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视角下的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研究

2019-09-10 07:22陈雨白文君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新媒体

陈雨 白文君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的阅读和思维方式,相比传统阅读而言,碎片化阅读更适应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在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等方面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基于新媒体视角下的碎片化阅读进行了研究,以小组访谈和问卷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近年来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发展趋势与变革,并指出了现今碎片化阅读仍需进一步改善的地方,提出碎片化阅读发展过程中需完善信息过滤、平衡其与传统阅读的发展和进一步深阅读化的建议。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新媒体;深阅读

到目前为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5G时代的到来,超高速的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发展进入的新的阶段。人们在新媒体时代下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有了更深的转变,数字化阅读的空间不断拓展,其趋势锐不可当。大众阅读媒介从纸质媒介转化到数字设备,实现了跨时间与跨空间的碎片化阅读。新媒体时代下碎片化阅读正成为大众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相关概念与文献回顾

关于对碎片化阅读的界定关键在于对“碎片化”概念的恰当理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对“碎片化”一词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他认为“‘碎片化’表现在传播领域,一方面指传统媒体市场份额的收缩,话语权威和传播效能不断降低;另一方面新兴媒体的勃兴,媒介通路的激增,海量信息的堆积及表达意见的多元——这便是现阶段传播力量构建所面临的语境。”①(喻国明,2006)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学者对碎片化阅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

1.对于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及特征的研究

通过对期刊和学术文章的整理分析,吴海珍阐述了自己从读者角度和阅读内容两方面来理解碎片化阅读。她认为碎片化阅读一方面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另一方面是体现在阅读内容的零碎化、片段化。②李熠、谢宇、孙小花对碎片化阅读进行了界定,他认为碎片化阅读是读者利用互联网通过不同终端和平台所提供的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获取碎片化信息的阅读模式。③

2.对于碎片化阅读的成因和影响的研究

学者董莉莉(2015)在一文中提到媒介传播的速度是碎片化阅读兴起的重要成因,在此基础上对碎片化阅读进行利弊两方面的分析。④

学者刘丹(2016)⑤比较详细的介绍了碎片化阅读的成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阐述了碎片化阅读基于传播媒介、社会环境和读者需求三方面而发展。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价值以及问题进行碎片化阅读影响的分析与探讨。

3.对于碎片化阅读的发展方向的研究

学者温优华(2015)⑥在认为应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用浅阅读吸引读者进行深阅读。学者宋彦霞(2016)⑦针对阅读内容和生产流程提出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并提出建议,认为因从国家政策和社会制度层面上倡导纸制阅读,碎片化阅读应扬长避短。

通过对国内关于碎片化阅读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尽管我国碎片化的研究在十年前就已经出现,近年来研究角度与方法也出现了较多的层次。就研究内容来说,我国对碎片化阅读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从不同的研究侧重点进行论述,多数从其成因和特点研究“碎片化阅读”,在影响和趋势上分析不足,对发展方向的研究没有很好的更新时代背景,信息不够及时,所以未來还需在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就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学者多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虽然很多结合了现代媒体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但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且分析内容上有较大的差异。

二、研究设计与调查结果

(一)小组访谈

结合相关文献,设计一份访谈大纲,提前预约好访谈对象确保时间足够充足访谈能顺利进行。访谈大纲以引导性问题为主,同时在此基础上对细节进行深入访谈,问题为:经常使用什么方式进行阅读?为什么选择手机等数字移动终端进行阅读?阅读时主要关注那些内容?为什么?更喜欢阅读哪种内容形式?更喜欢长篇:文字还是短篇信息内容?为什么?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基于实际情况,对访谈问题进行弹性处理,不需要严格按照大纲问题的次序。

访谈时间为2019年3月20日至2019年3月31日,访谈方式有当面访谈、微信访谈。平均访谈的时间是20分钟左右,在征得对方同时的情况下,研究者根据访谈的回答进行记录。

(二)问卷调查

此问卷基于对国内外文献的参考,同时结合其他学者验证并经常使用的成熟问卷,结合新媒体下大学生群体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及阅读内容的特征修改而成,从阅读媒介、阅读内容、阅读习惯、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情况构建问卷变量,且每个变量都包含一个及以上的题项,经过预测试的筛选最终剩下9个题项:

Q1:您经常使用什么方式进行阅读?

Q2:通过手机等数字移动终端进行阅读的原因。

Q3:您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关注哪些内容?

Q4:您关注这些内容的原因?

Q5:您经常通过哪些平台进行阅读?

Q6:您更喜欢阅读哪种内容形式?

Q7:关于阅读内容的篇幅,您能倾向于哪种类型?

Q8:您喜欢阅读短篇幅文字的原因是?

Q9:碎片化阅读已成为新媒体下常见的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是指在数字移动终端上通过零散的时间片段式接收一些分散的信息的方式进行阅读。对于碎片化阅读,您的态度是?

(三)调查结果

新媒体时代下受众碎片化阅读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四类:阅读媒介、阅读内容、阅读习惯和阅读时间,通过对47名访谈对象的深入访谈以及分发200份问卷后收集问卷最后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100%的大学生群体使用手机等数字移动终端进行阅读,由此可见媒介是碎片化阅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数字移动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介的随意性、分众性等特征加剧了碎片化阅读取代传统阅读的趋势。

受众的阅读习惯一部分体现在阅读平台的多元化,可见阅读习惯使得受众群体趋向分众化、小众化。由调查的结果来看,受众对不同类型的信息均有接收,可见阅读习惯另一部分体现在信息的多元化,从内容上看信息的海量化即信息的种类繁杂、信息内容的广泛性、信息发布的分散性、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强关联性,从形式上看信息的交互性、动态性,从效用上看信息的共享性、可选择性、增值性等递进了信息的碎片化,随之而来的是受众阅读方式的改变。

时间的碎片化引导阅读方式的碎片化。85%以上的大学生群体在阅读时更趋向于阅读短篇信息,而80%以上的大学生群体是因为节省时间而选择阅读短篇幅文字。由此可见社会在不断加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带来的时间的零散化使得人们的阅读方式改变。

但对于碎片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的发展,80%以上的大学生群体持支持的态度,他们认为碎片化阅读能够更适应现下的社会节奏和社会状态,能够在短时间内更有效地获取信息。15%的大学生群体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碎片化阅读使得人们忽略了阅读思考,不能够深入作品,不能理解作者的创作理念。

从以上分析得出碎片化阅读在科技加速发展的未来里会替代传统阅读,逐步成为人们的阅读方式。

三、碎片化阅读的影响分析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现在通过新媒体收集信息的方式盛行,以大学生阅读方式为例展开调查。据调查统计,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几乎都使用新媒体阅读,手机阅读的方式达到90%以上。碎片化阅读是新媒体环境和数字化生活高速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碎片化阅读很好地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简化,形成短小核心的信息迎合大众的需求。

(一)碎片化阅读的价值

1.有效利用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首先,新媒体时代下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信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新媒体的出现扩展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信息呈爆炸态势。海量的信息,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往往通过最便捷的方式获取最精简的能达到目的的信息。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支持,使得各领域之间的信息能够更为方便的进行检索,信息量和信息领域都有所扩大。其次,新媒体时代下移动终端的产生,由于移动终端体积小、速度快、易携带等特点,催生了碎片化阅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留给阅读的时间减少,而碎片化阅读正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可以在少量时间里进行碎片化阅读,移动端的易携带保证了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快捷的获取信息。

“在碎片化的时间运用碎片化的方式阅读碎片化的内容”,碎片化阅读能给读者提供精准的信息需求。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寻找最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快速有效的阅读。

2.阅读成本低、阅读内容个性化,更为大众接受

在新媒体移动终端上进行阅读,阅读的成本相较于传统媒体的纸质媒介阅读更低,因为大部分内容都是免费的,即使是收费相较于书籍的购买价格也是较为低的。而移动终端上的阅读可以随时进行也可以随时选择放弃。

新媒体的交互性致使人们在进行碎片化阅读过程中对阅读内容的选择性越来越强。尤其是体现在新媒体下的自媒体平台,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收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增强阅读参与感,加强互动交流

用户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想要了解的内容而已通过检索关键词对信息进行篩选,就可以找到相关内容。根据“受众与说服效果”中的个人趋同倾向源于群体归属感,人们在进行互联网社交的同时找寻群体归属感。人们通过各种新媒体端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和获取信息,除了避免与社会脱节以外,还在寻找与自己趋同的群体,与之进行交流和互动,追求归属感。

碎片化阅读让人们在相互交流的同时发现与自己兴趣爱好或者文化水平相近的社群。新媒体以用户为基础筛选信息内容,提供制定化信息,不同社群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阅读。碎片化阅读大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二)碎片化阅读的问题

1.对传统阅读造成冲击,浅层次地接受信息限制思维能力

快节奏的生活、移动终端的出现、新媒体的多元化,碎片化阅读占据人们大量的阅读时间。

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只能利用零散时间进行阅读,传统阅读无法满足这样的情况,碎片化阅读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手机、电子书等移动阅读设备的出现使得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介遭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据统计,2016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512.53亿册,较2015年降低了6.9%,其中期刊降低了6.29%,报纸降低了9.31%。[8]碎片化阅读成为阅读的主流,纸质媒介淡出人们的视野,更多出版社倒闭、期刊停刊。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所带信息的多元化在碎片化阅读下限制了读者的想象力。信息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更有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阅读这种浅表的信息限制了读者的思考能力,不能通过对信息的理解和思考,加以创新,无法实现阅读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参与。

2.引起读者阅读速度改变,读者的阅读关注力下降

在海量的碎片化信息阅读中,阅读速度的加快、阅读内容的增多,导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专注程度发生改变。长时间的进行碎片化阅读,使得读者习惯于在零碎的时间内快速阅读筛选好的信息,不需要读者进行精神力的高度集中,导致读者的阅读耐心减少,甚至放弃深阅读。

3.阅读目的性不明确,阅读动机娱乐化

快节奏的生活和新媒体的快捷性影响下,大众进行对碎片化信息的接受都是在碎片化时间下进行的,没有固定的时间的要求,也没有对内容的限制。在大量的信息浏览下,进行无针对性、无目的性的阅读,被动地接受信息。

在各类新媒体上进行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大多是娱乐报道和明星八卦等,以微博为例,在微博上发布的政治与军事新闻点击量、阅读量、评论量和转发量往往少于娱乐新闻,并且微博热搜头条被被娱乐八卦占据的次数大大超过了政治与军事新闻。

四、新媒体时代下碎片化阅读趋势与不足

(一)发展趋势

1.碎片化阅读变革的技术必然性

中国的网民规模在2016年达到了7.31亿。2017年,6.62亿的中国网民经常访问社交网络,预计4.83亿中国网民将在手机上访问社交媒体,占中国人口的35%。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的网络普及率达到了50%以上,这意味新媒体以及完全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碎片化阅读的出现是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满足人们对获取信息需求的必然结果。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对信息的要求是精简化、核心化的,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高效的阅读,碎片化阅读新媒体时代人们阅读方式的常态。

2.碎片化阅读变革的信息有效性

碎片化阅读在阅读形式上进行了变革,这有助于信息检索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信息检索系统能帮助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精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并进行深入了解。信息检索系统对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碎片化阅读在阅读发布上呈深阅读与浅阅读相结合的变革,这一变革使得人们对阅读内容具有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的内容选择,对于喜欢的、感兴趣的文章可进行深阅读。

但碎片化阅读的变革仍需进一步的加深。

(二)不足之处

碎片化阅读的出现与发展给传统阅读造成巨大的冲击,传统阅读已进入“日暮西山”的境地。传统阅读能够提升人们的专注力、集中度和忍耐力,这是碎片化阅读所不能做到的。碎片化的方式汲取信息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问题,而传统阅读能弥补这些问题。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出现了许多新的阅读形式,带来了关于重建新媒体深阅读的探讨。而真正的深阅读并不局限于看长篇文章或者进行长时间的阅读,深阅读是指文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通过大脑去思考探究其所代表的意义,理解该符号所带来的影响的思维方式。以长微博为例,长微博的出现刷新了短篇文章的阅读模式但长微博叙述文字并没有深度化,还停留在“用眼睛思考”的阶段,读者能直接通过文字明白叙述的意思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这不是真正的深阅读。深阅读应该从政治理论和学术论文入手,让读者在阅读该类文字的同时思考其蕴含的意义以及其带来的影响,通过思维去理解文字。这是现今碎片化阅读在变革过程中最需改善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喻国明.“碎片化”语境下媒介营销价值的构建——从“售卖”到“分享”的商业哲学转型[J].广告大观(综合版), 2007(02):23-25.

[2]吴海珍.“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审视与理性应对[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03):95-97+103.

[3]李熠,谢宇,孙小花.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状况调查和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09):92-93.

[4]董莉莉. 自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J]. 出版广角,2015,(12)

[5]刘丹.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阅读研究[D].辽宁大学,2016.

[6]董莉莉. 自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J]. 出版广角,2015,(12)

[7]温优华.数字时代学术期刊浅阅读和深阅读的“两手抓”[J].编辑之友,2015(09)

[8]宋彦霞. 数字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J]. 科技传播,2016,8(19)

注释:

①喻国明.“碎片化”语境下媒介营销价值的构建——从“售卖”到“分享”的商业哲学转型[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7(02):23-25.

②吴海珍.“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审视与理性应对[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03):95-97+103.

③李熠,谢宇,孙小花.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状况调查和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9):92-93.

④董莉莉. 自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J]. 出版广角,2015,(12)

⑤刘丹.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阅读研究[D].辽宁大学,2016.

⑥温优华.数字时代学术期刊浅阅读和深阅读的“两手抓”[J].编辑之友,2015(09)

⑦宋彦霞. 数字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J]. 科技传播,2016,8(19)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科研训练計划资助项目,《基于新媒体视角下的碎片化阅读研究》课题编号:JYKC1846,项目负责人:陈雨。

作者简介:

陈雨,女,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人文学院广告专业15级本科学生;

白文君(1989.11-),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从事新媒体传播、数字广告研究。

猜你喜欢
碎片化阅读新媒体
数字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民办高校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碎片化阅读时代广播节目的生存与创新
碎片化阅读