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叙事分析

2019-04-07 15:54国瑾泽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刘畅伏笔第三人称

◎国瑾泽

《老师好美》与严歌苓过去的作品相比,这部小说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人物塑造方面都大不相同,作者的叙事方式和技巧变得更加精致,本文将从以下几个叙事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小说。

一、叙述角度

《一个女兵的悄悄话》是严歌苓的早期作品,在以主人公第一人称“我”作为内心独白的同时还不断穿插着围绕主人公的第三人称视角。《扶桑》是严歌苓小说中人称最多且最复杂的一部,不同人称具有不同的叙事功能,以第三人称为视角作为指导,同时引入第一、第二人称,承担叙述的角色大大增加。而在《老师好美》中,严歌苓既延续了以往作品的创作方法,也为读者展现了她更加成熟的叙述视角。

《老师好美》讲述的是女班主任丁佳心与她的两个学生之间的一段纠缠不清的感情,邵天一和刘畅是两名家境截然相反的高中生,他们都爱上了自己的班主任丁佳心,然而结局却是一个人在监狱,一个人被对方杀害。如何才能完整地讲述出这个故事呢?很显然,单一的叙述视角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单独使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来叙述都不足以填补内容的空白,于是严歌苓试图将这三种视角融为一体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这个方法无疑是成功的。

小说采用以全知叙述角度来作为主导,女主人公“我”在小说中有绝对的权利把其他人所想的事情说出来。“畅儿,你为什么选择过十八岁生日的第二天去杀人?你是想在成年的第二天,就做个成年人来对自己一切行为的后果负责吗?”①而下文对于“我”的想法做出了回应,刘畅选择十八岁零一天来行凶是有意的,因为他认为十八岁准许人做许多事,准许一个男孩撕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襁褓,成为一人做事一人当的男子汉。

二、叙述主体

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覆盖面非常广,她在揭露人性的丑恶和凶残时,仍然站在人性的高度来看待这些女性的悲剧,不会忽视她们本性的善良与宽容,可以说她一直在为女性说话。然而从严歌苓最近的两部作品来看,无论是《妈阁是座城》的梅晓鸥,还是《老师好美》的丁佳心,作者都开始用一种冷漠旁观的态度与人物渐渐疏离。

严歌苓的《老师好美》在某种程度上与莫泊桑的《项链》有相似之处,第三人称的叙述使严歌苓在表现三个人的纠结感情时极为冷静,也保持一种不介入的态度,当读者阅读这些第三人称的叙述时,内心的情感不会偏向任何一方,并不会因为人物的命运而留下过多的伤感。因此这部小说体现出一种可靠的叙述,叙述着与隐含的作者接近,但叙述者与任务的关系是冷漠的非同情的,因此他们与任务疏远。严歌苓一方面将丁佳心内心的悔恨、恐惧和绝望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又给丁佳心安排了死亡的结局,但是读者完全没有因为她的死亡而感到悲伤,相反,却认为这一切都是她咎由自取,万事皆有因有果。

三、小说情节

《老师好美》采用的是复合情节模式,在情节的推进过程中,主情节的发展常常受到次情节的影响,正如丁佳心对于刘畅的感情,有一部分是受到前夫刘新泉的影响的。刘新泉的出场就是一个婚内出轨、假仁假义、油腻猥琐的中年男人形象,他对前妻和女儿多年来没有尽过一点责任,却在某一天又突然出现想要和前妻丁佳心重新在一起。而刘畅与刘新泉相比是一个阳光善良、有责任感的少年,更重要的是他把丁佳心视作生命,这样的一个鲜明对比,丁佳心显然会选择能给她安全感的刘畅,可以说刘新泉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加剧了丁佳心对刘畅的依恋,也使她们更快的走向悲剧。

从情节类型学的角度来看,《老师好美》属于悲剧型的情节类型,正面人物性格,能力强,有毅力,因此对自己的失败至少要负部分责任。丁佳心最后惨死的命运,有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她面对刘畅和邵天一对自己的感情摇摆不定,不能及时控制住自己,而是一味的放任下去,让自己沉溺在刘畅给的安全感下,助长了两名学生对她的感情,可以说,刘畅和邵天一的悲惨命运也与丁佳心的态度有直接关系。

与早起作品相比,严歌苓的最新两部作品都更多的使用了伏笔,使用伏笔可以让读者尽早做好思想准备。《妈阁是座城》中的梅晓鸥与三个男人的关系和结局都在平铺直叙的语言中得到展示,其中较多的是不宜发现的伏笔,而《老师好美》使用了更多显而易见的伏笔来推进小说的情节发展。刘畅与女运动员的关系为将来的“网上新闻”埋下了伏笔,邵天一的自卑与谎言也为将来拿刀砍自己埋下了伏笔……这些伏笔使整部小说有一种前后呼应的效果,吸引读者阅读下去。

四、结语

从小说叙事学的角度探讨严歌苓的小说,往往能将文本分析的更透彻,作品中人物的言辞举止、事件的时间地点都可以成为分析的对象,这种分析方法能让我们更加贴近作家的创作态度和想法,也能更加的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丰满立体的效果。

注释:

①严歌苓:《老师好美》,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刘畅伏笔第三人称
谈谈英语教学中 第三人称单数及其后面动词的用法
用第三人称和自己说话能减压
It’s Your Turn, Roger! (I)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春来啦
珍视自我
夏天咋来的
三心二意
微澜尽处是狂涛——《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伏笔手法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