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扑克牌中的“魔法”数学》的设想与反思

2019-04-07 15:54刘维维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学会游戏数学

◎刘维维

一、为什么学习

第一,首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创新,“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教学领域中了。迟早有一天,当学生手上拿着ipad或者小型数学计算机上课的时候,我们再学习如何熟练的使用教学软件,估计为时太晚。

第二,再次,现在的教师工作,已经不同于以往教会学生知识就可以了。我们得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维。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没有老师,学生照样能学习,但如何有效的学会知识,进而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这是我们教师最根本的使命。

第三,现在全社会都在倡导给学生减负,但参加统考的科目又越来越多。那这是在给学生们“减负”吗?“减负”岂不是纸上谈兵。科目越多,孩子们需要涉猎的知识更广。那减负无望了吗?不!追根到底,都是家长在埋怨自己的孩子学习累、学习重,几乎也成了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原因很简单,学生把学习当成了一项负担,他们对大多数科目毫无兴趣,这些科目中,最容易中枪的就是数学。打个比方,孩子们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呢?因为游戏的世界里多样化,所以课堂也需要这样的氛围。那么减负这件事,就必须落在所有教师身上。如何提高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心理学”也是我们老师应该学习的一项。

老师们可以好好思考一下,现在教育界倡导“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句话。课堂上需要让学生大胆去运算,去出错;而不是教师来一句“同学们,这里特别容易出错,大家在做题的时候千万要注意”轻轻带过,考试下来,结果真有的孩子们就在你强调的地方出错了。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如何让孩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呢?如何打破以往的“家长逼着孩子学,老师要求孩子学,社会需要孩子学”常态呢?

答案就是:教师先学习!想让孩子头脑灵活,自己必须头脑更灵活。教师只学习新理念就行了吗?不!我们还得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二、如何创新

1.做个“懒惰”老师,保护那些有陈景瑞、华罗庚潜质的孩子,不要磨平他们,学会“懒惰”的课堂引导;

2.课堂上,数学老师的话越精简越好,能激发孩子思考问题为最佳状态。能做到让孩子发现问题,那就是真的好老师;

3.教师问题引导一定要有逻辑顺序;

4.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不断转变、创新。哪些课注重培养孩子思维,哪些内容注重培养孩子严谨的处理问题、学习的习惯;

5.注重在课堂上,抓住时机,激励学困生;

6.在课堂中,有些地方,教师故意放慢步子,也是一种美德。给孩子学会留白,让孩子经历一下数学伟人们发现新定理时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7.努力在课堂上,做一个优秀的“戏精”和不为学生所发现的“导演”。

8.放手也是一种教育的美德,学会大胆让学生犯错。

需要打破自己固化地教学常规,更要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思考的积极性,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还有学生们运算能力弱的问题,进行了这次大胆的尝试--让整个课堂寓学于乐。

我将平时孩子们特别熟知的扑克牌应用到本节课中。具体设想如下:

一是,这节课为什么要设置游戏?原因很明显,吊足学生胃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他们强烈的愿望去探索问题。让他们充分经历数学巨人们的足迹,感受到数学也可以带来快乐,而不是枯燥、无味。让学生经历“特例--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理科学习素养。

24点游戏设置的目的是,锻炼他们的智力、反应力。由于此处设置的是抢答,故可以很好的增强孩子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外加成功带给孩子们的喜悦。

二是,本节课的奖罚措施如何进行?所有的奖罚全部依据积分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鼓励优等生将思路用自己的方式讲给自己的组员。扑克牌游戏的教学,复习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二章有理数运算和第三章利用整式加减运算探索规律。游戏让学生体会探索规律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规律探究素养。整个过程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探究过程全部由学生完成。不足之处在于,没有照顾的个体,忽视了证明过程的落实。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必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24点游戏中,学生们非常紧张和激动,他们紧张在于他们的积分,激动在于自己的方法特别新颖,受到组内成员的赞赏。

为了这次大胆的尝试,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触也颇多。每一次公开课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锻炼和提升。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

猜你喜欢
学会游戏数学
学会分享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