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铁路:打造生态样板 建设绿色长廊

2019-08-07 06:30陆应果许文峰
国土绿化 2019年7期
关键词:长三角高铁绿化

■陆应果 许文峰

近年来,长三角铁路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充分发挥铁路行业和路网发达的优势,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推进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目前,长三角6334公里宜林铁路地段已绿化5446公里,绿化率达86%,已运营铁路绿化成果显著,“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打造绿化景观带,为旅客提供视觉盛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承担着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铁路运输和建设管理任务的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为己任,主动融入、全面接轨,加速建设绿色生态的快速铁路网,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运力支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

天蓝、地绿、水净是每个人的梦想,也是永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让铁路绿化建设更契合美丽中国建设的节拍,长三角铁路按照时间进度有序推进《上海铁路局铁路绿化规划(2011—2020年)》,加快建设铁路沿线绿化通道,完善创新运营铁路绿化管护模式,跟进新建线路绿化设计施工,成为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杭黄高铁千岛湖站绿化与当地景观融为一体 唐泽雨 摄

铁路沿线也是生态修复的重点。作为高铁运营管理单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提前介入,组织建设、设计等单位进行现场调查,编制绿化实施方案,做到绿化工程和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把车站、景区、城市周边等作为绿化重点区域,在功能防护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景观效果,道路两侧分隔带种植乔木、灌木等植物,发挥其降低噪声和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打造“四季常绿、三季见花”的绿色生态长廊。管辖内上海、杭州、南京、蚌埠、徐州等5家铁路林管所、10余家工务部门对管辖范围内已运营线路实行日常科学养护管理,实现了绿化“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的良好局面。

按“连起来、厚起来、茂起来、美起来”的要求,2018年投入5600万元用于长三角铁路既有线路绿化建设。其中,上海地区完成线路补植造林1.16万株,苗木成活率达到92%,修剪绿篱长度800公里;徐州地区对符夹线复线、东陇海连云港地区实行绿化升级,新造林70公里,种植7.1万株;蚌埠地区累计养护绿化带700余公里。

从视觉感受着手,打造精致的绿化景观带,成为提高旅客出行体验度的一项重点工作。上海虹桥站每年发送旅客超过6000万人次,每天到发列车超过500列。如何让车站绿化景观一年四季都能为旅客呈现不同的景色?上海站等责任单位秉承以旅客为中心的绿化思路,选择了樱花、桂花、银杏和香樟等不影响高铁安全的多种乔木种植,打造站区绿化景观带。开春季节,盛开的簇簇樱花随风起舞,为旅客提供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保护好山好水,打造“生态样板”。合福、杭黄等高铁建设高站位推动环境保护,高质量推进污染防治,以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健全完善生态制度为路径,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沿线呈现出别样的秀美,雨后初晴,青黛的山腰间云雾缭绕,峰峦层层叠叠,水墨画般浓淡相宜,窗外景色犹如仙境。

因地制宜设计绿化方案,建设铁路绿色长廊

三月的皖南,山青水绿,天空湛蓝……笔者走进正在建设中的商合杭高速铁路施工现场,如同进入一条色彩斑斓的绿色生态长廊。沿线两侧,翠竹青青,绿意浓浓,风景如画。在这美丽生态图景的背后,则是铁路建设者对生态文明线建设的一份执着和坚守。

作为“十三五”期间我国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之一,商合杭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前编制绿化实施方案,做到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把车站、景区、城市周边等作为绿化重点区域,在功能防护基础上充分考虑景观效果,道路两侧分隔带种植乔木、灌木等植物,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发挥其降低噪声和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

“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京福铁路客运专线安徽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商合杭铁路安徽、浙江段建设,高度重视绿色、生态、环保高铁线建设,公司一直遵守“保护绿水青山,留下金山银山,是我们铁路建设者的责任所在”的信条。

针对近年来高铁新线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长三角铁路严格执行“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指南”标准,提前介入绿化设计方案的对接、审核,把新线绿化达标要求落实在开通之前,为推进新线绿色通道“三同步”打好基础。近年来,已先后高质量完成了宁安城际、合福高铁、衢九铁路等新线绿化建设,高铁沿线实现了一站一景、一线一特色、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杭黄高铁途经流芳千古的名城(杭州)、名山(黄山)、名江(新安江、富春江)、名湖(西湖、千岛湖),被誉为世界级黄金旅游线。这条生态旅游线,沿途由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组成,那迷人的景观和富于变化的色调让前来的游客赏心悦目。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杭黄高铁建设之初,铁路部门主动适应区域生态特点,坚持“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乔灌结合、因地制宜、注重长效”的思路,以站场、路基、路堑、隧道洞门、桥下等为独立单元开展绿化设计和建设,做到“一洞一景”“一站一景”“一处一景”,打造一条外美内实、赏心悦目、与沿线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景观绿色长廊,为建设美丽中国交出了一份智慧答卷。

杭州西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一处以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与璀璨丰蕴的文物古迹、文化艺术交融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千岛湖有“东方的日内瓦湖”之称。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三江交汇,风景秀美,宛若流动的诗、写意的画,静静地逶迤于青山绿水之间,两岸的萧山、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临安等区县市被杭黄铁路连在一起,之间的距离在20分钟之内。

铁路建设不遗余力保护一草一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哪里有火车经过,哪里就有绿色出现。

杭黄高铁沿线一处复垦复绿场 梁力 摄

杭黄高铁荷花塘隧道出口路基绿化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继续以打造绿色景观铁路为抓手,砥砺前行,久久为功,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推动发展与生态协同共进、笃行致远,为美丽中国建设绘出一条条绚丽多彩的“生态画廊”。

商合杭铁路跨越淮河、长江等众多水系及水源保护区,穿越巢湖风景名胜区、太湖山森林公园等多处生态敏感区,如何在建设过程中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干预,保护好青山绿水?为了减少对生态敏感区自然环境的影响,他们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包括以全隧道形式穿越巢湖风景名胜区;调整后河取水口位置,使商合杭铁路不再位于含山县运漕镇后河水源保护区范围;取消了裕溪河特大桥等部分河道水中墩。正所谓不遗余力保护一草一木,留下金山银山。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针对夏季台风、洪水、滑坡,冬季冰冻、雨雪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树木倒折、死亡等现象,长三角铁路每年适时组织巡视补植。2018年,铁路部门组织开展抢救26次,扶直加固树木1.5万株,补种树木2.18万株、草坪5000余平方米,使绵延几千公里的铁路绿化功能得到恢复。

上海高铁维修段管辖长三角沪宁、沪杭、宁杭三条高铁共705公里绿化工作。在加强日常维护中,该段充分融入地方绿化配套工程,选择种植与地方绿化交相辉映的苗木品种,实现线路宜林长度与绿化长度、绿化长度与绿化达标长度“双百分之百”,把高铁沿线建成绿色走廊、生态长廊。

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途经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长度约有2.8公里,上海高铁维修段加强与华漕镇政府对接,对途经华漕镇高铁桥下14万多平方米的土地实行绿化改造,栽种17种乔木6800余株、14种低矮灌木6万多平方米,铺植草坪8600余平方米。该段还增设游步道450米,为沿线居民在茶余饭后提供休闲运动的“天然氧吧”。

春季到来,鲜花盛开,一列列火车驰骋在花海中;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复兴号载着丝丝清香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寒冬腊月,雪花纷飞,坐在列车上的旅客也能从容地看到铁路两侧皑皑白雪中的片片香樟绿。

留下“金山银山”,造福子孙后代。在铁路建设过程中,长三角铁路部门保护好“一草一木”,将生态理念贯穿始终,是高铁建设走“绿色交通”发展之路的又一重大实践。这条铁路建设增添了生态和谐的重要元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条绿色之路、生态之路,彰显了中国高铁建设的智慧和实力。

猜你喜欢
长三角高铁绿化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高铁会飞吗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人地百米建高铁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