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2019-04-07 15:54张永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教师应课堂教学课程

◎张永芳

小学道德和社会课程是一门基础教育课,是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会生活、道德教育为核心,以促进社会发展综合课程,学生在小学教学系统处于核心地位,是主要的德育教育渠道,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文明的行为,为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德育和社会教学都在积极进行改革,新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制定,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品德和社会教学实践,总结归纳出影响其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因素,并提出一些对策,在此与大家探讨。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的

(1)道德与社会的教学目的,应根据课程规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制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和完全掌握和实施目的,根据详细的内容和学生的实践中,老师应该特别注意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避免把道德和社会的课堂教学变成简单的知识。

(2)符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课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践,在肯定目的的同时,要将课程规范的规则和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实践紧密结合,使教学目的更有针对性。教学目的的表达应以学生为中心,分层次进行。其基本目的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控制和实现,同时,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设置上的差异来实现分层目的,使学生能以不同的学习水平来进行。教学目标的实施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前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准备,课后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阵地。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1)坚持认知、经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标准,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实践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成教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和课堂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腕的运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告诉要求教学的实际效果。

(2)根据模型归纳、情境感染和活动体验的规律,生成性教学应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忍耐学习的有机结合。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体验、理解和探索。

(3)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教学。积极创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多运用感官参与,让他们体验模仿,情况在生活中,进行角色表演,以及相关的教学活动和行为。

(4)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一切,民主教学,善于倾听和鼓励,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时启发,总结和推广,使学生在原有学习基础上有新的进步。

(5)注重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教学需要,正确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应该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现代媒体,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

三、采用有效形式多角度地展开教学

(1)理解感情教学的形式。这是基于对传统表现形式的诠释,适用于德育和社会的各种新课程教学。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的示范、情感唤起等手腕传递信息。经过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分析,最后提出由教师行为提出的要求。这种形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控制道德学习或行为的某些方面。在选择这种教学形式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角色扮演。这种形式类似于理想的生活情境通过设置,让学生发挥作用,使学生对生活进行“抽样”,从中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形式的类比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程和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大多数中低年级的学生尤其喜欢这种形式,课后经常自发地聚在一起继续“表演”,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收到了更好的效益。

四、联系学生生活,充实教学内容

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应注意学生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关注社会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及时丰富教学内容。仅仅靠老师的灌输和书本的学习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的眼睛看到课本之外的知识世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和学习。人与事物围绕着儿童、家庭、学校、社区、自然、环境设备、文化景观和儿童的生活体验、体验、发现等,各种节目、文化活动、事物、民俗活动等都可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要不断深化“小学行为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礼仪常规教育体系。如:《学生日常工作制度》、《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学生行为评价制度》、《红领巾监控站》等。

五、注意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更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延伸到社会。教师应积极开发利用中央和学校的各种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理论,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情感上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使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符合社会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和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入手,才能真正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的优化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课堂教学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