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痰菌涂阳肺结核病人治疗的分析

2019-05-13 01:13张丽丽姚维敏郭建文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涂阳抗结核抗病毒

张丽丽 陈 焰 姚维敏 郭建文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佛山 528200)

作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艾滋病、肺结核已经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1]。二者之间的机会性感染关联使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群体规模处于不断扩大状态。二者的合并为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6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艾滋病合并痰菌涂阳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43.9±2.5)岁。

1.2 方法

依据艾滋病合并痰菌涂阳肺结核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确定治疗方法:(1)>500cells/mm3患者的治疗:本组19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符合这一标准,确诊后,立即给予患者抗结核治疗,于抗结核治疗8周内启动抗病毒治疗(ART)。(2)201~500cells/mm3患者的治疗:本组38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符合这一水平,于抗结核治疗2~4周起,启动ART方案。(3)≤200cells/mm3患者的治疗:本组23例患者处于这一水平,于抗结核治疗后,早期启动抗病毒治疗。

抗结核方案:复合利福平胶囊(0.45mg),晨空腹1日1次口服;异烟肼片(0.3mg),1日1次口服;吡嗪酰胺胶囊(0.5mg),1日3次口服;乙胺丁醇胶囊(0.75mg),1日1次口服;护肝片(4片),1日3次口服。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案:TDF/AZT+3TC+EFV。具体用法为:TDF每日1次,每次300mg;3TC每日1次,每次100mg;EFV每日1次,每次600mg。疗程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的疗效;统计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判断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分析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疗效、安全性差异以χ2检验分析,CD4+T淋巴细胞检验选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疗效

依据艾滋病合并痰菌涂阳肺结核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组,分为A组(>500cells/mm3)、B组(201~500cells/mm3)和C组(≤200cells/mm3)。A组及B组患者均完成治疗,C组1例患者治疗中断(剔除评估范畴)。B组治疗成功率(92.11%)最高,见表1。

表1 3组疗效对比[n(%)]

组别例数成功失败死亡A组1917(89.47)∗2(10.53)0B组3835(92.11)∗1(2.64)2(5.26)C组2315(65.22)4(17.39)2(8.70)P-<0.05>0.05>0.05

注:*与C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

2.2 CD4+T淋巴细胞水平

C组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水平差值(158.47±15.92)cells/mm3最大,见表2。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差值A组19538.26±19.24573.26±20.4338.92±14.16∗B组38351.49±17.95399.46±18.4442.75±10.06∗C组23162.35±15.44321.05±16.95158.47±15.92P---<0.05

注:*与C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传染性疾病控制、管理工作的不断开展,多数传染病的发病率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但艾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则显示,目前艾滋病发病率处于逐渐升高状态[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为:各年龄层群体对艾滋病普查的接受度逐渐升高,人口普查基数的变化促进了艾滋病发病率数据的提高;此外,开放性性观念群体规模扩大这一因素也为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了支持。

艾滋病的危害在于:当患者因HIV感染影响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可受到极大影响,导致机体在面临各类致病菌侵袭时,难以充分发挥自身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3]。而当这一群体所处环境中出现结核分枝杆菌时,容易诱发肺结核,进而导致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人群不断扩大。

相对于单纯发病而言,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难度明显升高,其原因在于:(1)艾滋病与肺结核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二者合并可加速患者的病情进展,对治疗药物的选择产生干扰[4];(2)部分抗结核药物、抗HIV病毒药物之间伴有明显相互作用。如在给予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利福平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奈韦拉平片(NVP)或其他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治疗,这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可影响NVP或其他抑制剂的药效(造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血药浓度下降,无法发挥良好的抗HIV病毒作用)。此外,如抗结核与抗病毒药物配伍不当,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为了改善艾滋病合并痰菌涂阳肺结核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参照CD4+T淋巴细胞指标设计治疗方案。基础药物配伍采用TDF/AZT+3TC+EFV,这种配伍方法不会因抗结核、抗病毒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疗效。而在抗HIV病毒、抗结核治疗方案开展时间方面,按照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实施抗病毒治疗时间呈正相关原则,实施治疗。结果证实:B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最高,为92.11%(P<0.05)。这一结果提示,本研究所选用方法可发挥良好的抗HIV病毒、抗结核功效。分析3组艾滋病合并痰菌涂阳患者疗效均良好的原因,TDF作为一种典型的抗HIV药物,其抗病毒感染机制为:经口服用药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可快速发生水解反应,产生替诺福韦,与细胞激酶发生反应,经磷酸化机制,生成较多替诺福韦二磷酸,这一产物可与5-三磷酸脱氧腺苷酸发生竞争性结合反应,并与艾滋病患者体内的HIV病毒结合,随着其向患者病毒DNA链中的嵌入,可形成良好的抗病毒作用。而3TC作为一种典型的核苷类似物,其抗病毒机制为:用药后可对艾滋病合并痰菌涂阳患者的病毒DNA链合成机制、延长变化产生显著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进而诱导病毒逐渐失活,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EFV这种药物主要可通过与患者体内HIV逆转录酶的连接作用,加速HIV逆转录酶的破裂(催化端),使其失去基本的催化功能,进而阻断患者病毒RNA及DNA以来的聚合酶活性,形成良好的抗病毒功效。因此,3组患者的疗效均良好。

本研究3组患者中,C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偏低(65.22%)的原因可能为:该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浓度偏低,提示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经相同疗程治疗后,该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欠佳。此外,本研究3组患者疗程结束时的CD4+T淋巴水平对比结果显示,C组治疗前后差值(158.47±15.92)cells/mm3最大,这一现象可能与C组患者的明显免疫功能低下特征有关。

综上所述,可将艾滋病合并痰菌涂阳肺结核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作为主要参照,根据其实际水平确定抗结核、抗病毒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涂阳抗结核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糖尿病患病率调查及其临床特点分析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涂阳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莫西沙星及利福布丁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