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恨在何处

2019-08-02 15:49讲者杜晓勤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湘灵杨玉环长恨歌

讲者_杜晓勤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长恨歌》是白居易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这首诗除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日本,更被奉为经典。日本很多文化都受到了白居易的影响。那么《长恨歌》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白居易的这个“恨”又是恨的什么?本文由苏州大学实验学校供稿,有删节。

前段时间上映了一部玄幻历史电影《妖猫转》,其中一位主角就是黄轩饰演的白居易,另一位是日本高僧空海。他们结成破案二人组,该案和《长恨歌》有关系。众所周知,《长恨歌》描写的是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白居易和空海所在的唐中期贞元、元和年间,离李隆基的时代已过了五十来年。电影里两位主人公在某一年同时在长安,而白居易的作品中没有一点和空海有交往的信息。空海是日本著名的高僧,是来华的“留学僧”,回国后发明了日本的平假名,但是他和白居易之间没有直接的交往。那白居易的《长恨歌》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的呢?

白居易耳熟能详的诗篇有很多,《卖炭翁》《琵琶行》《观刈麦》……《长恨歌》则是白居易作品中篇幅最长的,他自己曾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这个“风情”说的是《诗经•国风》“风雅颂”的风,正声,雅正之音,就是表达对社会现实和朝政的批判。他大概在元和初年写的这首诗,那时他在朝廷当校书郎,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书和整理图书,过了一段时间被外放到长安周至县做县尉。白居易在周至,认识了两个当地隐士朋友,王质夫和陈鸿,三人常一起喝酒吟诗。某日在风景名胜引凤亭——相传是春秋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与萧史相识相爱双双成仙的地方,他们从弄玉萧史的爱情,讲到了汉武帝和李夫人的爱情……最后讲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白居易之前从杜甫开始对唐玄宗和杨贵妃都是持批判态度的。

白居易好友陈鸿的《长恨歌传》中写到此诗的写作缘起,也可看出原本白居易写作的意图为“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猫妖传》里的白居易与空海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丽情集》本陈鸿《长恨歌传》)

繁华似锦,烈火烹油的开元盛世

这首诗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按理应该是“唐皇”,怎么是汉皇呢?有两个原因。一是唐之前中国历史上和唐朝国情国势国力最相近的就是汉朝,是大一统的朝代,疆域辽阔,文化政治高度统一,在唐诗中常看到唐朝人喜欢以汉代唐,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第二点是用了汉武帝的典故。武帝时期,李延年因擅长音乐歌舞,而受到宠爱。有一天他唱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汉武帝听后低头不语,李延年问他为何不高兴,汉武帝问世上真有这样的人吗,李延年说就是他的妹妹,不久李延年的妹妹就进宫成为汉武帝最宠爱的李夫人。但好景不长,红颜薄命,李夫人过早去世,汉武帝陷入痛苦难以自拔。后来听说齐国有一个术士叫李绍翁,能把去世的人魂魄找回来。这个术士就摆了几个帐篷,让汉武帝在其中一个坐着,在另一个帐篷里汉武帝果然看见一个人影出现,和活着的李夫人样子很像,想向前拥抱但被李绍翁阻止了,这让汉武帝反而更加痛苦。所以诗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实际上是用典。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则是隐晦之意,因为白居易不会不知道其实杨玉环并不是“深闺人未识”,只是不好明说这是宫中的丑闻丑事。公元734年,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也就是唐玄宗的第23个孩子,对15岁的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请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后来武惠妃去世,高力士让杨玉环先做了四年道士,然后被李隆基纳为贵妃。

杨贵妃小字玉环,弘农华阴人也。后徙居蒲州永乐之独头村。高祖令本,金州刺史;父玄琰,蜀州司户。贵妃生于蜀。尝误坠池中,后人呼为落妃池。池在导江县前。(亦如王昭君生于陕州,今有昭君村;绿珠生于白州,今有绿珠江。)妃早孤,养于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璬家。开元二十三年十一月,归于寿邸。二十八年十月,玄宗幸温泉宫,(自天宝六载十月,复改为华清宫。)使高力士取杨氏女于寿邸,度为女道士,号太真,住内太真宫。天宝四载七月,册左卫中郎将韦昭训女配寿邸。是月,于凤凰园册太真宫女道士杨氏为贵妃,半后服用。——宋•乐史《杨太真外传》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则是习用了李白的诗:

禁闱秋夜,月探金窗罅。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

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谁边?

——李白《清平乐》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说的是唐玄宗在位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开元年间励精图治,国力大增,成为封建王朝中国力最强、经济最发达、社会最安定、人民最幸福的时期,杜甫有诗证明:“忆昔开元全盛日”。但是从开元末期唐玄宗就懈怠了,开始追求女色与物质的享受,大权被李林甫掌握。李林甫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后来杨玉环的堂哥,杨钊,唐玄宗给他改名叫杨国忠排挤掉李林甫当上了宰相。

总之杨玉环进宫后,唐玄宗更加不思朝政,与杨玉环醉生梦死。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拿着夜光杯、喝着西域葡萄酒,乐师李龟年演奏,杨玉环唱歌,正要开口,唐玄宗说今日大好时光如此雅兴不要再唱陈词滥调了,唱一点的新的歌曲。新的歌曲得写词谱曲,李龟年急让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借着酒意在金花笺上作了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长恨歌》“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也是用了汉武帝的典故。汉武帝的母亲王娡为了同他的姑姑馆陶公主联合,就想让刘彻长大后娶他的表姐阿娇为妻。他姑姑问刘彻你那么喜欢阿娇姐姐,长大娶了她打算怎样对她呢?汉武帝说长大了后建一个金屋子,把阿娇姐姐装在里面,这就是金屋藏娇的故事。此处也表达了唐玄宗是如何的宠爱、如何的喜欢杨玉环。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这也是语带讽刺,是指杨玉环一人得道、满门鸡犬升天,自己的堂哥杨国忠奉为御史大夫,大姐为韩国夫人,三姐为虢国夫人,八妹为秦国夫人,还给她们每月十万的化妆品费用。

七载,加钊御史大夫,权京兆尹,赐名国忠。封大姨为韩国夫人,三姨为虢国夫人,八姨为秦国夫人。同日拜命,皆月给钱十万,为脂粉之姿。然虢国不施妆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又赐虢国照夜玑,秦国七叶冠,国忠锁子帐,盖希代之珍,其恩宠如此......授杨家转横,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故当时谣曰:“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却为门楣。”——宋/乐史《杨太真外传》

当时杨家就在皇宫斜对门,他们进宫只需要两分钟,财富跟皇家差不多,家族门第显赫光彩。当时的百姓心生羡慕,觉得生女孩子也挺好,所谓:“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唐玄宗与杨贵妃某个冬日在华清池泡温泉,数九寒天,骊山顶上醉生梦死通宵达旦。那时唐代诗人韦应物才十五六岁,以三卫郎为唐玄宗近侍,山下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穷困潦倒的诗人——杜甫。杜甫走到骊山脚下被拦住去路,只有绕路跋涉,这个时候老百姓已经开始生活困苦了,杜甫忧心如焚。但唐玄宗和杨贵妃还在歌舞享乐,跳着《霓裳羽衣曲》,在电影《妖猫转》里有一段大型的宫廷舞蹈就是霓裳羽衣舞,唱的歌曲叫做霓裳羽衣曲,舞蹈优美,但马上被另外一种声音惊醒,好景不长,欢乐难再——安禄山造反。

《霓裳羽衣舞》——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惊变乍起,仓皇出逃的生离死别

安禄山曾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最喜欢的军事将领,本名叫轧荦山,是北方边疆营州柳城的胡人,后来改汉姓,长大懂六种少数民族语言,聪明有力且善于溜须拍马,很快被提拔为平卢节度使,还认杨贵妃为干妈。杨国忠其实早就提醒过唐玄宗当心安禄山,但唐玄宗并没有听。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造反,打的旗号是“清君侧”,直指杨国忠。这个时候唐朝升平已久,军队懈怠,听到安禄山叛乱爆发,朝廷一片动荡惧怕。宫廷警卫部队都是由集市商贩组成的,只得打开皇家仓库拿出绫罗绸缎招募兵卒。第二年安禄山就打到了洛阳,这个时候唐玄宗和杨贵妃才开始恐慌,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哗变,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先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

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到“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一段则描述了唐玄宗来到成都后,他的儿子自立为皇帝,江山没了,美人也没了,每天悲悲戚戚,凄凄惨惨,甚是悲伤。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谱了一首曲子《雨霖铃》寄发自己的哀伤思念之情:斜风凄雨,古桡岧峭,暮雨未歇。巴山惆怅无际,方肠断处,风铃悲切。袅袅疏疏密密,似子规啼血。不忍听如恨如怨,多少怨情与谁说。

后来有人猜测杨玉环没死,是用了障眼法。有人猜测唐玄宗如此爱她怎么舍得,一定是找人代替,或者让杨玉环假死,然后让高力士偷偷送走。送去哪呢?日本说去他们那里了,并且解释为何他们如此喜欢唐代的文化,梳妆打扮和唐代差不多也是深受杨玉环的影响。日本还建了一个杨贵妃的墓,在向津县半岛的唐渡口(日语的“唐”是外国的意思,多数指中国)。日本人非常喜欢杨贵妃,九州大学中文系主任竹村教授还写过一本《杨贵妃文学研究史》,也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

魂牵梦萦,可歌可泣的千古爱情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到“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这一段写至德二年(757年),随着安禄山被杀,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称太上皇,玄宗不再过问政事,但对杨贵妃之死耿耿于怀,触景伤情,无时无日不思念故去的杨玉环,整日沉浸在对杨贵妃的回忆和悲伤之中。曾经的“芙蓉帐暖度春宵”成为了现在的“翡翠裘寒与谁共”。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最后这一部分说临邛道士正客居长安,据说他能以法术招来贵妃魂魄,君王思念贵妃的情意令他感动,他接受皇命,不敢怠慢,殷勤地寻找,遍寻天堂地府,都毫无结果。后来听说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里面有人字太真,好像就是杨贵妃。道士来到之后见了此女,她深谢君王,并表示: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这是白居易借助想象的,构思了一个仙境,其实为借此写给自己的情人,白居易曾经谈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在他写《长恨歌》时,正是自己陷入苦恋之时,他十九岁时便一见钟情邻居家名字叫做向湘灵的女孩,第一面就写了一首诗:

《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后来两人相爱,白居易写了不少诗: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寒闺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其中这首《长相思》中“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是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誓言,此处的远方兽是传说中的异兽——蛩蛩距虚,蛩蛩与距虚为相类似而形影不离的二兽,也叫蛩距。汉刘向《说苑•复恩》:“孔子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这句话算是《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雏形了。

白居易后来做官之后向母亲禀告说想要娶湘灵为妻,但是被母亲拒绝了,理由是白家是大户人家,湘灵家是市井小民,白居易临别时非常难过,做了一首《生离别》其中“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与《长恨歌》中“此恨绵绵无绝期”也有相似之处。后白居易三十三岁的时候再次向母亲请求婚事被拒绝,作《潜离别》“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时甘心无后期。”

写《长恨歌》的时候,白居易已经三十六岁,还未结婚,湘灵三十二岁了,也未嫁人。白居易在这其中也写了很多思念的诗词:

《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感镜》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日本杨贵妃墓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竟然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逢旧》这首诗。这也是白居易最后一次见湘灵。

《逢旧》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从《长恨歌》中可以看出白居易开始是想要批判与讽刺,可能自己写着写着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所感动,加上她对湘灵的思念与刻骨也和李杨二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到诗的最后为爱情叹息和歌颂。

因此这《长恨歌》的“恨”到底有几层含义?大家的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是恨恩爱不长,天人永隔之“恨”。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

这首诗因为其艺术结构的复杂生动,当时就传遍了天下,京城的歌姬谁能弹唱演奏,她的水平与身价是相当高的。更有人把《长恨歌》文在自己的背上,变成了行走的长恨歌。这首诗在日本也非常的流行,传之久远。后代关汉卿的《唐明皇哭香囊》、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屠龙《彩毫记》、洪昇《长生殿》,都是取自《长恨歌》的戏剧作品。

我们今天的人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也会被感动,大家最美好的愿望可能就是这首诗最后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衷心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猜你喜欢
湘灵杨玉环长恨歌
作品欣赏
长恨歌
——笔画设计
香尽空珊珊
“素面朝天”究竟是面对谁
长恨歌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大唐艳景中的女性幻象
On chante,on s’aime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初心在,相思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