效分析

2019-03-01 05:06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百日咳痉挛性病原学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类百日咳综合征是一组由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等病原引起的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或不伴咳后“鸡鸣”样回声为特征的临床症侯群。其临床表现与百日咳相似,病情进展迅速,常合并呼吸暂停、肺炎等,当合并心血管障碍时,病死率较高[1]。由于其感染病原菌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病程常迁延数月。由于小于3个月的小婴儿缺乏保护性抗体,病情进展尤为迅速,故早期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了重症类百日咳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小婴儿科就诊的1~3月龄重症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218例。类百日咳综合征诊断标准:出现百日咳样症状,但百日咳病原学检查为阴性。排除标准:①临床疑似百日咳,实验室百日咳博德特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阳性或单份血清百日咳毒素抗体(PT-IgG)>1 000ng/L(参照试剂盒提供标准);②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或畸形引起的咳嗽;③各种原因导致气道受压引起的咳嗽;④有过敏性疾病史或家族史,由于过敏性因素所致的呼吸道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如过敏性咳嗽;⑤有鼻后滴漏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⑥巨细胞病毒肺炎、肺结核等。重症类百日咳综合征诊断标准: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出现反复呼吸暂停、低氧血症、百日咳脑病、心血管功能障碍之一者[2]。所有研究对象的监护人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临床资料采集

详细记录所有入组患儿的出生史、免疫接种史、咳嗽持续时间、并发症等情况。

1.2.2标本采集及病原学检测

所有入组患儿于入院后取鼻咽部分泌物并采集血样。对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百日咳博德特菌核酸PCR检测,对外周血清行PT-IgG检测及病原学、TORCH检测。多重PCR检测包括筛选PCR及确证试验PCR,筛选及确证PCR检测均阳性判断为PCR检测阳性。患儿的血清标本集中冷冻运送至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百日咳PT-IgG检测。参照试剂盒提供标准,PT-IgG>1 000ng/L诊断为百日咳博德特菌现症感染感染。所有入组患儿均行胸部X线片、肺CT、血常规、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

1.2.3治疗方法

对218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9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抗感染+解痉+加强呼吸道管理。①抗感染:对有明确病原体感染患儿根据实验室结果进行治疗;②解痉:加用硫酸镁静脉解痉治疗,短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并可给予适量特布他林雾化液加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③加强呼吸道管理:采取吸痰、拍背及呼吸道清理措施,减轻分泌物对患儿呼吸道产生的刺激作用。

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治疗,丙种球蛋白剂量为1~2g/kg,分3天静脉滴注治疗。

1.2.4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包括痉挛性咳嗽持续时间、白细胞升高时间、症状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一般情况

对照组109例,男60例(55.05%),女49例(44.95%);年龄30天~3个月,平均(2.0±0.5)个月;体重5.0~7.1kg,平均(6.2±0.7)kg。

观察组109例,男62例(56.88%),女47例(43.12%);年龄30天~3个月,平均(2.1±0.4)个月;体重4.8~7.3kg,平均(6.0±0.6)kg。

两组患儿在性别(χ2=0.074)、年龄(t=1.850)、体重(t=3.340)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2.2两组患儿病原学检测情况

在218例患儿中,病原学检测阳性者共133例,阳性检出率为61.01%,其中腺病毒26例(11.93%),流感病毒11例(5.05%),副流感病毒8例(3.67%),呼吸道合胞病毒5例(2.29%),柯萨奇病毒5例(2.29%);流感嗜血杆菌10例(4.59%)、大肠埃希菌9例(4.13%)、肺炎链球菌9例(4.13%)、肺炎克雷伯杆菌5例(2.29%)、卡他莫拉菌12例(5.50%)、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30例(13.76%);可见类百日咳综合征的病原体多为病毒及各种细菌,而将近39%病原不明。

2.3两组患儿临床特点

两组患儿无特殊出生史,均未接种百日咳疫苗,均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面色涨红、颜面青紫、口唇发绀、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少数患儿有屏气发作,均无惊厥发作。观察组患儿中未发现并发症;对照组出现呼吸衰竭1例,继发肺动脉高压2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02%(24/10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确切概率法,P=1.437×10-8<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2.4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儿痉挛性咳嗽持续时间、白细胞升高时间、症状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improvements of symptoms and signs between two groups

3讨论

3.1类百日咳综合征的危害

类百日咳综合征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疾病之一,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婴幼儿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与百日咳类似,其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痉挛性咳嗽、吸气性凹陷等,重症者可引发呼吸衰竭及多系统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3-4]。该病在小于6个月的低龄婴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咳嗽后屏气、阵发性发绀、窒息伴心动过缓为主要表现,其原因与小婴儿咳嗽乏力、呼吸道相对狭窄、呼吸中枢调节功能差、心血管调节功能差等特殊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相关[4]。

3.2小婴儿类百日咳综合征病原学特点

近年研究证实,类百日咳综合征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通常情况下,患儿入院治疗时病情均在1周以上[5];其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以春夏为多,病原学复杂,合并症复杂,治疗难度增大,抗生素联合应用增多,平均住院日增加[6-7];且发病年龄在6个月以下婴儿占多数,年龄与疾病严重程度呈反比趋势[5-6,8]。类百日咳综合征常规治疗以呼吸支持、抗感染、支气管解痉、营养支持等为主,但是患儿症状缓解较慢,长时间的痉咳,导致排痰不畅,加重了呼吸困难、易引发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等相关并发症,使治疗难度加大,预后不佳。本研究显示<3月龄重症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多为病毒、细菌感染,而有将近39%的患儿病原不明,使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感染病原复杂,治疗难度增大。

3.3丙种球蛋白对小婴儿重症类百日咳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丙种球蛋白源于人体血浆,是人体淋巴系统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为免疫系统重要的效应分子。注射丙种球蛋白是一种被动免疫疗法,是把免疫球蛋白内含有的抗体输给受者,使之从低或无免疫状态很快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由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起到直接中和毒素与杀死细菌和病毒作用[9]。婴儿早期合成IgG能力相对较低,故在出生后3个月内,机体内IgG水平逐渐降低,生后3个月血清IgG降至最低点,至10~12个月时体内IgG均为自身产生,8~10岁时达成人水平[10]。因此,小婴儿较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继发类百日咳综合征。

本研究在对类百日咳综合征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患儿痉挛性咳嗽持续时间、白细胞升高时间、症状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增加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加快了症状改善速度,临床疗效较对照组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未见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提示丙种球蛋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预后更佳,且丙种球蛋白并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其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类百日咳综合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儿痉挛性咳嗽持续时间、肺部体征及临床症状,有助于快速缓解患儿病情,进一步改善了预后。

[专业责任编辑:孙 新]

猜你喜欢
百日咳痉挛性病原学
类百日咳综合征与百日咳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肺功能比较分析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无药无创纯手法调整痉挛性斜颈验案一则
ICU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小心百日咳
百日咳再现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