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者型编辑”队伍,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2019-03-20 23:21张辉洁唐秋姗冉明会王维朗
传播与版权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者型科研人员科技期刊

张辉洁,唐秋姗,罗 萍,冉明会,王维朗

(1.重庆医科大学期刊社,重庆 400016;2.重庆大学期刊社,重庆 400044)

科技期刊是传播学术思想、学术动态的媒介,是展示科研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维护国家科技信息安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提高科研人员在国际同行中的学术影响力、提升科技文化国际交流话语权等至关重要。当前,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要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创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才是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培养既具备较强的学科专业能力又有较高编辑业务素养的“学者型编辑”成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分析目前科技期刊编辑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提出帮助编辑提高学术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鼓励科研人员转型为科技期刊编辑,推动“学者型编辑”队伍建设,共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一、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学者型编辑”队伍的必要性

(一)我国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战略目标的提出

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是每个学术期刊的要务,加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是提高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的科研投入和科技论文数量持续增加,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缺少本土主办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导致大量高质量论文外流。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时代机遇。科技期刊不仅要引领科技发展,更是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平台。

(二)编辑队伍的学术水平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影响

对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多基于期刊文章的转载量、引用率等。科技期刊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多为各高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他们重点关注近期报道的科技成果和科技发展前沿,指导未来科学研究。Science、Nature、Cell等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长期为人们所推崇,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刊载的文章反映了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读者对期刊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该期刊学术水平的认可度[1]。因此,学术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2],培养跨学科学习能力,才能挖掘前沿话题,选择作者及其文章,利用媒体传播的创新服务系统[3-4],获取读者和作者的关注。这也反映了科技期刊培养“学者型编辑”的必要性。

(三)建设“学者型编辑”队伍的必要性

为推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需要更新科技期刊管理、出版及经营模式,提高办刊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亟待培育更多优秀的期刊从业人员。科技期刊主要体现学术性,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这使得科技期刊编辑职责区别于其他大众传媒类期刊编辑,故而科技期刊编辑面临更高的学术要求和更多的挑战。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于是“编辑学者化”还是“学者编辑化”的讨论莫衷一是,从片面强调一方的重要性[5-9],逐渐趋于“编辑学者化”的观点[10-15]。而笔者认为,在科技发展的新时代,应当对“编辑”和“学者”职责进行细化,发挥专职编辑与专业学者优势,使“编辑学者化”和“学者编辑化”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这也体现了科技发展对编辑学研究的深刻影响。

(四)“学者型编辑”的基本内涵

“学者型编辑”强调既具备较强的学科专业能力又有较高编辑业务素养,既是学科专家,也是编辑出版专家。“学者型编辑”队伍组成应该是多元化的,包括具有较强科研背景专职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兼职从事编辑工作的科研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学术编辑、致力于研究媒体融合手段的技术编辑等。而本文重点强调担任科技期刊学术编辑职务的“学者型编辑”队伍建设。这有利于提高学术编辑整体素质,促进科技期刊的发展,树立文化自信,推动科技进步,构建合理的“学者型编辑”队伍体系是期刊发展的动力。

二、建设“学者型编辑”的途径

科技期刊相较于其他期刊,更强调学术性、创新性和规范性。学术水平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基础,是衡量科技期刊质量的关键,更是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期刊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起到了推广科研成果、引领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既要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还要满足不同领域科技人员对期刊的需求。那么如何建设一支能够引领未来科技期刊发展的编辑队伍?

(一)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学科专业素养

1.科技期刊编辑的发展机遇及挑战。坚持学术理想的编辑是“学者型编辑”的重要组成。编辑工作分工不同,有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学术编辑等,且各类编辑个性、理想、职业规划等亦不同。在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编辑综合实力提出了新的要求[16-17],如高效的学习能力,积累跨学科知识及提高相关技能,甚至要求“学者型编辑”努力向“复合型编辑”转变。因此,我们应当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而不是“一视同仁”模式化的发展。

2.现阶段科技期刊编辑从事科学研究的困境。科技期刊学术编辑多为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尽管科研实力强弱不一,但学术编辑始终是“学者型编辑”的重要组成,是科研人员的一部分[18-19]。我们应该鼓励他们继续从事科学研究,保持科研的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地更新科学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在编辑工作中不断挖掘新的学术资源,引领学术发展。然而,通过走访各期刊编辑部及同行交流,多数编辑部鼓励编辑人员继续从事科学研究,鼓励编辑攻读博士学位等。但编辑真正从事或者参与科研的情况并不乐观,其参与意愿也不尽相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1)过分强调“全职编辑”的概念,而忽略学术编辑发展需求,导致部分科研人员转型编辑之后职业认同感下降。(2)编辑事务繁杂,岗位分工不明确,学术编辑从事过多文字编辑工作。(3)编辑职称评定序列和标准改变,前期科研成果可能无用武之地,导致编辑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激情降低。(4)出版行业研究课题种类、途径及资助力度,远少于自然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类研究课题,且编辑申报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类研究课题途径有限。因而,造成学术编辑自身从事科研的动力不足。

3.科技期刊编辑从事科学研究的途径。学术编辑,特别是科研转型的“学者型编辑”,通常是拥有高学历及较强科研实力,且有学术理想的青年。出于对我国科技期刊办刊的浓厚兴趣,进而投身编辑事业。然而,由于上文提到的诸多原因,使得个人学术能力无法体现及提升,心理落差较大,工作激情骤降。为了帮助学术编辑走出困境,我们建议:

其一,跟踪学术发展前沿,积极参与或承担科研项目。不局限于编辑学范围的某一学科领域或者针对编辑工作中所分管学科,勇于承担专业学科有关的科研项目,发表独到学术见解,撰写学术论文或者出版专著,扩大参与科研活动的范围。充分利用前期积累的大量科研基础,跟踪国际会议,在与不同领域专家交流过程中,发现交叉学科的研究亮点。因此,他们在策划专辑的同时,可与相关专家合作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上海大学期刊社、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西期刊社、《武汉大学学报》编辑部等,鼓励编辑人员读博深造、申报课题,硕果累累。《热带作物学报》编辑部不仅鼓励学术编辑主持出版专业多项课题,发表情报学、编辑出版学等论文[20-22],也支持他们主持专业领域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部“948”项目、科技部项目等多项课题。而作为英文科技期刊的学术编辑,既具有从事多年科研工作的基础,又有继续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更应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学术交流,积极主动地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高校研究所专项课题,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等,以科研、发展的思维来办刊,促进跨界融合发展。

其二,提供文献或行业信息源。实践表明,学术编辑参与科学研究的学科优势明显。最常见的突破口是信息检索、课题评价和统计分析。他们可为科研人员提供较为完善的文献支持,协助科研人员确定并完善课题方案,参与课题申报[13,22-23]。在课题实施阶段,编辑依靠较强的统计分析技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准确可靠的统计分析。同时,深厚的写作功底更有利于科技论文的快速写作。编辑经验使得科技论文编排、投稿、发表更加高效。

其三,保持思想开放,重构编辑工作内容。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岗位分工。学术编辑更加专注于策划专题、组稿、约稿、审稿、参与学术交流[24]及研究、挖掘优秀作者群、专家群[25]等,鼓励其尝试新的编辑工作项目,如封面的科学可视化表达,帮助其提升个人跨学科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充分尊重“学者型编辑”的学术抱负,适当鼓励编辑申报科研项目,参与或者主持开展科研工作。不仅为编辑职称评定积累成果,也更易获得学术出版界认可,增强职业认可度,树立更加明确的职业规划路径[15]。只有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培养编研结合且富有工作激情的“学者型编辑”队伍,促进编辑成长,才可能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促进科技期刊的长远发展。

(二)吸引科研人员到“学者型编辑”队伍,提高编辑素养

1.高水平科研人员具备“学者型编辑”的天然优势。科研人员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对某一学科领域形成了系统的认识,能够抓住研究重点和热点难点问题,具有较强的学术洞察力和判断力,更易从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中发现学术新动向。因此,他们在从事学术编辑工作时,可担任编辑、审稿人、客座编辑、封面设计者等多重角色。作为编辑,针对不同的热点话题,制定更加严谨、独具特色的栏目、专辑等;在组稿和约稿方案执行期间,能够和专家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挖掘亮点,积累专家资源,收集读者和作者需求;根据学术动态,积极调整思路,给予作者撰稿建议等。而这些工作恰好是文字编辑所无法完成的。而在后期稿件处理上,“学者型编辑”的优势在于选择可读性更强,学术导向更明确的稿件,并作为审稿人以缩短审稿周期,提升稿件的时效性。在对外宣传方面,“学者型编辑”可通过参与国际会议、走访实验室等方式,大力宣传杂志,提升科技期刊外在知名度。Cell Research编辑团队为国内其他英文科技期刊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表率[26]。此外,科技期刊封面是科研成果展示的第一阵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期刊的学术水平。以英文期刊Genes & Diseases封面设计为例,本刊学术编辑通过充分理解封面文章核心内容,主导封面设计,融合学术性和艺术性,实现科学可视化,提高了期刊的辨识度和观赏性。这也是“学者型编辑”创新办刊,编辑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途径之一。

2.因地制宜,营造良好的专家办刊氛围。随着科技期刊的发展,各编辑部不断优化编辑队伍组成,充分考虑成员所学学科、特长、学历,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努力营造良好的专家办刊氛围。以英文期刊和学术公众号(如生物探索、iNature等)为代表的科学编辑招聘时,便已明确要求应聘者获得某专业领域博士学位,甚至要求具备博士后研究经历,发表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等。纵观国内外科技期刊的编辑队伍,以Cell、Science、Nature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科技期刊及少数学会期刊(如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编辑队伍中具有科研背景的人员占主导地位,全职处理稿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期刊的学术质量[26-27]。以中国科学院主办期刊,如Cell Research、Protein & Cell,以及高校主办期刊为代表的国内主流英文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充分挖掘本系统培养的科研人才,构建了以博士、科研人员为主体的“学者型编辑”队伍[15,18],其办刊的能力和期刊学术水平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另外,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主办的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为代表的英文期刊,主要依靠具备科研实力的医生兼职从事编辑工作。办刊两年来,该杂志的学术水平得到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的高度认可。由此可见,掌握编辑技能、具备较高编校素养的人员固然是编辑队伍的重要组成,但具有高学历的科研人员、医生等,都可能是“学者型编辑”的重要来源,因地制宜的吸纳人才,良好的专家办刊氛围,可助力提升科技期刊学术水平。

三、结束语

“学者型编辑”建设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科技期刊发展的新时代,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学者型编辑”队伍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从编辑个人、编辑部或刊社、行业学会和国家层面多方面有机结合。随着期刊国际化的逐渐深入,我国对科技期刊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正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单位应该广纳人才,促进科研人员和已有编辑人员学术意识和职业身份的转变,鼓励学术追求,细化工作内容,引导编研结合的个性化发展,不断优化编辑队伍,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猜你喜欢
学者型科研人员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学者型独董与内部控制质量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科技期刊的分类
学者型钧艺传承人
——记陶瓷艺术大师张义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