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格调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9-04-07 15:54许彩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理念核心素养

◎许彩霞

2017年1月的北京之行,让从教15年的我走上了教育之路的新征程。这次不远千里赴北京参加培训,并有幸成为“瓜州县教育局优秀教师高级研修班”的一名学员,满怀憧憬走在北京的的人文情怀里,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短暂五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专家们的讲座高屋建瓴,让生活在井底的我,走出枯井方知天地的博大。也让我明白了“我因何而来,又情归何处”!北京中学、回龙观育新学校的办学震撼了我。那一心为学生服务的教师、丰富创新的课堂、精彩纷呈的学生活动、宽松的成长空间、领先教育思想的引领,无一不体现着办学者对文化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

作为偏远地区的一线语文教师,我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课堂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因此我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也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语文教学改革的本质和意义

研修归来,新的教学理念冲击着我的头脑。中考、高考试题在变,教材在变,而我的教学理念几年来却一成不变!穿新鞋走老路的我,渐渐显得捉襟见肘。其实中考、高考的改革将对整个教育制度包括我们教学方式方法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语文试卷的变化绝不是试题形式的改变、知识点考与不考的变化——而是以看似形式上的变化来确立以考试为突破口以带动初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本质。

(1)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非连续性文本)

(2)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阅读与写作)

(3)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扩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新的语文教材就建构了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4)作文改革——命题作文比例持续升高,自我”依然是写作的核心。

新课标有关于初中生作文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一要求。因此,“自我”依旧是中考作文命题关注的核心。写作的触角有了更广的延伸,注重思辨的引领,无论如何,一种改革的共识正在形成,那就是让中高考作文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

这一系列的改革,敦促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二、谈何格调?格调何在?

1.“格调”一词本意是人的风格、品格和风度 而语文学科的格调源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科素养,即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就是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的教育问题——从三维目标聚焦于课堂教学本身到依托语文学科培养具有能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独立思考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的人。

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了语文学科的首要任务。这不仅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使命。

2.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价值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基本理念,旨在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发展思维,传承文化”。

新课改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走入了两个极端:一是固守陈旧的教法,也就是竞技式的教育。二是颠覆性,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将语文课堂变成了美术课、音乐课,忽视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即对社会、人性的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应是具有语文味的课堂、真实的课堂、本色的课堂。新课标的实施和推广中伴生了一种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理念的理想性固然不错,游泳池边教不出游泳健儿,问题是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还给了学生,自主到什么程度才算“自主”,而且自主学习的结果是教师被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教的方式改变了,学的本质才会改变。北京归来,我就反思这几年自己的教学,打开被自己批注的密密麻麻的教本,三轮的初中语文教学让我的确积攒了一些经验,也收获了一些成绩,但我的学生是真的愉快的、自主的接受了这些知识吗?我不敢肯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用心去解读,去践行!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也是我们语文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自己想的东西;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解放嘴巴,让学生能谈;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身心发展作为首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与感悟。

3.核心素养,让教育改革有了灵魂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一个热词,一个课程改革中不能绕过的话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点。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课本知识,更是为了教化育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人。或者说,没有核心素养,教育的改革就缺了精气神,缺少灵魂。

核心素养也将为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多的变化,比如,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整体设计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只有不断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才能将学生培养成更适应社会发展,能对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人。如此,教育改革便也有了灵魂。

三、北京之行,且行且思

1.更新理念,终身学习,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语文教师 一个人的气质和魅力来自于读书,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会让语文教师充满智慧与灵气。要想不断进步和提高,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否则就无法面对每天纷纷涌来的信息,无法适应当今的教育工作,更不能轻松地生活。原来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要有流动的水,而现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找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懂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了解其他领域的非专业知识,因为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吸引力是他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马卡连柯曾告诫我们:“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一个语文教师如果知识储备不足,他的底气就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苍白无力。反之,一个勤于积累的老师,才能知识面广、有底气,才能在教育教学园地里左右逢源、畅游自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更新理念,并尽快付诸行动。

理念上:(1)教师要把自己所做的平凡工作与新一代的成长、人类生命的延续联系在一起,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程度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读书、看报、接受新事物互联网+物联网等)。(2)自觉自愿地摒弃庸俗、清理思想、提升追求,做一个知识的引导者、审美的感受染者、情感的熏陶者、思维的启发者,思想的引路者。

丰富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学习);

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办法>困难);

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

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思考—改变—行动)

行动上:(1)搜集素材:课本的充分整合、课外阅读的勾连引导。(2)课堂组织:精略、长短、读写、听说,互动(参考新课标、考试说明、教材、试卷)。(3)精心设计:课程总体目标要明确清晰、每节课的目标要干净利落,教学环节之间也要有内在关联、环环相扣(问题串课例)

2.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这次给我们讲座的专家、校长,他们每人头上都罩有那么多耀眼的光环,原以为他们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对我们这些来自偏远小县城的教师们不屑一顾,但是他们给我们做完报告后,我却觉得他们是那么的亲切近人,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那么的严谨,讲座的时候都是那么精神饱满,慷慨激昂。张景浩、张金诚两位校长的人格魅力早已深深烙在了我的心中。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谓,不要怨言“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以我们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一生,教育学生一生,让学生一生受益。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仍让我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从而使我觉得我很需要学习,专家的发言,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让我感慨良多。他人的身上,总是积存着太多的优点,有时我们看得很清,却总是做了行动的矮子,这也许就是智者和庸者的区别吧!而此次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门,拨云见日,使我以前的困惑豁然开朗。也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猜你喜欢
理念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