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需入心无痕,德育践行要愉悦贴心
——《孝行天下》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2019-04-07 15:54许晓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孝德德育家长

◎许晓红

一、探究背景和原因

当教师累,当班主任累,当初中的班主任更苦更累,从早读——午休——放学体育锻炼——晚自修,这是每个班主任的每日常态。起得比鸡还早,站得比警卫还长,一天10小时以上的360°全方位无死角管理,统领五十个人。人人有个性,个个有脾气,班主任得哄、得压、得骂,学生有问题得找来谈心甚至找家长沟通,常常心力憔悴。而更深的酸楚是在奉献了所有的耐心和爱心后,德育却未能如愿入心入情,学生屡教不改、无动于衷。因此,很多老师宁愿多上几节课,也不愿当班主任。

我就是这千千万万的苦行僧中的一员,我深知:镇压式管理不但毫无收益而且也根本不强势!保姆式管理又太劳心费神,苦不堪言!所以16年的班主任工作,促使我一直在探究德育的艺术性,探求从容而优雅的柔性管理模式,我始终相信“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于是,从最初的保姆式监管,到后来的元认知理论管理,再到现在的“以孝立德”的特色管理,我一直在追寻从容而优雅的柔性管理模式。

二、探究过程和收获

儒家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它既包含丰富的知识,又蕴藏深厚的内涵,更富有审美的情趣。《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及:“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本人决定将德育从传承儒家优秀文化角度切入,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弱水三千取一瓢亦能渡舟。古训有言“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培养学生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感要从爱父母做起。综合考虑之后,本人最终选择“孝”为德育切入口。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孝德教育大多依托《弟子规》。《弟子规》是“童蒙养正”的上乘佳品,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法宝。继而,本人进一步思考:在让《弟子规》的德育涵养能够真正学生落实到学生“怎么做”之前,必须得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正如苏格拉底所说:“人之所以作恶在于无知”;孟子同样也曾提及“无耻之耻,无耻矣”,即不知道什么叫无耻,所以才无耻。与此同时,《论语》中的大量劝孝语句,也正好从理论上阐述本人的这一思考。

最终,本人从这两本经典文集中汲取“孝德”的精华,编写教材,以孝立德,从科学的角度为其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义,形成一门全新而有生命力的孝文化思想体系——《孝行天下》校本课程。

此教材在两届学生中实践并在探究中臻于完善。此过程中艰苦的探索、大量精力的付出,让我最终收获内心幸福、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的热情拥护,也收获着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本课程有以下特色:

1.经典启理 心育无痕

本教材整体框架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时。开宗明义,让学生明白“孝”为德行之首。

第二部分:《论语》篇,共五课时。分为:《百善孝为先》、《孔子论孝》、《不敬何为孝》、《孝不只是顺》、《推孝及仁为大孝》,旨在使学生明白“孝”的意义及要求——修身、孝亲、敬长、泛爱。

第三部分:《弟子规》篇,共九课时。以规范引路,把孝的规范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结合,赋予中学生“孝德”新的标准:珍己、尊亲、敬亲、达礼、推恩、敬业,让学生懂得如何尽“孝”。

第四部分:生活篇,共三课时。包括《感念父母恩》、《爱的回报》、《“孝”进养老院》,让学生由认知到实践,由感恩到报答,由爱家人到爱他人。

2.故事教育 激趣润德

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改变经典的枯燥与严肃,打破沉闷无趣的串讲法,而让规范真正在学生心中扎根?我一直在留心寻找最合适而巧妙的方法。

——直到一则公益广告给了我灵感:

一个小姑娘,静静地看着妈妈打来一盆热气腾腾的水,十分温柔而细心地给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泡脚、搓揉;过一会,这位稚可爱纯真的小女孩同样给妈妈端来了一盆热水。甜甜地叫道:“妈妈洗脚!”

这则广告让我深受震撼:德育塑造心灵的方式,正应该如此!德育教材必须以学生为本位,变被动德育为主动修炼,让他们有真切的感受。《一千零一夜》中残忍的国王都能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打动,由恶转善。这也证明着学生的心灵可以被故事塑造。

由此,本人结合经文内容,从史料、报刊文摘等收集选编了大量短小精悍的故事,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孝行天下》德育教材编写成生动有趣的读本。旨在让学生“读”故事,“读”孝理,用故事唤醒孩子心灵,渗透习惯与品格教育;让学生在故事讨论互动中明理,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接受教育;让学生通过自身的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入心,入脑。“感知—体验—明理”,这样的心路历程,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德育内化。

此外,我精心打磨每一节课,力求做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我注意古今融合,注意视听结合,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引入大量视频材料和典型故事,甚至花心思精心拍摄一个个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母亲大手拉孩子的小手的情景;父母在校门口翘首期盼孩子的眼神;老师备课、上课的艰辛;周围同学举止之间的善良、友好、勤奋;敬老院里一个个苍颜白发体态佝偻的老人……一次次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深深吸引了孩子,让他们的内心一次次被触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又组织学生参加敬老院敬老、侍老、助老、娱老活动,帮助周围弱势群体……不断的熏陶濡染中,学生们开始在行动上尊敬长辈、体贴老人,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他们不仅爱父母,也爱其他家庭成员,礼貌待人、同学和睦……真正由孝亲、尊师、到“泛爱众”。

3.德育体验 以爱答爱

在“爱的回报”德育体验课上,本人设计了“爱的感动”环节。精选了几个家长的录音,让他们讲述把孩子养育成人所付出的辛劳:工作的压力,家庭的重任,对孩子学业的担忧,照顾孩子身心健康……这些话语,为人父母往往隐忍不语。而一段段朴素真情的录音,在班会现场一播放,却瞬间打动了全班孩子,大家感动落泪。“爱的天平”环节,学生述说心声,感知着父母的艰辛,为自己的不懂事、懒惰而愧疚落泪。情真意切,令人泪目。纯洁的泪水转化成奋斗的汗水,来回报拳拳父母恩。最后中考复习阶段,孩子们咬牙苦练体育,课间见缝插针直奔操场去训练,甚至请求道:“老师,让我们再练一会吧!”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我说:“在教育中,故事就是力量,情景式体验让心育无痕。”

4.活动内化 愉悦贴心

一位学者曾有精辟的比喻:饭桌上放一勺食盐让谁吃,所有人都会拒绝道:“这么咸,我吃不下!但若将这勺盐放人一碗丝瓜汤中,你就愉快地接纳。”生活之于德育,犹如丝瓜汤之于盐。盐只有入汤,才能被吸收;德育只有融于生活,才能显示出它的效果和魅力。

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喜欢活动,活动是德育工作的得力臂膀。因而,德育过程贴心活动的设计,能使德育工作更富魅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感悟人生。而“贴心”的关键,则在于德育活动必须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必须亲切、真实、感人。要做到“贴心”,老师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得有一颗“童心”,更要讲究教育的智慧与技巧。

本课程从七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出发,创设情境,开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又寓教于乐,让 “孝德”得到实质性的内化。

“孝德零食”活动。活动中,针对每一周的讲座内容,孩子们可以找来相类似的小故事、生活材料来补充。每天下午放学前的5分钟,由报名的学生去讲,因其简短,我们都戏称为“零食”。“小零食”,形式不拘一格,孩子准备的认真,同学听的更有味。听与被听,其实都是一种积极的内化!

“孝德作业”。除了几句自我反思和每周一次阶段总结外,我们还针对孩子的好胜心理,进行每月“班级孝星”评比激励。我们更利用很多特殊节日作为孝敬日,让学生亲身实践、尽我孝心。比如“母亲节”、“父亲节”之际的“孝心支票,爱的约定”行动:我们给每位孩子分发“孝心支票”,孝心支票上特设以下填空:支票号码、兑换日期、立约人、我承诺、家长感言,活动时间为五天。学生按日期各填写他愿意为爸爸、妈妈做到的事,要求能身体力行,一天兑现一张,最后一张支票则留下空白,让妈妈填写一件妈妈希望他完成的事。通过情感支票,孩子们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报答,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孝心。

家委会设立奖“孝”基金。“孝基金”对每月评选的“孝星”及时颁奖鼓励。所以,富有创意感的中学生总期待着做些特别的、有意义的事来感恩家长。而我们则教育家长大方地给孩子机会,并及时拍摄、记录难忘地瞬间,关键还要热情地表扬孩子。这样,来让双方互相感动。当亲子关系其乐融融时,则能更加有效地落实“孝”;

“撰写温馨家书”。我们将每月的最后一天规定为沟通日,让孩子们给爸爸妈妈写家书。在家书中,孩子向父母倾吐自己内心感受到的爱,爸爸妈妈反反复复地读着孩子的信,感动、欣慰之情涌上心头。之后,他们也认认真真给孩子回了信。家书成为爱的桥梁和爱的信使,让家长与孩子的心更近,让孩子们和家长变得更加亲密无间。

没有死板的作业,每项丰富的活动都从童心出发。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活动既深化了孩子对孝的认识,也让孝德落到实处;既传承文化经典又让学生不感枯燥乏味。孩子在总结中说:自己亲历这些,才知道父母照顾自己的不容易。家长来信说:“这份作业多么温馨,常常让我感到孩子的可爱,感动于教育者能设计这样美好的作业。爱在一件件小事中流淌,家也在点点滴滴中积淀幸福”。这是一位母亲感受到孝情后真实动人的心声。

三、课程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这唤起人的教育光靠道德教育是不行的,必须让心灵成长与生活同步而行。

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孝行天下》课程不仅向学生传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爱心力量,激发崇德、向善、知礼、守义的正向能量,而且此课程更是一把幸福和谐的人生钥匙,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言谈举止,减少了课堂违纪和家庭摩擦,使得家校生活更加融洽。学生在践行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过程中的明显进步,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认同,一位母亲感叹道:“《孝行天下》不仅教育了孩子,触动了他们的情感世界,还教育了家长。”

当然,德育事业漫长深远,目前的探索实践之行还尚浅,还有很多空间值得思考探究。如能结合孩子喜欢的微信,动漫,QQ等领域设计开展更为独特而行之有效的课程活动,会让课程更为丰富而与时俱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围绕“孝文化”这一中心理念,深入挖掘其内涵,拓展其外延,我将继续多层次、多渠道地探索。而一路探索而来的心声感悟——“道德教育需入心无痕,德育践行要愉悦贴心”,我将继续秉承,不断求索,砥砺前行 !

猜你喜欢
孝德德育家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孝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试论王阳明的孝德观
小学“外养内构”孝德教育模式的建构及思考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