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暂短为永恒的爱情

2019-05-30 22:44孙绍振
语文建设·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席慕蓉幻想古典

孙绍振

席慕蓉的诗曾经先在台湾风靡一时,读者之众多,创下了纪录;稍后于20世纪90年代,其诗集在大陆的发行量一度超越最受读者宠爱的女诗人舒婷,形成所谓“席慕蓉现象”。两岸评论家几乎不约而同地把她笔下的爱情、青春,定位于“淡淡的哀愁”,温婉端丽,柔情似水。这当然是不错的,而如果仅仅是淡淡的哀愁,可能是单薄的,不可忽略的是,这种柔情、温情是与激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的。

试以她的代表作《抉择》为例作一分析: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这就是说,生命只有一次,那当然是无限丰富、无限宝贵的。但是,只为了“相聚一次”,此外别无所求,也别无意义。爱情并不在于天长地久,而仅仅在于“相聚一次”。这从逻辑来说是一种极端。这种极端逻辑具有非理性的、抒情的、浪漫的特点。这是第一层次。

席慕蓉又把这个极端放在两极中展开。一方面是她所来到的世上,有“亿万光年”,几近无限的时间;另一方面是把“相聚一次”极端化为“一刹那”,这不是太暂短、太悲凉了吗?但是,这“一刹那”“瞬间”的“悲凄”却是“甜蜜”的,是一种默默的享受。这是第二层次。

接着是“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所有星球”意味着空间是无限广袤的,“我与你”的空间则是极小的。为什么要“感谢”?因为提供了悲凄却甜蜜的享受。这是第三层次。

爱情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相遇”(相聚),而且表现在“别离”。这就是说,相聚是暂短的,并不是永恒的,但是,“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暂短的相聚和长久的别离如上帝一样永恒。这是第四层次。

最后一句“然后再缓缓地老去”,余下的生命不管多么漫长,也都没有怨恨。“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无怨的青春》)

把席慕蓉定位为“淡淡的哀愁”,可能把“缓缓地老去”当作全部了。殊不知,因为有了暂短的瞬间的相聚,其悲凄与甜蜜的交织,就满足了“缓缓地老去”没有遗憾。

这就是余光中在《等你,在雨中》所写的: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时间的刹那就是永恒,永恒凝聚在刹那中。这是矛盾的:从现实来说,等待是刹那、暂短的;从情感的审美价值而言,则是永恒的。这一切都在表现爱情的极端正是浪漫。然而,又不仅仅是极端,而且有对立的统一,属于哲理。这种哲理在席慕蓉的诗中是隐含着的,是用另一种语言加以表达的:“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一棵开花的树》)。时间超越:不是刹那,不仅仅是“一生一世”,而且是“前世”,前“五百年”。这就是时间的永恒。

在席慕蓉的笔下,爱情的忧伤变得不再是负面的,而是享受,是沉溺;变得不是在当下,而是在未来,在盼望中,在过去,在回忆中。

这种享受忧伤的缠绵,不是瞬时的激发,而是延时的宁静;不是西方浪漫主义者华兹华斯所说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泻”(spontaneous over-flow 0f powerful feelings),而是中国传统的浪漫的委婉和缠绵,如孔夫子对于《诗经》所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席慕蓉的诗中,不但有传统的古典式浪漫,而且往往直接充满了古典的意象。这在《千年的愿望》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了:

总希望

二十岁的那个月夜

能再回来

再重新活那么一次

然而

商时风

唐时雨

多少枝花

多少个闲情的少女

想她们在玉阶上转回以后

也只能枉然地剪下玫瑰

插入瓶中

好像就是“那个月夜”才活了一次,从那以后就没有活的感觉了。这是悲哀的,但是有哀而无痛,因为在回忆中,那是不可重复的,一去不复返的,如“商时风”“唐时雨”,如《玉阶怨》那个女郎对着月亮发呆,如瓶中的玫瑰花一样,是可以观赏的。她笔下的女子往往是古典形态的,如那弹箜篌的,那涉江采芙蓉的。有时,这种委婉的缠绵的情感直接用古典诗歌的语言表达:“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古乐府》)。这是秦观《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直接翻译。爱情的忧伤是古典的,古来如此的:“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古相思曲》)。

席慕蓉的爱情诗的精致,得力于她情感的精致。她反复抒写的不是正在进行中的爱恋,而是已成过去的爱情;不是已成过去的全部爱情,而是过去爱情中的一鳞半爪。往往短暂的一瞬是没有未来的,甚至是付出了青春岁月的代价,或者总归要化为虚无的梦。然而在席慕蓉的诗中,一切瞬时的情感都化为永恒的记忆,成为心灵体验的无尽源泉,显示出珍贵的价值。席慕蓉有时情不自禁地把这瞬时的体验看得比生命更宝贵,不止一次地写到正因为有了这种瞬时的爱情的体验,生命才有价值,生活才值得过下去。

在席慕蓉的诗中,爱情总是不美满的。她写的最动人的不是古典式的那种心心相印的浪漫爱情,她的浪漫恰恰在于虽然没有心心相印,爱情仍然是永恒的、圣潔的。不管心灵受了多么大的伤害照例没有怨恨的爱情,是一种童话境界中的“无瑕的回忆”。可以说她的爱情有遗憾——“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来太迟”(《莲的心事》),但它是美丽的。

当然,席慕蓉最好的爱情诗,写到最佳处,常常超越了爱情而升华为一种更深沉的人生哲理的体验。《抉择》可能是她最好的代表作,人生来世上一遭,只为相聚一次,在亿万光年,无限时间与无垠空间中,对只有一次的暂短的生命所作的抉择,只是为了“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哪怕在生与死的分界前,最大的遗憾也只是“再也不能相见”,什么都可以逃脱,“无法逃脱的/是你的痛苦和/我的悲伤”(《囚》)。动人的警句在席慕蓉的诗中俯拾皆是。难怪在台湾,她的《新娘》被用作结婚礼服的广告词了。大陆不少大学生(我想特别是女学生)都会背诵她的一些警句,如:“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可是/我一直都在这样做/错过那花满枝丫的昨日/又要错过今朝。”(《送别》)“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青春》)

席慕蓉的诗写得最好、最开阔时往往能达到哲学的高度,如《失恋的感觉》中写道:“这是无法逾越的界河啊/我们像两个国籍的界碑/你代表你的神圣/我代表我的庄严……”这就有点像在婚礼上常为新娘朗诵的《致橡树》。舒婷的女性人格独立宣言,与席慕蓉既遥遥相对,又息息相通。当然,二者多有不同,席慕蓉总是囿于太多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闺情和西方童话的梦幻。她幻想着有一种绝对宽容、绝对真挚、绝对无怨和绝对美丽的爱情,然而幻想毕竟是幻想。在这方面,她更像被幻想宠坏了的孩子顾城。

猜你喜欢
席慕蓉幻想古典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怎样读古典诗词?
家有“名妻”席慕蓉
锁不住的幻想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论席慕蓉诗歌的绘画美
席慕蓉呼吁教材中删去《愚公移山》
为什么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