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振兴促进经济腾飞

2019-04-26 01:18郯城县杨集镇党委李井水
农业知识 2019年8期
关键词:郯城县集镇农耕

文/ 郯城县杨集镇党委 李井水

去年以来,郯城县杨集镇深入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墨河清、荷花美、湖泊绿、杨集新”为主线,不断加强农村文化阵地的整体规划,把广场文化中心建设作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龙头。先后建设了寺东乡村记忆文化广场、沟南荷园文化广场、官南农耕文化广场,三处文化广场共投入资金530余万元,建设面积5000余平方米。三处主题鲜明的文化广场建设,打破了传统的文化广场形式,创新传统文化广场普教方式,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寺东村乡村记忆文化广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在原有银杏园的基础上,投资50万元,发掘本土民俗文化和农耕特色,收集农耕、乡土、民俗文化古什物件,再现传统乡村记忆,展示村庄特色文明村风、村庄概况、人文历史沿革、村情民情发展变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文化生活元素,继承“耕读孝义,德信仁和”的乡村文化,充分展示了“盛夏葡萄甜四方,寒冬衣裤暖人间”的杨集新风貌。

沟南荷园文化广场。结合万亩浅水藕种植基地,先后投资270万元,在景观中心村建设了一座17米高的荷园观景楼和3条总面积2000平米的赏荷栈道以及占地3600平米的廉政文化广场,摆放了12生肖吉祥物,设置了廉政文化长廊。游客在欣赏“出淤泥而不染”清莲美景及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壮阔的同时,学习廉政文化知识,增强廉政意识。

官南农耕文化广场。官南村在汪塘整治的基础上,投入210万元,结合“生态、景观、文化”三元设计理念,布展春种、夏播、秋收、冬藏等农耕文化工艺品,利用农作物秸秆建设现代农机发展长廊1处,安装稻草农机工艺10处。该广场的投入使用,让村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浓浓的农耕文化。

农村广场文化阵地是农村居民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具有传播知识、交流信息、收集民情和开展文体活动等多种作用,杨集镇将依托三处主题文化广场的建设,不断强化农村文化阵地,活跃农村文化活动,不断发掘与调动地方文化的资源,使得地方文化传统、文化遗产得到更多的传承与发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成为广大农村居民生活中一个共同的文明乐园,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郯城县集镇农耕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解放战争时期还乡团的由来、危害与瓦解——以郯城县为中心的考察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银杏红茶”助农增收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郯城县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分析
华北铁路开通令沿线集镇层级有何变动
第一次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