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将芬兰教育的“补丁”当“主流”

2019-08-02 15:49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补丁芬兰学业

近年,中国教育界过分推崇芬兰教育。而2018年11月18日,芬兰《赫尔辛基报》却发表《研究表明:新的教学方法会严重破坏学习》一文,解析赫尔辛基大学的一项科研结果:芬兰近几年实施的现象式教学、数字化课堂正在阻碍学习,数字电子化课堂导致学生PISA测试成绩下降……

研究指出,在课程中使用的数字工具越多,学习成果越差。学生易被设备分散注意力,在课堂上用电脑等做些学业之外的事。之前老版的课程能帮助取得更好成绩。

此外,2016年芬兰引入的现象式教学,鼓励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动者,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还要求学生保持独立,灵活。

但“现象式教学”被指强化了教育的不平等。

研究认为,此类学习方式适用于在校表现良好并得到家庭支持的学生。存在学习障碍或家庭资源较少的学生,参与此种方法会更加落后、跟不上。

支持者则声称该方法可解决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认为同伴学习最有效。但研究显示,现象式教学,对数学和科学学科成绩产生特别负面影响。而且,现象式教学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求太高。不仅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上的要求,更是对学生自律、专注力、灵活管理自己等能力的考验。普通成人也很难做到。何况要求十几岁的孩子具备这些品质。而后者,更多指向是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味强调家庭出身,违背芬兰教育公平的原则。而父母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差别很大。现象式教学,预示着父母对孩子学业的参与度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成就。

实际上学科教学仍是芬兰课堂的主流。芬兰大纲仅规定每一学年内必须进行一次现象式教学。至于一次的时长,由教师决定,两三天或一周均可,但不是全天都在“现象式教学”。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芬兰在谨慎地摸索。中国要学习芬兰教育,应该更慎重一些。(来源:芬兰吧公众号,作者钱文丹)

猜你喜欢
补丁芬兰学业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健胃补丁
绣朵花儿当补丁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补丁奶奶
在芬兰坐火车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大病医保期待政策“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