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引进农业企业做活土地文章

2019-05-30 08:59张婷张娜
农业知识 2019年10期
关键词:桃园街道土地

文/ 张婷 张娜

春灌时节,辛勤的农民又开始了一年的忙碌,而平原县桃园街道吴家庄村的麦田里却没有了从前户户开机器拉管子浇地的场景。从2017年开始,吴家庄村的村民就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但村民们的收入不减反增。

吴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平介绍说,2017年9月份,吴家庄村乘着桃园街道打造桃园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东风,创办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村民变股民,受入股分红。

“依托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可以集中连片流转,发展规模化种植,壮大经济。”桃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孟庆泉说,桃园街道耕地面积广,未利用地及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土壤深厚且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具有天然的土壤优势。但是,大部分农民还没有脱离传统的种植方式,收入水平低。只有吸引涉农企业下乡,带来资金、技术和人才,才能让这片土地生金。

鲁望农业集团就是桃园街道立足土地优势,引进的农业企业。2017年8月,鲁望农业集团以每667平方米1000元的价格,先后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了张麻村、吴家庄村等9个村庄的333公顷耕地,作为发展规模农业、现代高效农业的首期试验田。

“全村120户的76公顷土地和7公顷浅沟河道,都被鲁望农业集团流转经营。”赵建平说,流转前,吴家庄村空心化严重,70%的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种地的村民都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村民出力多,收益少。“土地流转后,村民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除了收取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分红外,还可以在村庄附近打零工,也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外出务工,实现了收入的多元化,自主选择权更高了。”赵建平笑着说。

村民尚剑锋说,现在家里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不用再管地里的事儿,每年还能收到土地分红。现在,尚剑锋在鲁望农业集团里打工,每个月领取3000元的工资。

“村里有10多位村民在鲁望农业集团打工,成了新型职业农民。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都比以前增加了不少。”赵建平说,以前村集体的年收入仅有两万余元,现在增加到10万余元,村民们的平均年收入也比原来种地增加了7000多元。

首期的成功探索,让桃园街道决定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到2018年9月份,桃园街道办事处成立了22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扩大到1333公顷。与此同时,规模农业服务中心也顺利建成,配有大型农业机械80余台套,建有大型烘干设备一处。

科技兴农,人才是关键。目前,桃园街道办事处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两院一基地”,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科技小院”,与省科技厅合作共建“农科驿站”,并邀请专家教授等农业科技人才来示范区进行指导,将农业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助力打造高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猜你喜欢
桃园街道土地
桃园打鸟
雨后桃园补救管理措施
我爱这土地
热闹的街道
桃园归来有感
街道生活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室”外桃园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