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手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2019-03-05 05:16林庆刚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胸腔镜食管癌食管

林庆刚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较高,我国每年因食管癌死亡的人数高达15万[1]。目前,临床治疗食管癌的手段包括放疗、化疗及外科手术,其中外科手术是通过对局部肿瘤的病灶组织进行排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因食管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操作程序复杂,波及器官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3]。因此,为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手术在消化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我院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5例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胃镜病理、上消化道造影登记检查确诊,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55~71岁,平均年龄(62.5±5.9)岁;胸上段3例,胸中段33例,胸下段4例。对照组35例,男29例,女6例;年龄57~75岁,平均年龄(63.9±6.9)岁;胸上段4例,胸中段29例,胸下段2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年龄≥55岁;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伴有心肝肾功能不全者;远处病灶转移者;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术治疗,患者麻醉后取左侧卧位,于第6肋间做15 cm长切口,开始实施开胸手术,切开组织,查看肿瘤和周围组织关系,观察淋巴结转移状况,游离胸段食管,清扫纵隔淋巴结,后进入腹腔,游离胃,清扫淋巴结,于距离贲门3 cm部位断胃,对胃断端进行缝合,最后在颈部胸骨上两横指位置做长5 cm弧形切口,实施吻合手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注意止血,再次检查腹腔,缝合,抗生素常规预防感染。

1.4.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取左侧卧位,于腋中线第7肋间做观察孔(直径2 cm),置入胸腔镜缓慢,于肩胛下角线的第9肋间处作切口,暴露食管,于第4、6肋间处做长为0.5 cm的两个操作孔,将手术所需器械由此置入,分离下肺韧带,下段食管游离,查找裂孔处,切断食管,并做切口缝合。卵圆钳提起食管近端,切割胸段食管,结扎近胸廓处做食管残端,依次切除肿瘤、胸段食管、清扫淋巴结。帮助患者改换平卧位,于上腹的正中处做切口,对胃进行适当游离,清扫胃周淋巴结,制作管状胃,游离颈段食管,清扫周围淋巴结,将管状胃从食管床提升到颈部,行胃食管吻合术,抗生素常规预防感染。

1.5 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总引流量)、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等指标,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接受肺功能仪检测,准确记录检测数据。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0个月,统计复发转移、总生存率。

1.6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经SPSS 20.0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总引流量少,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情况比较 术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观察组FVC、MVV、FEV1各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引流管置管时间/d 住院时间/d 总引流量/mL对照组 35 278.6±31.6 339.5±112.5 5.1±0.8 15.2±3.9 712.5±65.3观察组 40 395.3±33.8 249.2±89.7 4.9±0.5 7.9±2.2 539.6±55.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情况比较(±s)

注:与术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FVC/L MVV/% FEV1/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对照组 35 2.5±0.3 1.8±0.3* 71.9±5.8 49.5±3.9* 2.7±0.2 1.2±0.3*观察组 40 2.6±0.5 2.5±0.5* 72.6±6.1 65.3±5.5* 2.7±0.5 1.9±0.5*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表3)。

2.4 术后随访结果比较 随访期间,对照组复发或转移6例,死亡1例,总生存率为97.1%,观察组复发或转移3例,死亡2例,总生存率为95.0%,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食管癌患者临床上多伴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具有发生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4]。食管癌治疗多以根治性切除术为主,包括淋巴结清扫、食管肿瘤切除以及消化道重建等。但经实践发现,根治性切除术手术创伤大,如开放性手术作为临床既往食管癌治疗中常用术式,多通过颈、胸、腹切口进行治疗,患者术后疼痛明显,且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的脏器功能,疼痛还会加剧患者咳嗽、咳痰难度,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差,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5-8]。

随着临床上微创外科治疗技术日益发展,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手术在食管癌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也促使了食管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胸腔镜微创术式解剖结构层次清晰、创伤小、疼痛轻、术中出血少、恢复快,更有利于预后[9-12]。腔镜下操作视野清晰,有助于提高手术精细度,利于精确、彻底止血,且微创术式不需要将肋骨、肌肉离断,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机体正常功能,保障肺部、胸廓的完整性,对肺组织的牵拉较少,降低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需要注意的是,胸腔镜对手术操作的要求较高,操作步骤多、繁琐、难度大,操作衔接不畅可能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这也给手术操作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15]。

本次研究提示,术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FVC、MVV、FEV1各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过程中,降低了对肺组织的牵拉,减轻了呼吸肌损伤,因此,对肺功能影响较少,更有利于保护肺功能。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胸腔镜微创手术安全性较高。食管癌术后感染为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同时也是围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胸腔镜手术实施过程对腹式呼吸影响轻微,单肺通气减轻了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更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肺功能,更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胸腔镜食管癌食管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巴雷特食管该怎样治疗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