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D-二聚体水平监测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转归的预测价值

2019-09-04 09:14黄铭黄伟昌震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17期
关键词:残疾血浆重度

黄铭 黄伟 昌震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无锡 214000)

高血压脑出血(HICH)系患者在高血压及脑血管粥样硬化背景下脑内血管破裂引发的出血,为心脑血管系常见的病种。有资料统计〔1〕:HICH占急性脑出血20%~30%,老年人群高发,致死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缓解继发性水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在HICH患者抢救中较为关键。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细胞中的糖酵解代谢酶,对神经元细胞损伤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D-二聚体(D-D)是纤维蛋白单体交联水解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为血液高凝及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本研究主要探讨老年HICH患者NSE、D-D的动态监测在术后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80例临床确诊的老年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HICH组,男56例,女24例,男女比例2.33∶1,年龄61~83岁,平均(69.4±8.6)岁,丘脑小脑出血28例,基底节出血27例,脑叶实质出血25例,并选择同期48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60~85岁,平均(69.9±8.8)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研究对象及其家属享有知情权。

1.2诊断及纳入标准 HICH诊断遵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具备影像学诊断支持,既往有高血压史,首次发病,发病至入院时间不超过3 h,伴不同程序认知障碍,注意排除有精神病史及颅内肿瘤、感染、中毒性脑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3研究方法 收集研究对象一般基本资料,术后1个月对所有患者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死亡(1分);植物人(2分);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意识清楚(3分);中度病残,生活可自理(4分);恢复较好,轻度神经功能障碍,正常生活(5分);根据GOS评分进行分组:4~5分为预后良好组(41例)、3分为重度残疾组(24例);1~2分为预后恶劣组(15例),比较各组术前、术后1 d、5 d NSE及D-D的变化特点。

1.4实验室检查 各组研究对象于术前、术后1 d、5 d清晨空腹取血送检,NSE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电化学发光仪为罗氏公司COBAS6000,试剂使用罗氏公司配套产品,D-D采用免疫比浊法,仪器为东亚CA1500,使用东亚公司配套试剂,当日室内质量控制保证结果的有效性。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SNK-q法。

2 结 果

2.1术前HICH组与对照组NSE、D-D血清浓度比较 术前HICH组NSE、D-D血清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1。

2.2不同转归HICH患者血清NSE监测情况比较 预后良好组、重度残疾组NSE术前、术后1 d及术后5 d依次降低,任意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恶劣组NSE术前、术后1 d及术后5 d无显著变化,任意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重度残疾组及预后恶劣组术前NSE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及术后5 d预后良好组、重度残疾组及预后恶劣组三组NSE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时间段NSE在预后良好组、重度残疾组及预后恶劣组依次升高,任意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不同转归HICH患者血浆D监测情况比较 预后良好组、重度残疾组D-D术前、术后1 d及术后5 d依次降低,任意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恶劣组D-D术前、术后1 d及术后5 d无显著变化,任意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重度残疾组及预后恶劣组三组术前D-D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及术后5 d预后良好组、重度残疾组及预后恶劣组NSE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时间段D-D在预后良好组、重度残疾组及预后恶劣组依次升高,任意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1 术前HICH组与对照组NSE、D-D血清浓度比较

表2 不同转归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浓度比较

与术前比较:1)P<0.05;与术后1 d比较:2)P<0.05;与预后恶劣组比较:3)P<0.05;与重度残疾组比较:4)P<0.05;下表同

表3 不同转归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D-D浓度比较

3 讨 论

脑出血为高血压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高血压导致脑内动脉破裂出血、细小动脉因痉挛、缺血缺氧造成漏出性出血均为HICH的病理基础〔3,4〕。有临床统计资料显示〔5〕:脑出血30 d内的死亡率高达32%~50%,尤其老年人群,幸存者也将近半数生活无法自理,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基于保证神经功能的最大程度恢复,部分学者倾向于出血6~7 h手术穿刺或开颅清除血肿〔6〕,但受制于病情仍处于进展期,临床多选择6~24 h作为手术穿刺治疗的理想时间点〔7〕,中枢神经损伤具有高度的可塑性,本研究着重于寻找HICH术后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指标。

NSE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细胞中为糖酵解代谢过程的关键酶,对维持神经系统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其中尤以中枢神经系统含量丰富,在外周血中则含量甚微。脑组织的损伤伴随着神经元细胞膜及血脑屏障的破坏,外周血NSE出现升高。有研究认为〔8,9〕:HICH神经细胞破坏的程度与血清NSE升高程度相关,脑出血量越大,血清NSE升高越显著。本研究对不同预后的HICH患者血清NSE进行了动态监测,数据显示:预后良好组血清NSE下降较快,重度残疾组血清NSE下降较慢,预后恶劣组血清NSE则变化不明显,提示HICH患者血清NSE下降不明显多预示预后不良。HICH患者血清NSE的下降程度与神经系统的恢复关系密切〔10,11〕。

D-D为交联纤维蛋白水解所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主要反映机体的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亢进,HICH触发高凝及继发性纤溶亢进。有研究显示〔12〕:脑出血患者血浆D-D在2 h内出现升高,预后不良患者可出现血浆D-D峰值绝对数值增高,峰值延迟等情况。本研究显示HICH患者血浆D-D均高于正常人,在不同预后的HICH患者血浆D-D动态监测中,预后良好组血浆D-D下降较快,重度残疾组血浆D-D下降较慢,预后恶劣组血浆D-D则变化不明显,与NSE变化呈现一致性。D-D在HICH患者存在暂时性D-D升高,均为脑组织损伤引起凝血活性升高的代偿性反应〔6〕。脑组织损伤引起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入血,启动了凝血、纤溶功能。研究证明凝血程度与纤维蛋白原降解的量与D-D血浆含量成正相关,D-D可作为脑出血脑损伤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兼具灵敏与特异,D-D的快速下降多预示着HICH患者预后良好〔13,14〕。

综上所述,HICH患者NSE及D-D的动态监测对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残疾血浆重度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宫斗剧重度中毒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年度创业家:重度垂直式崛起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