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9-04-07 15:54苟三铭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活动历史

◎苟三铭

引言: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要完成三项任务——基础知识、精神理念和能力素养,这个教学目标与课改前单纯的知识性教学相比,更多地强调了学生学科素养建设。这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就使得原先封闭式教学方法有些“力不从心”,因而需要更适应于学生个性发展、独立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高中历史教学的开放绝不仅仅是上面所提到的理念、目标和资源的开放,教学是个系统的工程,那么开放也应该是与教学相应的成为一个系统。开放,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比如课前准备预习、教学成果的评价、知识的巩固与归纳等等环节,都应具有开放性特征。

一、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历史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围绕教学大纲展开,忠于教材,但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教材中总结性和概括性的描述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各种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而是要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教师可以从课外引入丰富的相关资料,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详解,使历史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的魅力,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例如,在教学“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课时,我在课件中向学生展示了许多杰出的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图像资料,比如丝绸、瓷器、青铜器等,并对它们精湛的工艺和历史价值做了更加详细的介绍,围绕知识点进行了一定的拓展,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也让学生尽可能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积累了更多的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历史学科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它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历史课堂教学有必要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一定的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尤其是语文、政治和地理,才能使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例如,在教学“儒家思想的形成”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加了解当时的儒家思想,我在课堂上展示了《论语》和《孟子》中的句子,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通过对这些句子的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开放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策略

(1)教学理念的开放。教师教学理念是否具有开放性,是实现开放性教学的基础——没有教师对开放教学的深度理解和认同,开放教学也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和口号层面上,最多也只能是形式上的开放,而不能真正实践“开放”所追求的教学价值。比如,开放性教学强调给学生更多自主空间,使他们依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来主动学习,但教师因为对“开放”的理解只是浅层认知,在教学中就会体现出形式大于内容的“假开放”——比如讨论,本意是通过讨论使学生发展个性思维、拓展知识,但教师在讨论前和讨论过程中对讨论的方向、内容进行了规定和约束,甚至连结论都已经进行了定性,那这样的讨论就只能是一种开放表象,没有实际意义。因而,教师必须切实从理念上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围绕他们的发展组织教学活动,切实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个性化理解和个性化需求,让自己从教学的主导者转身为服务者。

(2)教学目标的开放。历史的教学分基础知识、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三个目标,除了基础知识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外,另两个教育目标是具有主观性和发展性的。为了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教师应在目标上允许学生突破教材或教师局限,从历史资料中依照个人发展需求来开展学习活动。

比如教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对于思想情感的教育引领,在“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这一课中是引领学生树立起对我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来发展爱国情感,还是引领学生以批判的思想去评价这些“落后”的政治制度?从历史的开放性来说,这两种(甚至更多,比如对这些历史阶段创建者的敬仰之情等)思想情感上的理解都是没有问题的,那么,教师就没有必要“规定”学生必须按着某一方向去发展自己对历史的思想认同,允许学生自己从历史的真实中发展独立情感。再如在能力素养方面,学生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政治从哪个视角去评价,是从批判的角度去评价还是从历史进步的角度去评价,教师都应该对他们予以鼓励,让他们大胆按自己的思路去探究——教师要做的是适当地引导并将学生的思想或能力发展控制在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历史观这一范围内即可。

(3)教学资源的开放。从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建设的目标上看,历史课本上的知识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引领学生从教材出发拓展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教学工具已经相当普及的条件下,历史学习资源的获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大多情况下,学生已经没有必要一定去图书馆这些场所查阅纸质资源了——网络平台、电子文本都是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的学习资源。

比如“发达的古代农业”这一课中,教材中涉及了许多当今已经不再使用的词汇和概念,或者有些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不到的知识内容,如果仅仅按照教材中内容来学习,学生只能是机械记忆,对理解知识、消化历史是缺少支撑的。如西周时期的农作物“粟、稻、黍、稷、麦、桑、麻”,学生对稻、麦、桑麻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什么是“粟、黍、稷”?只有经过拓展学生才能明白:原来稷和粟都是指小米,黍是现在的黄米,古代“稷”被称为百谷之长——这也就是用“社稷”来指代国家的由来——学生们又会产生疑问,“稷和粟既然是一种东西,那教材中将它们并列出来,是不是错误呢?”——如果再带着这个疑问去寻求答案,学生们又会知道:原来“稷”还有另一种解释,高粱。

2.方法 在开放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只使用板书和教材,单一的教学手段容易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带来多种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开展了一次分组讨论会。首先,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然后,我提出问题“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且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出来,分享讨论的结果。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在讨论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在分享环节中,学生给出了许多答案,比如“清政府与外国势力的勾结压迫”“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等。我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了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开放性的教学评价

实行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必然要实现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教师不能以分数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不能以课本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参考,而是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同时注重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采取包容性的评价方式,从多个角度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为了促进教学评价的开放性,教师要改变自身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让学生对自身有更加全面和清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可以先随机抽取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反思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点进行肯定和赞赏,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提示和指导,从而使学生多方面听取意见,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此外,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比如我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效果时,先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这次教学活动的看法。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表示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以后能多举行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活动,有些学生客观地指出了这次课堂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小组讨论的时间较短,小组之间综合能力有差距等。我听取了学生的意见,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促使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结束语:总之,基于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开放性教学是当前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在开展开放性教学时,既需要教师彻底放下思想包袱,营造出高效、全面、系统的开放环境,又需要注意对开放的内容、方向、程度等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的开放性教学,才是真正有价值和有效的。

猜你喜欢
开放性教学活动历史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