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碳封存的竹产业

2019-08-07 06:29费本华栾军伟
国土绿化 2019年7期
关键词:竹材竹林竹子

■费本华 栾军伟

世界上约15亿人口的生活与竹子密切相关,竹子在改善全球生态、消除贫困、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竹子生长快,一次性种植,永续利用,具有巨大的碳汇减排潜力;同时,在用材和生物能源开发方面潜力巨大。根据2017年出版的《World Checklist of Bamboo and Rattan》(世界竹藤名录)统计,全球有竹类植物88属,1642种,面积约32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中国拥有竹类植物39属837种,面积约占全球竹林面积的20%,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进一步提高全球竹资源的育种、培育和加工利用的科技水平,带动竹子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对于改善全球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将为建设美丽中国、践行生态文明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对竹产业发展高度重视,2013年8月2日,国家林业局印发《全国竹产业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竹材逐渐作为木材、塑料、钢筋等材料替代品,并得到较大程度开发利用,形成了重组竹、竹集成材、竹编工艺品、竹纤维制品、竹碳制品等100多个系列,上万个品种。在我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情况下,将为国家木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然而,当前竹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在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对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气候变化谈判的新形势下,竹产业发展亟待通过新思路、新模式,应对新任务、新形式。竹子本身生理特性和竹林生态系统的特有属性,决定了竹产业将在新时期大有可为。

一、我国竹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竹资源储量、产业发展和科研水平均居国际领先水平,是世界竹产业的主要技术研发国。目前,我国已申请竹子相关专利近8000件,约占世界的50%,拥有竹子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158项,占世界竹子标准总量的85%以上。改革开放以来,竹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形成由资源培育、加工利用、科技研发到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体系。竹产业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年出口贸易额19.6亿美元,占世界的60%以上,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绿色朝阳产业。竹产业从最初1.0模式的原始发展期,逐渐完成2.0工业发展模式,进入新的瓶颈期,目前亟待通过新的理念,加快进入竹产业3.0绿色发展新模式。

我国目前竹产业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国竹产业产值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和安徽,其中福建、浙江、江西的竹产业产值占全国竹产业产值的64.64%。呈现东部地区竹产业发达,中西部地区竹产业滞后,竹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现象。

(二)产业发展不协调。位于东部的竹产业大省,一产、二产、三产衔接较好,产业以集群模式为主,一产发展稳定,二产较发达,三产虽然发展较少,也处于稳步提升阶段;但是中西部竹产业欠发达地区,产业链普遍较短,大多以一产为主,二产欠发达,三产很少,仍处于发展不协调的状态。

(三)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全国竹加工企业有12756家,产值超过亿元的加工企业只有101家,占企业总数的0.8%。竹产业的作坊式加工过于普遍,恶意竞争显著,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

(四)竹产品市场消费氛围不好。我国长期以来的生活用品都是以木质为主,消费者对竹产品了解不够,尤其是北方竹资源不发达的地区,对竹子的认识仅存在古代诗词中。竹企业的宣传推广能力有限,导致竹产品市场竞争力低。

二、践行新理念,提速竹产业

从植物生长、竹林培育、产品增值增效、脱贫致富、减缓碳排放、可再生材料循环利用、可再生材料国家安全等方面,全产业链、与环境相结合系统性考虑竹产业发展,是一种全新理念、创新模式。实现碳循环“来得快,去得慢”,通过碳汇交易试点,提振竹产业,并为气候变化谈判贡献林业智慧。

(一)竹林固碳来得快、去得快

竹类植物是地球上生长最快的植物,单位时间固碳效果良好。以毛竹为例,我国毛竹林有近450万公顷,占全国竹林面积的约74%,每年采伐约13亿根。1公顷毛竹林年均固碳量 4.91吨—5.45吨,是杉木人工林的1.5倍,是热带雨林的1.33倍。因此,竹子在固碳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下游产业发展限制,制约着竹林固碳减排的潜力。因为竹子从发笋到枯死,周期很短(毛竹10年、筇竹5年枯死),不及时采伐的竹材很快枯死,碳循环“来得快,去得快”,大大降低碳储量。如何通过人工调控,让竹材碳汇来得快、去得慢,是一个科学问题。

(二)合理采伐有助于竹林健康、提高碳储量

将成熟立竹采伐去除,符合竹林一次性种植、永续利用的自然规律。竹林就像是一个生老死亡的生命体,每年将竹林中成熟或过熟竹子采伐去除,是竹林得以有效更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保证。同时择伐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影响较小。每年将竹林中的成熟竹采伐利用,有益于保障竹农稳定收入来源,是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配套政策保障实施。

(三)建立竹标准材仓储机制、提升再生资源储备能力

不让成熟竹材自然枯死变成CO2回到大气中,可减缓CO2排放,有利于増汇减排、减缓气候变暖意义重大。竹材是一种轻质、高强、优质再生材料,竹材制品使用年限长,与煤炭、石油相媲美。如果将竹林中每年成熟竹材进行及时采伐,采伐当年没有利用的竹材进行工业化仓储,长期坚持下去,年年积累,是解决国家资源安全、能源安全、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应加强重视,大企业要勇于担当,像对待农产品一样,每年将成熟竹林全部采收,不仅是竹农保持稳定收入来源,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还可通过仓储机制将碳封存在竹材和竹产品中,有利于増汇减排。

(四)提高竹制品寿命、提竹高产品质量

竹企业是碳封存的实际载体,在CO2减排方面贡献巨大。各级政府要对本辖区竹企业进行碳补贴,促使竹企业更好地制造产品,提高竹制品质量,大幅度提高产品寿命和使用时间,延长竹制品的使用年限,使碳在竹体内存在时间延长(100年—200年),增加碳封存时间。竹企业通过增加产品的寿命、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获得碳补贴,国家获得丰富的可再生原材料(解决木材安全问题)、减少碳排放、减缓温室效应。进一步提倡竹制品循环利用,也是增加碳封存时间的有益措施。

(五)建立碳汇林、开展竹林碳交易

林业碳汇作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和反贫困的重要举措,中国多地都在进行探索,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正成为全社会共识。基于价格的碳汇补贴或碳税政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很好的实施效果,通过建立竹林碳汇交易市场,研发全产业链竹林碳汇减排额度,降低碳排放,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推动国有林场绿色转型发展、建立生态融资新机制、推进生态服务市场化等意义非凡。

重庆杜家村原竹结构的一心桥

竹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需要政府宏观调控与政策的大力支持;需要改变产业的传统模式,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机制武装竹业;需要实施仓储工程,打造储备材基础,形成竹标准材的市场模式。以新时代、新局面、新思维引领竹产业迅速发展,提高竹产业发展质量,加快竹产业发展步伐,把竹林光合作用、竹材仓储、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碳封存时间等全产业链连续反正模式,实现竹产业绿色发展新思维,以充分发挥竹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蜀南竹海毛竹林

猜你喜欢
竹材竹林竹子
耐老化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寻访竹林隐士
竹材防霉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基于桐油热处理的竹材理化性质研究
竹林奇俊
楼顶竹林间
和竹子在一起
基于竹材力学特性的竹家具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